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寺和画家张南本

成都晚报 2018-05-30 00:00 大字

◎章邦鼎(作家)

成都天回镇的金华寺在历史上之所以有名,是和画家张南本分不开的。《益州名画录》《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李腐画品》《画继》等古籍中提及张南本必提金华寺,对张南本的记述都是因其在金华寺所绘“八明王端严威猛、光晕逼真,一日,有西域僧进寺礼佛,骤睹炎炎之势,惊骇不支,几至扑地。”也就是说,这个僧人,来到金华寺,正准备登殿跪拜,突然觉得迎面扑来一团火光,熊熊烈烈,热焰逼人,以为是大殿起火,顿即惊恐失声,几乎跌倒在地。后定睛一看,原来是一幅画。火无定型,千变万化,最难表现。而张南本因为它抓住了火的特点,在静止的画面上,显示出火在燃烧时的动态,不仅有形,而且有光,画得“真”,画得“活”,具有真火的艺术魅力。这种笔气炎锐,烟飞电掣,烈烈若焚燃寺殿的大火,画出了一种狂放奔逸的气势,含纳着一种森然的气象,使人们见之而生敬畏之心,的确让人“惊恐失声,几乎跌倒在地”。同时,连西域来的僧人都要进寺礼佛,由此推断,金华寺在唐代就已经是远近闻名香火鼎盛的名刹。

张南本是唐代寺院壁画的一个代表人物,晚唐益州人,时为唐僖宗的翰林待诏。从五代开始,封建统治者为满足自己奢侈生活而开设的图画院,五代南唐、西蜀都正式从翰林院中分设出翰林图画院,培养画家为宫廷服务。而唐僖宗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他年仅12岁就当上皇帝,专事游乐,长于射箭、骑马和舞剑,还爱好数学计算、音乐;特别是打球技艺超群,自以为是球场上的状元。他昏庸到让人以打球来赌西川节度使的地步。

公元881年1月8日,唐僖宗带随从宦官仓皇逃奔四川成都,张南本就在其中。张南本除了在金华寺大殿画八明王外,还曾画有《金谷园图》《勘书图》《诗会图》《白居易叩齿图》《高丽王行番图》等。成都圣寿寺《宾头卢变相》《灵山佛会》与《大圣慈寺大悲变相》《竹溪院六祖》《大悲菩》《八明》《孔雀正变相》都是他画的。可惜的是,这些画大都失传。但他在金华寺大殿画的“八明王”却让后人难忘!佛教壁画一佛一龛,断不会像《竹林七贤》画于一纸。这八明王“明,即光明普照之意。因明王借佛的智慧光明摧破众生之烦恼业障,所以称为‘明王\’”。一般的小寺庙也断然不能让身为翰林待诏的画家欣然命笔画出“八明王”的鸿篇巨制。既然“光明普照”就离不开火,为了画好火,张南本采用了重彩立粉的方法,先用朱砂打底色,如果再加赭石会使朱砂更红;但如果直接加赭石色彩容易浮动而与朱砂相混,他就染上一道矾水后再画,色彩就不浮动了。每次着色不必过多,以后每染一二层,即罩一层矾水,最多时可染八次,故有三矾八染之说。这样一来,就使他画的火具有一种立体感。

张南本之所以是个大画家,还在于他画的水陆画,是史书中有关水陆画的最早记载。水陆画是伴随佛教盛大的水陆法会发展起来的一个宗教画种,水陆画与敦煌壁画有传承渊源,所以又被称为“流动的敦煌壁画”。公元885年正月,僖宗启程离开成都返回长安后,张南本应西川节度使陈敬瑄之邀在宝历寺水陆法会,画《天神地祇》《三官五帝》《雷公电母》《岳渎神仙》及蜀中诸庙一百二十余幅,千怪万异,神鬼龙兽、魍魉魑魅,错杂其间。画风华丽,用笔精妙,堪称巨制,轰动一时。这些水陆画虽然是画在佛寺内,其实是佛、道混杂的图像。张南本这一堂水陆画,既有佛教相关的佛、菩萨、梵王帝释和弟子,也有道教的天帝和诸神,以及民间的神祗与往古圣贤、帝君。它是在佛教主尊的基础上增加佛道各类图像组合而成的,涉及许多历史故事和民俗风情;画面多少折射出当时社会的现实状况,也反映出一定的伦理道德观。总之,张南本的壁画,无论是人物造型、风格技巧,以及设色敷彩都得到绝妙动人的表现,有种辉煌灿烂的视觉效果,虚幻奇妙的佛法世界展现出来,就具有威慑力,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新闻推荐

高考在即 考前换食谱是饮食大忌

高考、中考在即,为保障考生营养,家长们可以说是煞费苦心。对此,记者采访了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临床营养师余婉婷,针对考前营养...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