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城逝我的摄影记忆(下)

四川经济日报 2017-04-10 10:25 大字

齐鸿 文/图

透过镜头

记忆就在眼前

一切都不再陌生

而一切都已经消失

我的童年是在成都市东通顺街50号大院里度过的。那是一个建于民国时期的院子,由前、中、后三个四合院组成。大院各家都种些蔬菜瓜果,丝瓜、南瓜、冬瓜,还有梵高笔下的向日葵。那时的瓦房上一片绿色,邻居们交换着自己的蔬菜果实,一派城市的乡村景象。

童年的我最爱去的院坝是父亲的工作单位所在地正通顺街98号(巴金故居)。高高的老门坎,雕花的双扇木门,前院回廊里甜甜的葡萄,小院旁清凉的井水,夏天树枝上传来的声声蝉鸣,还有大院里那硕大的皂角树掉下的,可拣几片回家洗头洗衣的皂角,秋天里金灿灿的,飘落下满地银杏树叶……

这些童年记忆是幸福的、温馨的。

女诗人翟永明的童年记忆就更形象诗意:“我记得小时候,我经常穿越一个邻居的客厅和卧室,走到二进的一个后院寻找我的同伴,邻居的家除了深夜,永远不关门。我们跳房子从这家到那家,时间和空间都停留在‘家\’的慢镜头式的节奏中。”女诗人的这段童年记忆立刻让我脑海里浮现出一组“慢镜头式”的电影画面,而且是黑白电影。

童年的记忆是不可能褪色的,人人的内心都有一本《我的童年》。

正如画家陈丹青所言:“童年记忆很重要。如果童年记忆和这个城市有关系这个记忆会一辈子跟着你,无论这一辈子你走到哪儿,都会想到那个城市。”

1999年12月18日,我爬上了城中东风大桥桥头的天府花园楼顶,俯拍下最后一片老成都民居建筑群,我知道他们将消逝在即将到来的21世纪,我更庆幸自己应该以这种方式结束6年老成都的拍摄,那天,我一口气拍完三个黑白胶卷,点上一支烟,吸完,舒了一口气,自言自语的重复两个字:完了,完了。

我在摄影包上书写了几个简单的字:“接近,再接近!”它可以概括我这6年的摄影精神状态,同时也是我摄影记忆中的文字符号。“接近”所借助的相机只是工具而已,我甚至常常会忘记相机的存在,聚精会神的目光总是观注我内心所期盼的某些场景构成能在瞬间里出现。人与人,人与环境,还有光线,影调,结构在最绝对、最准确、最恰当的那一瞬间按下相机快门。因为我在后期制作照片时从不剪裁。

我明白我在这6年拍摄中的经历。摘录几段那时的摄影日记:“成都有阳光的日子不太多,尤其是秋冬季节。暖暖的阳光照在成都人的脸上,那人性中的好多表情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因而,我选择在阳光的日子里去拍摄,这当然也包含着我自己的拍摄心态,再有,黑白的影调能充分显影出来。”(1998年1月15日)

“到处都是进城的农民工居住在将拆迁的老房子里,收荒匠、磨刀匠、剃头匠、三轮车夫、小伙计、卖菜的、卖麻糖的、炸油条的等等。在一些老院老屋里,一些独居的老人生老病死都可能无人知晓,而下岗二字每到一处都可以听见跟它有关的谈论。”(1998年5月25日)

“一天走下来,我太累了,但太具有挑战性,每分每秒头脑中都期待意外的画面出现。做摄影要的就是这种味儿。”(1999年3月3日)

“我已爱上并痴迷这随遇的拍摄,走老街串小巷进院坝已是习以为常,看上一眼就知道路在何方。我不怕任何人和任何情况出现,我真的明白了我的心境和心态,它们已非常成熟。”(1999年9月12日)

如今,我拍摄的这座城已完完全全改变了,彻彻底底地在“建设”中“改造”得非常现代了。那种成都人特有的生活方式,还有地地道道的市井人文生活和居民状态已逐渐消逝得无影无踪。我看着我拍摄的这些照片,看着看着,真有种忽远忽近的迷失感。难道摄影记忆大都会如此?还是我迷失了?失忆了?

“当推土机在城市的大街上粗暴推进时,由于过快地删除人们对于都市的记忆,因此,也令人们对都市与都市生活的怀念几乎与记忆的删除同步来临。而摄影,也因此成为了记忆的同盟。”顾铮先生的这段话完全就是我拍到的一幅一辆推土机与一辆城市双层大巴士擦肩而过时的场面。

早年看过一部电影叫《沙鸥》,女主角伫立在北京圆明园遗址前,画外音旁白:“该烧的都烧了,就剩下这些石头了。”今天我的画外音旁白:该拆的和不该拆的都拆了,就剩下这些照片了!

照片,延续生命和珍藏记忆的照片,让我还原着我的生活和记忆。

正如电影《孔雀》的导演顾长卫说的那样:“照片总是过去的,它把永远逝去的瞬间收集起来,这就为我们提供了与过去对话的可能,无论是和过去的自己,还是和过去的时代。”

还有这一座城市的记忆。

作者简介

齐 鸿QI HONG

1962年出生于西藏拉萨,现居四川成都,著名摄影师。

1988年开始摄影,同年拍摄代表作品《车厢》。

1994-1999年拍摄完成以中国四川老成都为人文景观背景的作品《城逝NEVER MORE》。

2007-2009年拍摄完成以中国四川大成都城乡结合部为主题的作品《城界CITY BOUNDARY》。

2013年拍摄完成以中国四川成都曹家巷为聚点的作品《城相》,从而构成了关于中国四川成都城市影像作品的摄影三部曲:《城逝NEVER MORE》《城界CITY BOUNDARY》《城相》。

2010年迁居到四川成都沙河延岸居住后开始拍摄作品《岸》,2013年拍摄完成作品《岸》。

2014年拍摄完成春夏秋冬四季的《草堂》作品。

2014年至2016年游走中国四川成都周边自然生态景点的山野湿地,拍摄完成作品《原野》。

《岸》《草堂》和《原野》构成齐鸿关于中国四川成都自然景观影像作品的摄影三部曲。

作品被法国、德国、美国、韩国、中国、日本、新加坡、香港等艺术机构和私人收藏。

征稿:人文、纪实、风光等专题摄影不限,每组供图10—15张,每张图片附文字说明,文件格式JPG,每张图片3MB以上。文稿300—1000字,附作者像及个人简介。

投稿邮箱:scjjrbyx@163.com

新闻推荐

串联成都“双中心”1号线三期支线段轨道工程实现“长轨通”

(记者李洋)4月7日,随着广都站—五根松站区间最后一根钢轨接头与既有线(1号线南延线)顺利焊接合龙,标志着1号线三期支线段轨道工程按期实现“长轨通”。据了解,1号线三期是1号线一、二期工程在城市发展南...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