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吴鸿吃下午茶

华西都市报 2020-06-16 02:48 大字

□朱晓剑

在成都,吃茶是家常的事儿。与不同的朋友吃茶闲话,不只是一大享受,对我来说,更是汲取关于生活的养料。最近我翻阅日记本,发现与出版家吴鸿吃茶的次数很有不少。

夏天的时候,作家李浩约着去人民公园的鹤鸣茶社吃茶。几个人坐在湖边的凉亭里,泡一杯茶,度过一段神仙日子。这时,我们就会电话吴鸿出来吃茶,“你在办公室也很忙,出来吃茶透透气。”于是,他就赶过来吃茶。说是“透气”,却也是有事情要忙,时不时有电话打进来,说着这样那样关于出版的事儿。

大家闲闲地吃茶,聊一聊文坛最近发生的事儿。更多的时候,几个人聚在一起聊书。这也是一种“臭味相投”,聊看到的好书,吴鸿会说将会有什么样的好书出来。至于茶,好像是花茶素茶都无关紧要,要紧的是这样聊天的氛围,轻松自在,不经意间就获得好书的信息。这种茶会与我是一种学习(他们都是老书虫了)。

我爱这样的聚会,只要时间错得开,就一定参与进来。有时,我们几个人也会在吴鸿的办公室吃茶,吃茶只是由头,主要是看看他又做了怎样的好书。如果书很不错,就会“顺”一本,他这时准会说:“晓剑,给我们写一写书评哈。”这也要得,反正是有新书可读。但他很快又说:“晚上我们聚一聚,就算是给你的稿酬了。”看看,他就善于这样把自己做的好书推出去。

有一段时间,我做自由撰稿人,那段时间吴鸿不太忙,也就经常吃茶,吃茶的场所好像也没有固定的。吃茶、聊天是最大的享受。这时候我也会聊起自己的写作计划,他也会从专业的角度给予建议:“书的内容不妨专一点,且不要做成大杂烩,什么样的文章都装在一起。”至今我仍从他的建议中受益。2012年,由我主编的“读书风景文丛”,全靠吴鸿策划,想着以后有机会再做一辑,可惜的是后来没有了这样的机会。

外地的书友来成都,常常要约着吃茶。我还记得,有次深圳《晶报》“深港书评”主编刘忆斯和《宝安日报》编委王国华来成都,我约着吴鸿一起见面、吃茶,说起成都与深圳的书友来,倒是有不少彼此熟悉的,大家聊得很开心。这以后,吴鸿做的书如马家辉的《龙头凤尾》等好几种上榜“年度好书”。

北京现代出版社编辑谢惠老师是从成都走出去的,跟吴鸿也熟悉,每次回成都,她都会带几册自己做的书,有时是毛边本,有时是平装书。然后在大石西路的茶楼里吃茶、聊书。吴鸿这时候就会就书的装帧、开本、字距大小等等和谢老师进行探讨,这种吃茶,更像是一场场小型的文化沙龙。我在旁边听着,也知道了一本书应该有怎样的“样子”。

2017年的春天,几位朋友聚在一起吃茶,在聊天时,吴鸿说:“等过个一两年,我们这边就可以给你做书了。”那时因为出版社经营困难,刚刚有些起色,他的精力也主要投入到出版活动中去,这种茶会就减少了许多。

与吴鸿吃下午茶,无拘无束。茶叶的选择倒是没有特别的认真,讲求的是随缘。吃茶更多的只是一个由头,对吴鸿来说,可能只是换一个工作场所而已。如今回想起来这一段段茶事,倒也是珍贵的记忆了。

新闻推荐

非法猎捕野生动物男子被判赔2万余元

本报讯(记者刘冰玉)近日,成都中院公开开庭审理一起非法猎捕野生动物民事公益诉讼案件。该院与看守所通过网络视频连接,运...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