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艺术人物|记录疫情的海外艺术家 重开个展的中国艺术家
上周,汹涌的疫情除了逼停全球各大艺术展馆、展会,也带走了知名建筑师、城市学家迈克尔·索金,71岁的他因感染新冠病毒在美国辞世。勇敢的艺术家,如摄影师布莱登·安瑟伦选择“全副武装”走上纽约街头,捕捉疫情下的城市;而其他部分艺术家则在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馆长阿图罗·加兰西诺的倡议下,在网上平台以展示作品和发布视频等方式持续“相连”。
在杭州,雕塑家马宏法本周将在禹廷艺术馆展出个展“一个石头”;在香港,艺术家屠洪涛也将呈现十五年来的创作历程。
《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一周艺术人物”,报道并评析国内外的艺术人物及热点事件。
美国纽约 | 摄影师布莱登·安瑟伦
“全副武装”,捕捉疫情下的城市
布莱登·安瑟伦
新冠疫情在海外持续蔓延,严重地打破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在大城市工作的摄影师们依然走出门外,去捕捉这场疫病危机下的众生相。
在纽约工作生活的摄影师布莱登·安瑟伦(Bryan Anselm)对于自己在疫情之下仍能工作感到幸运。他说:“这两个礼拜以来,我接到委任的所有作品都是和病毒有关,我猜测,在纽约地区疫情爆发的整个期间,这可能都会是常态。”
布莱登·安瑟伦在疫情期间拍摄的纽约餐厅
“如今,相比于室内或是拥挤的场所,在空荡荡的街头和公园里进行拍摄倒令人欣慰。”安瑟伦这样描述他近来的工作感受,“一开始的几天觉得有些奇怪,但慢慢地,现在当我看到哪怕是一小撮人聚集在一起,或是人们紧挨着在商店门口排队,都会让我感到更加不适。”
安瑟伦为《纽约时报》及其他一些大型出版物定期拍摄照片,如今,这些媒体都已经采取严格的防范措施,以保证拍摄者与拍摄对象的安全。“现在,只要我离开家去工作,我就会戴上面具和口罩,并且请求在街头或公园里与拍摄者碰面,而不是到它们的家里。”他说道,“我现在对于我所接触过的所有东西都无比注意,我已经找到了如何在街上连续拍摄数个小时而不碰到任何东西的方法——这在上个月是根本想都不会去想的。”(文/钱雪儿)
意大利佛罗伦萨 | 斯特罗齐宫馆长阿图罗·加兰西诺
休馆期间,通过社交媒体使艺术“相连”
阿图罗·加兰西诺
随着新冠疫情在欧美的爆发性增长,目前,从纽约、伦敦、巴黎,到莫斯科、东京、佛罗伦萨,几乎鲜有美术馆开馆了。在一片休馆潮中,位于佛罗伦萨的当代艺术美术馆斯特罗齐宫(Palazzo Strozzi)馆长阿图罗·加兰西诺(Arturo Galansino)做出反应,他在博客和社交媒体建立了一个名为“相连”(IN CONTATTO/IN TOUCH)的艺术项目,希望以艺术的联结超越现实的隔离。
“IN CONTATTO/IN TOUCH”(相连)网站截图 图源:TANC
在一封公开信中,讲述在因疫情闭馆后,佛罗伦萨斯特罗齐宫面临一个不寻常的挑战:缺乏与艺术品的直接互动,而这通常是美术馆工作的核心。美术馆的第一反应是在线建立了“相连”的艺术项目,邀请不同的内容创作者帮助反思现状。在不久的将来,将面临严峻的经济形势,协同选择和计划将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根本性的方法。
