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协委员建议建立统筹协调机制 加强重大事项协商 促进产业协调发展 推动“一干多支”顶层设计落地落实

成都晚报 2019-01-16 04:37 大字

去年,省委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等重大部署,成都高度重视、带头落实,主动对接市州共同谋划,取得了初步成效。今年,成都还将努力做强“主干”,充分发挥引领辐射带动作用,继续为各市州开放合作搭台、产业转型赋能、创新改革聚势、生态建设助力,“水涨船高”共同构建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区域发展共同体。在四川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期间,省政协委员积极为推动落实省委重大部署建言献策,其中,呼吁出台顶层设计、如何更好地促进干支协同发展以及成都如何强化“主干”引领,是大家关注的重点。

【关键词】顶层设计

建议实施3年攻坚行动

打造大项目、大工程、大平台

民建四川省委会指出,当前四川省5大经济区之间协调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互动机制没有建立起来。对此,其以集体提案形式建议:通过创新制度、改革体制机制,为推动、实现四川省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其中,对促进产业协调发展,建议建立自成体系的产业发展机制;建立层次有序的城镇发展机制。对促进公共服务协调发展,建议推动公共服务由发达地区逐步向落后地区延伸,带动提升落后地区(如藏区、彝区等少数民族地区)公共服务质量;建立教育、医疗、养老等基本公共服务统一标准,建立公共服务财政转移支付机制,统筹安排省域各地区之间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对建设协调发展统筹机制,建议建立强有力的统筹协调机制,包括:建立5大经济区领导小组和联席会议制度,提升统筹协调层级;加强重大事项讨论协商,对区域内一些明确不合理、不科学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进行协商,形成更有力的推进力;强化5大经济区发展法制保障,研究制定5大经济区发展相关地方法规和条例。

来自各市州的政协委员的建议,也与之有共通之处。

省政协委员、成都市政协副主席郝康理认为,省委出台“一干多支”文件,明确了目标,指明了方向。要见实效,需推动“一干多支”顶层设计落地落实。对此,他在大会发言时建议: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研究制定“一干多支”发展规划,统筹各地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重大基础设施、社会事业发展等专项规划,并与“十四五”规划衔接,保证可持续发展。二是制定攻坚行动计划。聚焦影响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引领性重大项目、跨区域重大工程和开放式重大平台等,制定3年攻坚行动计划,明确具体任务和责任主体。三是建立健全共建共享的利益分享机制和评价体系,充分激发各市州积极性。四是制定激励引导政策,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跨区域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协同、生态保护等重大项目建设。

例如,对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郝康理建议,依托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协议的签订,制定有创新性、突破性的政策举措,打造成德眉资大都市区。具体而言:以开放通道构建、轨道交通建设、打通断头路为重点,推动构建规划与基础设施同城化。以互补产业配套协作和产业生态共建为重点,推动产业布局同城化。以教育医保、养老服务、人才服务等领域共享为重点,推动公共服务、户籍和人才流动同城化。以大气、水污染联防联治为重点,推动生态环保同城化。

省政协常委、资阳市政协主席陈莉萍也建议:建立统筹协调发展管理机制、合作共赢利益共享机制和多元主体协商对话机制。例如在建立多元主体协商对话机制上,除了党政层面和行业层面,她建议搭建高级决策咨询平台。由“1+7”城市社科联发起,联合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决策咨询委员会,聘请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担任专家委员,为地方党政首脑提供咨询服务,为区域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提供智力支撑。办好成都平原经济区协同发展学术交流会,研讨区域合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广纳海内外顶级智慧。

【关键词】协同机制

建议进一步明晰合作机制

激发产业园区合作共建积极性

政协委员们关注“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不仅因为它能在交通、公共服务等诸多领域为全川人民带来更多便利,而且寄望它能突破当前的瓶颈、桎梏,推动全省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农工党省委会关注到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合作园区在发展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专职副主委夏华祥举例说,产业合作园区发展规划在执行过程中多是基于区域经济增长压力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引进重量轻质,园区规划难以落实,导致相当部分的产业合作园区产业特色不突出,难以形成产业集群和竞争优势。“我们建议制定成都平原经济区产业合作园区总体规划。由成都市会同成都平原经济区其他市州编制这个总体规划,协调制定相衔接的各专项规划。加强各产业合作园区发展规划与总体规划协调,加快各产业合作园区产业分工明晰、经济互动合作。”

