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擘画全国重大新药创制新版图

成都日报 2019-08-19 02:46 大字

天府国际生物城

研讨会嘉宾发言

8月16日,2019年中国药物化学学术会议暨中欧药物化学研讨会在蓉举行。

这是该会议举办20年来,首次移师成都。本次会议由中国药学会药物化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四川大学承办,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支持,以“聚焦新靶标、新技术、新分子,助推原创药物研发和转化”为主题,为国内外药物化学及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搭建交流与合作的平台,共同推动药物化学的发展与应用。

作为《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确定的16个科技重大专项之一,新药创制是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全国首家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现场就新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进展作了重点推介,受到与会者广泛关注。

自启动试点示范以来,天府国际生物城取得了丰硕成果:截至目前,累计引进和培育72个新药品种,1类新药28个,进入临床研究阶段品种18个……在全国创新药版图中,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构建“411”生物产业生态圈,正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生物产业体系,茁壮成长为创新药的新高地。

试点示范

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去年12月,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项目落户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在此之前,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四川省人民政府签署共同推进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框架协议,明确指出三方将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为主要依托,建设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

“实施重大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工作,目的是依托示范基地建设,促进创新成果同产业对接、创新项目同现实生产力对接,这对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相关负责人表示,成都先行先试,大胆创新,将争取为其他地区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成果。

中国工程院院士陈芬儿在接受采访时也认为,重大新药创制国家新药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的建设,聚集政府、企业、高校、医院资源的模式对于新药研发和转化具有重大意义。“这种模式是对于机制的创新,可以说是一种颠覆性的体制,建立新药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必将取得突出成就。”

按照《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2018年度课题申报指南》的相关要求,天府国际生物城着力推进“新药创新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项目”的实施,项目招引成果显著、新药品种快速聚集。目前,已承接新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364个,其中Ⅰ类新药105个;已有获得国际认证或国际行业认可平台6个;突破核心关键技术25项。累计签约项目127个,协议总投资超过1000亿元,其中包括引进5个诺奖团队,2个两院院士团队和51个高层次人才团队。

按照产业功能区建设理念,天府国际生物城围绕构建“411”生物产业生态圈,加快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生物产业体系,推动生物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同时,高标准规划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药物及医疗器械国际临床研究(GCP)服务中心、全球新药研发外包服务交易中心、生物技术药物全球生产中心、四川成都国际医学中心五大中心。

四大平台

加快新药创制成果转移转化

今年初,成都先导新药研发中心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孵化园揭牌。该公司已建成万亿级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平台,目前编码化合物数量已超4000亿合作对象,包括默沙东、拜耳、赛诺菲等国际知名企业。

类似的新药创制技术创新大平台,还有华西海圻国家成都新药安全性评价中心、海枫生物临床前药物有效性评价平台、康诺行抗体药物中试生产基地等,均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加快建设。以重大创新品种研发支撑与孵化为枢纽,集成政、产、学、研、用、金一体化的优势资源,天府国际生物城将重点突破原创性药物研发的公共基础服务与孵化平台缺乏等难题,进一步加速创新研究转化成为创新成果。

“通过打造技术创新、成果交易、产品申报、临床应用四大平台,将构建促进重大新药成果转移转化的技术产业链。”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和先导、四川大学等合作以外,生物城还同西点科创合作建设了临床前大动物试验中心研发平台,同由诺贝尔获得者领衔的毕晓普研究所合作,设立癌症研究所暨新型抗癌药物研发平台等等。

探索新靶点,进行新药研发,离不开各个专业领域的合作。高校、医院、企业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已成为医药研发应用领域的普遍合作模式。“临床医生更能了解临床急需哪些药物、哪些创新药对于患者来说更有价值,所以更密切联系医院,能让科研人员更深入了解疾病和药物在临床的表现,从而更有效地指导医药的开发,更重要的是,实验室研究完成的科技成果能够以更高的效率实现应用转化。”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余洛汀认为,产学研一体化发展能够助推新药研究、促进医学成果转化和开发应用。

“引进国际靶标与药物发现学会,启动组建省市GCP联盟,整合川大科研资源及华西医院科研资源,推动成果转化新模式落地。”相关负责人表示,天府国际生物城将以全国首家试点示范基地为契机,高起点、高标准深化生物产业功能区总体规划,探索推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做法,尽快形成创新药物发展高地。

四大支撑体系

为药企创制创新保驾护航

7月11日,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与成都市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协会签署了《生物产业生态圈之金融链战略合作协议》。这意味着成都市创投协会与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携手共进,共同推进中小企业融资服务,建立良性投融链条生态圈。

“破解企业融资难题,协助引入创投资本,推动产业园区和创投机构建立中小企业融资服务长效互动机制。”成都市创业投资协会秘书长易宇介绍,双方将各自发挥其优势,共同搭建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为生物城内企业组织投融资对接,进一步满足园区企业融资需求。

“金融链作为生物产业生态圈的催化剂,能够加速产业发展进程。”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探索建立金融服务体系方面,生物城通过开设金融超市、组建产业基金、实施金种子行动、推出保险产品创新等构建全生命周期、多元化、多层次投融资服务体系。“目前,通过与太平洋保险合作,推广‘药责险’‘临床险’等市场化新险种,设立生物医药特色贷款产品及风险资金池,探索医美行业专项保险产品。”

通过政策支撑、金融服务、人才培养、推广带动四大支撑体系“加持”,将为新药创制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今年4月,跨国医药企业艾尔建首批医疗产品在成都通关。这是跨国企业首次选择在成都通过空铁两条路径实施通关,标志着成都建设全球生物医药供应链服务中心正式落地并已具备服务全球能力。

“以中欧班列(成都)空港物流的高效口岸节点体系,依托双流综保区建立医药专业保税服务平台,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能够实现与蓉欧快铁、双机场的无缝连接,在此基础上,多方共同建立起了一个集进口通关、药检、药监、仓储物流为一体的综合服务平台。”天府国际生物城相关负责人表示。

通过建设带动推动体系,天府国际生物城将整合口岸节点通关平台市场主体,构建“大进大出大转口”的生物医药进出口物流体系,形成“东上海,西成都,连全球”的国际化生物医药供应链大格局。

“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药物研究领域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学院院士张礼和认为,创新药研发前景广阔,随着国内政策环境的优化,注入医药行业的资本增加,高技术人才的回归,创新药将拥有潜在的巨大空间及未来发展推动力。天府国际生物城也将以试点示范为契机,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结合,加快平台、支撑体系建设,促进新药创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带动国内更多区域医药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成为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生物医药高端制造基地。

新闻推荐

一家人和零食

口张悦悦(成都)老公阿圆过而立之年已好几年,对零食的热情仍不减当年。大学里谈恋爱时,某天,我和阿圆在操场上溜圈...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