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80后的疫情日常

华西都市报 2020-03-04 00:53 大字

宅家美食生活。

□杨桦 文/图

电台主持人悠孃上一次做直播的断档,还停留在2018年,她赶了把潮流在直播平台开了自己的个人号,但终究因为精力不支而放弃。在那以后,她那条“张哥,你最近在忙啥子喃?”的川话电台广告,叫响了成都的大街小巷。

农历新年前,新冠肺炎疫情迫使悠孃取消了原定的春节期间家庭旅行。如果说一开始的紧张源于数字的上升话,那么后来心态上的理性则来自于媒体从业者的直觉。自我防护隔离在家从另外一个层面来说,成了一个慢下来的机会。呆在家里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悠孃索性开始重操旧业——直播。

电台主持的成都话VLOG

第一次直播,悠孃选择了跟大家一起看日出。骨子里还是个文艺青年的悠孃觉得,太阳突破云层露出光芒的样子,跟“希望”这个词很像。她坐在阳台的飘窗上,等着太阳露脸。可是成都的太阳是傲娇的,不是你等着它一定就会出现的。冬天6点多的早晨,日光一点一点增加在黑色的天幕上,但直到早晨8点天已透亮,太阳依旧躲在厚厚的云层背后。悠孃跟她的粉丝没有看到太阳,但这似乎并不重要,“早晨的光也是很美的”,习惯晚睡的悠孃说。

仅仅做直播并不能完全填补悠孃在这段特殊时期的生活,趁着有时间,她又开始研究起了VLOG。她在网上搜索相关的教程,一步一步跟着做,自己拍视频,自己剪辑,自己加字幕,自己修图……竟然从一个VLOG小白变成录制一整条含字幕音效的简单小视频只要半个多小时。

至于VLOG的内容,她早就想好了:成都话。作为土著成都人,悠孃对成都话从来偏爱有加,以至于她最新的电台节目,都选择了用成都话来表达。悠孃的VLOG,从成都话的名词普及,到成都话的方言解释,再加上一些成都话衍生出来的小段子,最后用略带戏剧成分的牙尖成都话表达出来,恨不得是成都话方言四级考试大全。

虽然悠孃自己是一个在成都活了三十多年的土生土长成都人,但通过这次对于成都话的重新学习和模仿,她才发现原来有很多成都的地道表达她并不懂,或者说是忘记了。在悠孃看来,方言作为一种还在使用的文化遗产,其实里面也有很多从市井生活里提炼出来的幽默哲思,比如:“油锅里头撒花椒,你烫我,我麻你。”

悠孃的工作和生活,在80%的时间里是被普通话包围的,这次因为疫情而多出来的宅家时光,让她有机会能够好好地重新学习自己家乡的语言,再把它们通过直播或者是VLOG的方式传播出去,也算是对本土文化的小小传播吧。

零外卖的宅家美食生活

朋友打来的视频通话响在早晨九点,我还窝在被子里不想睁眼,头天晚上的失眠让我翻来覆去躺了三个小时还没睡着,在这个因为疫情而多出来的宅家时光,粗略统计,我看了14部电视剧,13部电影,5本书。

除了在娱乐的海洋里“游泳”,假装自己在健身之外,作为一个好吃嘴,每天做完例行的当日计划,闲下来的时间都在想着怎么吃。我是一个爱好全球美食的四川人,我总是自诩:“给我一个设备齐全的厨房,我能给你做出全球的美食。”在不能出门的日子里,我变着法子用烤鱼、羊肉串、欧式面包、麻辣牛肉干、辣炒年糕、寿喜锅喂饱了我的嘴,可是没想到,在鸡中翅这道再简单不过的菜式上,我跌了个大跟斗。

买来冰鲜鸡中翅,我看着柜子里几个月前买的一包日式酱料,突发奇想地想要换一种烹饪方式,既不做我喜欢的可乐鸡翅,也不拿来烤。在一阵腌渍之后,我开始用平底锅煎鸡翅,一切进行得似乎很完美,放好了酱料,洒了些水,然后盖上盖子稍微焖一下,等着出锅。浓浓的酱汁裹在鸡中翅上,冒着热气,卖相十足。我满足地夹起一个,啃了一口,嗯,酱料还不错,再嚼两下,怎么有点腥,味道稍显奇怪。第二个鸡翅,下口还是有点腥。这么简单又不需要太多技术含量的菜,竟然失败了。

那天下午,成都冬日里罕见的太阳照得屋子里暖洋洋的,如果是在普通的日子里,这样的阳光会让成都人大惊小怪地刷爆整个朋友圈,可是那天没有,大家都乖乖地呆在家里,隔着玻璃往外望。在短暂的失落之后,转头去关心自己还架在煤气炉上的锅里,煮着怎样的美食。似乎每个好吃的成都人都倾尽全力地在厨房里发挥着自己的创意,不管做出来的是黑暗料理还是满汉全席,成都人的自娱自乐甚至自嘲自黑,都体现在了这次疫情期间。

宅家期间,我没点过外卖,即使特别想吃油炸的鸡翅,我也极力压下了自己的欲望。通过这次“考验”,对我而言零外卖生活看起来似乎也很可行。

前两天,好友新买了一个空气炸锅,安全又省心地做出了不错的油炸菜式,作为一个怕油腻的不及格“大厨”,我隐约觉得,能自己做油炸鸡翅的日子,就要到来了。

新闻推荐

律师“开直播” 解答复工疑问

“律师你好,我想咨询一下,我公司于2月15日全员正式复工,现在公司要求员工2月份必须有20个工作日的上班时间,不足的就要求补班...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