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牙刷 古人怎么刷牙?
每天早晨,我们醒来,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刷牙洗脸。不知道你在刷牙的时候,有没有想过一个有趣的问题:古人也刷牙吗?如果刷,那又是用什么刷牙呢?
李时珍建议用柳枝剔齿
中国古代关于口腔清洁、保健已有了比较高的要求,并且总结了护齿小技巧,自创了类似牙膏的药方。有网友根据现存的史料,按照历史朝代顺序梳理了古人的牙齿保健史,读起来妙趣横生。
在刷牙引进中国之前,老百姓的洁牙方法是漱口。早在战国的时候,老百姓就有了漱口的习惯,预防龋齿等口腔疾病的发生。《礼记》中有“鸡初鸣,咸盥漱”一语,意思是说,早上当公鸡开始打鸣,人们就要起床洗脸漱口了。
到了东汉时期,古人发现晚上漱口比早上更为有效。《金丹全书》记载“饮食之毒,积于牙缝,于当夜晚洗刷,则垢污尽去,齿自不坏”、“故晨漱不如夜漱,此善于养齿者”,倡导大家晚上要漱口。
1976年,江西省南昌市发掘了汉末三国东吴时代的高荣墓葬。这些出土文物之中,有一个金制的、两端分别为耳挖勺和小杨枝的龙形器物,令学者非常感兴趣。小杨枝位于龙的尾部,圆形,末端尖锐,研究者经过考证,认为这是墓主人生前用来剔除齿缝中食物残渣的口腔清洁用具,也就是现在牙签的雏形。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述:“柳枝去风消肿止痛,其嫩枝削为枝,剔齿甚妙。”他建议大家用柳枝剔牙,除了去除牙缝里的残渣,还有消肿止痛的功效呢。
咀嚼植物嫩枝清洁牙齿
在使用牙刷之前,古人除了漱口,后来想到了揩齿法,也就是用手指蘸盐或其他几味药品来清洁牙齿。
有关揩齿的最初记载,首见于南北朝梁代刘峻撰写的《类苑》一书,收录了一首《西岳华山峰碑载治口齿乌髭歌》,记载了揩齿的“仙方”:“猪牙皂角及生姜,西国升麻蜀地黄。木律早莲槐角子,细辛荷叶要相当。青盐等分同烧煅烃,研煞将来使更良。揩齿牢牙髭鬓黑,谁知世上有仙方。”
或许是以手揩齿不那么卫生,聪明的古人发明了“升级版”的刷牙法——咀嚼植物的嫩枝,在使口腔气息清新的同时,嫩枝顶端分出许多纤维,可以清洁牙齿和牙龈。嚼齿木是印度普遍的风俗习惯,早在公元7世纪,就出现关于齿木的记载,“五天法俗,嚼齿木自是恒事”,传入中国后,这一习惯进化为“嚼杨木”,一直到明末清初都还有所保留。
宋代开始制作牙刷
那么现在我们使用的牙刷从何而来?
1954年,考古学工作者在内蒙古赤峰市,清理辽驸马卫国王墓葬时,发现了两把设计精致的骨制牙刷柄。它的形状与现代的牙刷柄相似,长短也差不多,而且头部有两排共8个植毛孔,与现代牙刷两排12个植毛孔惊人地相似。专家推测这个墓葬的时间为公元959年,由此可见,最晚在公元10世纪,我国已经发明了植毛牙刷。这里发现的牙刷,是至今发现的中国最早的牙刷,但比起莫高窟唐代壁画中的刷牙图来,已晚了两三百年。
此外,在成都中药博物馆展出一把宋代竹柄牙刷,堪称医史文物珍品。南宋钱塘人吴自牧所撰《梦粱录》中,列举百余家杭城最负盛誉的老牌店铺,其中就有“金子巷口传官人刷牙铺”。由此可知,牙刷在宋时已经有人专门制作、专铺出售且非止一家。
那么这些牙刷的毛鬃使用了什么材料呢?宋代周守中在《养生类纂》中记载“盖刷牙子皆是马尾为之”。
牙刷价格与蜡烛差不多
元代时,一把帽刷、一把鞋刷,加上一支牙刷、一把梳子(掠头),总共要价200文。如果忽略了几种小商品的价差,牙刷的单价大约25文钱,跟宋代一支蜡烛的价格差不多,不算特别贵,一般市民也买得起。
宋朝人刷牙不但用上了牙刷,而且还有牙膏。宋代官修医书《圣济总录》在《揩齿》一节列出了二十七种揩齿药方,这些方子相当于今天的牙膏。
这些牙膏,既可以醮在手指上擦牙,也可以抹在牙刷上使用——就跟我们现在的用法一个样。南宋医书《严氏济生方》记载:“每日清晨以牙刷刷牙,皂角浓汁揩牙旬日数更,无一切齿疾。”可见宋人平日是很注意牙齿的清洁与保健的。
宋代之后,刷牙在中国人日常生活中越来越普遍,古人不仅注重口腔卫生,对牙具和“牙膏”也是颇为讲究的。
(综合《南方周末》《华西都市报》)
新闻推荐
□杜静(成都)文殊坊街景一蓉城秋日里一个午后,我和朋友漫步在文殊坊内,那条贯穿了文殊坊东西大门牌坊的街道,不宽,我记不住名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