率先在“相连”数字平台上发布视频的是阿根廷艺术家托马斯·萨拉瑟诺(Tomás Saraceno),他将作品《特殊事件》放到了当前冠状病毒大流行的背景中来解释病原体的运动。一位中国艺术家也通过斯特罗齐宫的数字平台鼓励观众“呆在家里……呆在一起”并补充说,这种病毒“没有边界,没有国籍,没有不同的阶层,也没有宗教信仰”。包括行为艺术家玛丽娜·阿布拉莫维奇、当代艺术家杰夫·昆斯也都通过平台上传视频,鼓励身处疫情中心的人们。(整理/畹町)
杭州|雕塑家马宏法
以“一个石头”探索古典写意精神
马宏法
继2018年在浙江美术馆举办“时间之外——马宏法雕塑作品展”后,杭州西湖大道古色古香的禹廷艺术馆将在4月3日恢复开放并持续举办当代雕塑家马宏法的个展:“一个石头”。
马宏法雕塑
毕业于西安美术学院雕塑系的雕塑家马宏法,现生活工作于杭州。西安给予他的古典雕塑语言的文化素养基础,植根在他的文化基因序列里,自成一派。长达十余年的作品实践中,南宋古都的文化以及现代数字时代,多年的旅行,又给了他更多的思维广度。
马宏法关注宏观上的中国古典美学,以及古代宗教艺术,神秘学。同时,自身心灵自省也长期是他所阐释的母题。将古代审美意趣注入当代雕塑中,作品建构超时间性范畴的艺术对话。
马宏法通过对古典雕塑艺术表现形式与精神世界的深入探索,试图将高古的审美意趣注入当代的雕塑创作中。
在马宏法2020年的全新作品里不仅仅延续自身的雕塑作品以及延伸至综合材料的综合绘画,他将中国传统道教中经典的《麻衣神相》旧版插画与汉唐时期的陶俑残件、置于同一时间、空间和思想维度,并从“象”扬弃而达到“相”,表达人类从过去到现在、从当下预测未来的生命观和世界观。
近年,马宏法的作品更多关注在原始宗教艺术的深刻心灵哲学自省,以及自然界自然事物本身的美感。作品从中国传统艺术内核进入远东神学艺术思想史的逻辑进行了梳理与思考。(文/宗禾)
中国香港 | 艺术家屠洪涛
东方与西方,个展记录个人艺术坐标
屠洪涛
近日,中国艺术家屠洪涛在位于香港中环的厉为阁艺术空间举办个展,展览以艺术家的名字命名,旨在以其不同阶段的代表性作品向观众展现他过去十五年的创作历程,囊括多件博物馆馆藏与海内外私人收藏,记录艺术家对自身艺术坐标的长期思考。
屠宏涛出生于1976年, 1991年考入四川美院附中,1999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油画系。其个人经历与艺术创作自新中国后集体主义与消费主义兴盛的集体记忆萌生并蜕变。
作为艺术家早期生涯的代表性作品,创作于2006年的《或成都或东京或深圳》描绘了城市化进程中怪诞的“景观社会”,舞台化陈列的布景中,三座对艺术家个人记忆有深远意义的城市之景以近乎荒谬的相似性同化、融合。
屠洪涛《或成都或东京或深圳》
创作于2016至2018年的《洛神》长5.6米,由上海龙美术馆借展,并作为焦点展品展出于龙美术馆艺术家个展“时间的旅行者”及其重庆馆巡展。该作灵感源于曹植《洛神赋》,其中“神光离合,乍阴乍阳”一句所体现的时空流转之视域对艺术家的创作有着重要影响,亦是近年艺术家大尺幅绘画的重要作品。正如策展人妮玛拉姆所言,“(现阶段屠宏涛)选择以一种文雅的退避和观望来应对世界的复杂,希望在原始的野性和勃发的力量中保存传统的美感。”(整理/钱雪儿)(本文来自澎湃新闻,更多原创资讯请下载“澎湃新闻”APP)
新闻推荐
重庆充分发挥重庆在人工智能领域产业基础良好、应用场景丰富、基础设施健全等优势,聚焦智能制造、智慧城市重点领域加强技...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