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智献策 助力乡村振兴

绵阳日报 2019-01-16 08:06 大字

本报成都专电(记者袁媛)乡村振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蓝图中不可缺失的重要板块。在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乡村振兴成为住绵省政协委员谈及颇多的话题,并围绕加快农业现代化、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等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张锦明委员提交了提案《关于鼓励川籍在川工作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回原籍乡村任职工作的建议》,提出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的推进,不少农村出现了“人口空心化”现象,基层干部人才匮乏,制约着乡村振兴的步伐,应探索鼓励退休干部回原籍乡村任职的办法,稳妥推进新乡贤返乡工作。

张锦明委员在提案中就四川省鼓励县处级以上退休干部回原籍乡村任职工作政策措施提出建议,建议明确选任程序,采取“个人自愿、双向选择”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选任;根据个人意愿,允许返乡任职退休干部将个人户口迁移回原籍农村;户口迁移后,返乡任职退休干部可享有农村居民一切权利并承担相应义务,具有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允许继承,并保障返乡任职退休干部的福利待遇,激励返乡任职退休干部大胆干事创业,带头创先争优。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需要大量的资金,钱从哪里来?沈其霖委员在提案《关于创新乡村振兴融资模式的建议》中指出,乡村振兴发展建设项目分为非经营性项目和经营性项目两种。非经营性项目(如学校、医院、福利院等)不能实行市场化运作,要依靠政府财政投资建设;经营性项目可以通过融资模式设计推向市场,解决乡村振兴战略资金缺口问题。为此,可选择采用“建设—移交”“建设—经营—移交”“建设—租赁—移交”“建设—拥有—经营”等契合农村发展实际的融资模式。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经济基础。提升农业品质,是夯实乡村振兴产业支撑的前提。李京平委员提交了提案《关于在乡村振兴中注重提升农业品质的建议》,建议稳步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稳步推进种养生态循环农业;严把农产品质量安全关,推广标准化生产示范建设;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建立梯次推进的品牌培育机制;深化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农业产业发展模式,实施“农业+”战略,着力构建农业与二三产业交叉融合的现代产业体系。

传统村落作为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乡村大量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阮期平委员建议,提高村落的经济水平,增强传统村落物质基础;加强村落传统文化传承,丰富村民精神文化活动内容;提升村落基层治理能力,构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良好秩序;加强高校、科研机构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利用的研究,提升村落发展决策的科学性。

新闻推荐

年夜饭桌上的一道硬菜

时光溜得真快,还有二十天就要过年了!老话说:过了腊八就是年。上周日,热爱传统的成都老老少少们又按照传统去文殊院喝了一...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