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国家队”入局纯商业发射,捷龙一号首发成功嗖一下,长征火箭的“小兄弟”上天了

济南时报 2019-08-18 14:00 大字

中国长征火箭有了“小兄弟”。8月17日12时11分,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研发的捷龙一号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以“一箭三星”方式,将三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这是捷龙一号火箭的首次飞行。捷龙一号,与长征火箭“师出同门”,未来将专注于商业发射。中国“龙”系列商业运载火箭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与长征火箭“老大哥”相比,捷龙一号个头很小。

据捷龙一号运载火箭项目技术经理龚旻介绍,捷龙一号总长19.5米,箭体直径1.2米,起飞重量约23.1吨,是我国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固体火箭(采用固体燃料的火箭)。

但捷龙一号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并且性能优异,拥有向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发射200公斤载荷的能力,具有我国商业火箭中最高的载荷比。

此次任务发射了三颗卫星。主星为北京千乘探索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千乘一号01星”,两个搭载卫星为北京微纳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与成都国星宇航科技有限公司联合研制的“星时代-5”卫星、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天启二号”卫星。

其中,千乘一号01星的遥感相机由航天科技集团五院508所研制,重量不到11公斤,却可在500多公里高的太空获取分辨率高达2米的影像。这颗星工作模式灵活,数据获取能力强,将在我国微小商业遥感星座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多知道点

问题1:为何要专门研发商业火箭?

近两年,我国数家民营火箭公司已经跑步进入商业火箭发射市场。

去年3月,零壹空间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发射“重庆·两江之星”OS-M运载火箭,遭遇失败;10月,北京蓝箭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固体运载火箭“朱雀一号”在酒泉发射,也未能成功。今年7月,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发射“长安欧尚号”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将多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中国民营运载火箭取得首次成功。

据航天专家庞之浩介绍,商业航天发射是指在市场中完成供需匹配,按市场行为运作的发射,而传统航天项目都是来自国家规划。

事实上,主要承担国家任务的长征火箭,也早就开始承揽商业发射任务。如今“龙”系列商业火箭登上舞台,再次证明航天“国家队”对商业航天发射市场的看重。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总裁唐亚刚说,未来商业发射市场非常广阔,低轨互联网移动通信需求和遥感信息数据的需求,都将是很大的商业卫星发射市场。

问题2:何为“纯商业”火箭?

“龙”系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继“长征”系列后推出的又一运载火箭系列,也是首个“纯商业”运载火箭系列。

何为“纯商业”模式?唐亚刚解释,一是研制经费不是来源于国家经费,而是面向社会资本融资。二是以往火箭研制基本都与系统内成熟配套单位合作,而捷龙一号打破了原有配套关系,通过竞争,选择性价比最优的配套单位。

唐亚刚表示,捷龙一号目标成本基本可以达到3万美元/公斤,是世界上单位载荷入轨成本最低的火箭。

自2018年2月28日研制正式启动,到首飞成功,捷龙一号只用了不到18个月,成为中国航天研制周期最短的火箭之一。这取决于捷龙一号的模块化和大规模组批生产模式,制造时间被缩短,与用户签约后6个月即可出厂。

问题3:中国“龙”如何规划?

根据规划,捷龙一号从2018年研制启动,2019年8月完成首飞任务,2021年起进入成熟批任务阶段,每10发一批,实现较高的国内发射占有率。

除了捷龙一号,中国火箭公司还将研制运载能力更大的“捷龙”系列固体商业运载火箭,以及“腾龙”系列液体商业运载火箭,覆盖更多市场需求。

预计在2025年前后,“龙”系列中的液体商业运载火箭将实现可重复使用,进一步提高技术水平,降低发射成本。 (据新华社、新京报)

新闻推荐

经历海沟激流、逆风逆浪、水母攻击…… 9岁女童13小时横渡琼州海峡 专家:不建议同龄儿童模仿 对身体依然有损伤

年仅9岁的周亦涵用时13小时5分,游程26.7公里,成功横渡琼州海峡8月7日凌晨5点40分,年仅9岁的周亦涵从海口市下水,一直向北...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