人类器官移植史上 “二师兄”为何成为“天选之子”?

大江晚报 2022-01-22 00:41 大字

2022年1月7日,全球首例转基因猪心移植入人类。 57岁患者大卫·贝内特使用猪心被认为是他最后一搏。

吃货眼中的“二师兄”

猪肉、猪血、猪肝、猪肺、猪肚、猪大肠、猪腰、猪脑、猪蹄、猪心 ……

科学家眼中的“二师兄”

猪瓣膜、猪皮肤、猪骨、猪胰岛、猪角膜、猪肾、猪心、猪肺 ……

解决器官移植困境的“英雄”

医学进步日新月异,但身体器官的玄妙仍有未解之处。人工的技术不能完美替代原生的身体器官,很多疾病的终末期治疗仍然需要一个天然的器官替代。

器官移植技术本身已经非常成熟,手术操作和术后处理都是套路,难就难在“等待”上。

绝大多数的器官移植还是来自于死者的器官捐献,有死亡才有可能有器官。数量有限的器官又不一定恰好合用。所以,手术室内外,医生在盼,需要器官的人们也在等待。

中国每年大约有30余万例器官移植的需求,最终做完手术的不到 2 万。更早倡导器官捐献的欧美国家同样有这样的供应不足。美国从登记到最终等到一个肾脏移植,需要3~5年的时间,候补名单上每天有12人实在等不到了而离世。

人工的没有那么好,天然的器官又不够用,怎么办?

目光投向了动物。

除开古早那些疯狂的尝试,真正科学意义上探讨动物器官进入人体起始于20世纪60年代。1963年开始有猩猩肾脏移植给人类并且存活9个月的例子。更有名的动物器官移植事件,是一个叫做Fae的小婴儿,她获得了狒狒心脏活过了3周。

经过一些散乱的研究之后,科学家开始关注动物器官的来源,从早期的羊、牛、猴子、猩猩、狒狒五花八门,到大家不约而同地看上了猪。

猪是怎么被挑中的?

猪被研究者们看上,确实有它的优势。

首先,亲缘关系比较近。猪跟人类同属于哺乳动物,亲缘关系和基因相似度上远好于其他动物,少了很多异体识别的麻烦。9000万年前,人类与猪的祖先才从进化树上分离,也就是9000万年前还是一家人(猪)呢。

其次,猪的体型跟人相似,器官大小和器官的特点也就类似,比如说猪心脏的跳动也是一分钟70几次。器官大小如果跟人不匹配,放入身体内要么挤占其他空间,要么不足以满足需要。

最后,猪的繁育技术成熟,6个月~2年的猪就足以成熟,喂养成本远远低于其他哺乳动物。不管是实验研究还是真的供应使用,肯定是越快越便宜越好。最后的最后,还有个隐性原因。论及基因和体态相似,猩猩等灵长类动物其实跟人更接近,但是从伦理角度讲,这些高度跟人类相似的动物专门用于提供器官,让很多人无法接受。人畜无害整天乐呵呵的猪猪,本来就是肉用动物,再把器官一起贡献出来,就更顺理成章。最后,猪就被挑中,成了那个“盖世英雄”。

一步步走来的猪器官移植

1965年,猪的心脏瓣膜首先进入人体,挽救了心脏瓣膜病患者。时至今日,猪心脏瓣膜依然是重要的瓣膜来源。1989年,最早的猪胰岛细胞移植进入人体开始了对糖尿病的治疗尝试。在此之前,胰岛素制备也是来自于猪的胰岛细胞。

去掉活细胞的猪骨、猪角膜也在本世纪开始逐渐移植,能部分替代原有人体器官功能。中国最早猪角膜移植在武汉协和医院进行,已经成功过去了10年。去年10月,纽约医生团队已经完成了猪肾移植给人类的初步观察试验。做过基本基因剔除的猪肾躲过了人体最急性的一波免疫反应,在人体内成功存活超过了2天。从历史可见,猪器官进入人体,是从简单的结构、部分活性细胞,逐渐到完整器官的。最终实现猪器官自由,面临着两大难题。

一是猪器官可能携带内源性逆转录病毒,猪已经习以为常,来到人这里可能导致新的感染出现。现在的处理办法是定点清除相关基因(CRISPR小猪),并严密观察试验群体。

第二方面更重要,也就是免疫排斥关。9000万年前是一家人,现在也有了较多差异。如何隐藏猪器官的特性,让人体免疫系统不工作,也需要基因技术的帮助,要么去除相应基因,要么做好伪装,把猪器官打扮得更像人器官。

“猪的全身都是宝。不论它是在你的肚子里,还是肚子里。”美食之外,猪还在努力的满足人类的科研需要、器官需求,为人类的未来而奉献自己。这样想想,猪猪真的是一种重要又厉害的生物,值得我们给它一个大大的赞。 据《成都商报》

新闻推荐

“少”了与“多”了——“双减”后首个学期有这些收获

“双减”后的首个学期即将结束。这个学期,孩子、家长、老师都感觉到明显的变化,在学业负担上做“减法”的同时,各地积极在教...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