再如,产业合作园区普遍缺乏有吸引力的利益共享机制,导致产业合作园区项目落地难,“特别是各地均有其他园区,项目落地收益均归当地政府,而产业合作园区需要分成,双方推进项目在产业合作园区落地积极性不高。产业合作园区项目落地要双方政府都认可,在程序上更加复杂,也不利于调动企业积极性。”夏华祥说,农工党省委会建议,建立完善产业合作园区共享发展刚性机制,在利益共享、项目落地、要素保障、考核评价等方面加以明确。

不仅是产业合作园区,在主题示范区共建方面也需要更完善的协同机制。省政协委员、德阳市政协副主席罗春华提出《关于加快推进四川省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园建设的建议》。她介绍,“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由国台办、国家发改委、商务部于2017年底授牌成立,其地理区域涵盖3个产业园,分别位于成都青白江、德阳高新区和眉山青龙,是“一区三园”的布局。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我们德阳园区基础设施基本成形,但项目招商引资还未见成效。目前,3个落地区域几乎是各干各的,缺乏统筹,面临同质化竞争。”罗春华建议,由省级相关部门建立专门机构,在充分调研各地特色基础上,对海峡两岸产业合作区“一区三园”的分工进行引导。“明确分工后,未来我们3个市甚至可以考虑以联合招商形式,对接外部资源。在提高招引效率的同时,也为各类两岸合作项目提供最佳的落地选择。”

【关键词】做强主干

建议成都输出金融、教育等资源

带动市州协同发展

未来,成都还可从哪些方面下功夫做强“主干”,引领辐射带动各市州协同发展?

“成都提出的探索构建‘总部研发在成都、生产配套在市州’新型合作关系,特别好!”省政协委员、西南财经大学经济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教授陈健生注意到,在省发改委2019年计划草案中这样表述:加快构建“总部在成都、基地在市(州),科技研发在成都、生产在市(州),公共服务在成都、配套在市(州)”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陈健生认为,区域协同发展是一个过程。新型合作关系可促进“干”与“支”有序分工,大家扬长避短、各施其职,把劲往一个方向使,这样才能形成最大的合力,推动全省高质量发展。

陈健生举例阐释:过去,省内各市州相中一个大产业项目或一个大型企业,想的都是把它整体往本市州引。但对企业来说,落户成都会面临更高的用工、土地等成本,而去其他市州,人才储备、营商环境又跟不上,“大家的优势和短板都是客观存在的,面临抉择,企业犹豫不决是自然的。而靠政策补贴来吸引,是不可持续的。”

成都与市州构建起新型合作关系之后,企业就可以把对人才、对营商环境更敏感的总部、研发、销售等业务放在成都,把对用工、对土地等要素成本更敏感的生产制造业务放到市州。

陈健生强调,在构建新型合作关系的过程中,各地互联互通变得更加重要了。本地配套是降低生产成本的有效手段,过去的“本地”是一个市州,现在的“本地”是一个省,必须把交通运输成本降下来,才能降低企业新的成本增长。

郝康理也在发言时建议,大力推动成都平原经济区环线以及德阳、遂宁、乐山至天府国际机场等快速通道的规划建设,推动形成区内铁路公交化运营。大力实施成都平原轨道交通一体化工程,推动形成“1环7射”格局,打造“1小时城际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他还对成都与市州共享蓉欧快铁等开放平台资源提出了建议。

陈莉萍对成都发挥国家西部金融中心辐射作用寄予厚望。她建议,创新地方投融资机制,破解融资难题。在省级相关部门指导支持下,由成都银行牵头,整合其他城市商业银行优势资源,共同组建成都平原经济区商业银行;探索推进地方投融资平台跨市域整合,推动金融资源富余城市向周边输出;积极探索创新社会资金注入国有投融资平台,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撬动作用。同时,推动市际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建议成都发挥国家级中心城市优势,向周边城市输出教育、医疗、环保、文化、体育等优质公共资源,带动当地公共服务能力较快提升。“例如,可鼓励知名院校到兄弟城市建立分校或兼并托管薄弱学校、加强官方及民间文化艺术交流、促进医疗资源协作共享,让人民群众有更多同城感、获得感。”

成都晚报记者 薛欢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利宾筵的卤菜远近闻名 被许多文人写进了书中

◎王跃上个世纪四十年代,红照壁已经是成都繁华宽阔的街道,同陕西街一样拥有许多显赫的公馆。红照壁亦是成都近代餐饮业的发...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