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部新区如何抵御“大城市病”? 微缩体模式进行片区综合开发 《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导则》已进入最终优化环节

成都商报 2019-12-07 00:42 大字

东部新区鸟瞰图

亚里士多德说,人们为了生活而聚集到城市,为了更美好的生活而居留于城市并改造城市。

当前,成都东部新区正以新发展理念推进高标准建设。着眼于全局和长远,成都已然探索出新区的营建模式,正高质量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现代化东部新区。

那么,如何将东部新区建设成为可抵御“大城市病”的新区?

12月6日上午,成都市东部新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围绕片区开发相关工作组织开展了一场集中学习活动,邀请成都市规划院相关专家;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分别授课,解读东部新区发展趋势及营建模式。

成都商报-红星新闻记者在现场获悉,明确了东部新区“片区范围划定、运营主体选取、运营方案编制”等方面的《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导则》已进行编制并进入最终优化环节。

在学习活动现场,北京荣邦瑞明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财政部、发改委PPP专家库专家陈民对该《导则》进行了解读。

片区怎么划定?

微缩体模式 规模适中

范围5-25平方公里

“片区开发作为加快推进东部新区成型成势的重要突破口,是成都学习借鉴世界先发城市经验,着眼全局和长远,致力解决‘大城市病’,实践探索出的新城新区营建模式”,学习活动现场,陈民对《东部新区片区综合开发导则》的亮点进行了解读。

他表示,《导则》中的“片区综合开发”,指的是在“政府主导、市场主体、商业化逻辑”下,通过政企合作的方式,对片区进行投资、融资、规划、建设及运营管理。

于是,怎样划定“片区”,就尤为重要。这也是《导则》的核心条款之一。

陈民表示,东部新区的片区划定应遵循4个原则。

首先是“规划引导原则”,也就是根据新区土地、城乡、产业、环保等规划,结合区域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发展,科学划定各片区具体范围,并且要体现东部新区开发的战略目标。

还需要遵循“规模适中原则”。陈民表示,片区综合开发,实际上是把城市作为一个个综合的功能单元,通过一个个微缩体来进行投资和建设,所以原则上片区规划范围一般不少于5平方公里,最大规模的原则上不超过25平方公里。

另一方面,还要遵循“协同效应原则”,即片区之间彼此联系,逐步形成“交通互联、经济共生、产业协同、服务共享”的多元化发展格局。

此外,还有“投入产出平衡原则”,片区投入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公服设施、人才安居、产业项目四类,片区产出主要分为财政收入、运营收入两类,地方政府和城市综合运营商在封闭区域要实现一定周期内的投入产出基本平衡。

未来产业空间如何布局?

塑造自适应产业更替的

弹性产业空间

从城市发展历史来看,“技术变革”和“人本需求”是推动城市演变的两大主要驱动力量。

在这样的城市发展规律之下,东部新区未来的发展将显现出哪些特征?换句话说,东部新区将会是怎样的“未来之城”?

在学习活动现场,市规划院所长吴善荀对东部新区未来城市特征进行了解读,“希望能够聚焦于东部新区的可操作性与可落地性,识别出东部新区面向未来不同于传统城市的若干典型特征”。

未来东部新区的产业空间如何布局?

吴善荀表示,未来的趋势,是塑造“自适应产业更替的弹性产业空间”。例如,在更小的空间尺度范围,比如与小区和街区内集聚设计、研发、生产、消费、生活、生态多元功能,更加融合的布局,提升产业活力。

还有预留应对未来发展不确定性的战略留白区域,以应对未来产业更迭。

在东部新区,未来将如何高效利用能源、如何节约能源资源?

在这一方面,吴善荀认为,东部新区未来将呈现出的新特点是:清洁能源驱动、新型能源并用的绿色低碳之城;每栋建筑都是绿色建筑的节能之城;雨污回用的节约之城;垃圾变废为宝的零废之城。

未来交通系统啥特点?

人车分离、无人驾驶、分时共享

针对东部新区未来交通系统的特征,吴善荀也进行了分析。他用“秩序化”、“智慧化”、“共享化”、“人本化”概括了未来交通系统的特征。

例如,“秩序化”方面,会形成各类交通方式有序运行的三维交通系统。

下转03版

新闻推荐

成都城市机会清单首次“出川”

本报讯(记者陈碧红)12月4日,在杭州举行的“数字赋能·未来城市”成都机会清单城市推介会上,成都城市机会清单(第四批)对外发布,...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