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王辉荣:帮助他人甘之如饴

攀枝花日报 2017-03-16 10:27 大字
□本报记者 彭莉

3月7日,74岁的王辉荣老人翻开家中的记账簿,将前段时间做活动帮忙推销出去的水果和日用品货款记下来。这笔价值122元的货款属于开网店的脑瘫少年王国全。自从2015年结对帮扶王国全后,帮忙买电脑、开网店、办营业执照、推销、送货款……王辉荣总是不遗余力地帮助他,缓解一家人的生活压力,激起他对生活的信心。

帮扶王国全只是这位“爱心使者”公益行动的一小部分。尽管年过古稀,王辉荣老人火热的爱心从未改变,“帮助别人,快乐自己”是她一直的坚守,也是她的好家规。

延续父辈的乐善好施

“父亲心胸开阔,乐善好施,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的一生。”在奉献爱心的路上,行医的父亲是王辉荣的榜样。她还记得,小时候,一家9口人全靠父亲行医维持生活。在生活并不宽裕的情况下,父亲总是免费为贫困人家治疗,还主动扶养了一位60多岁的孤寡老人。父亲的言传身教,在王辉荣心里撒下了爱的种子。

父亲去世后,她接下了行善助人的接力棒。自2004年6月加入东区西海岸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以来,王辉荣全身心投入社会公益事业。多年以来,她和老伴鲁绍根生活节俭,行善助人却从不吝啬,将约20万元养老金都用在了公益事业上。她已经记不清楚帮扶了多少名留守儿童、病残少年、贫困学生、孤寡老人。“只要母亲觉得有意义,我们就会支持。”儿子的理解,给了王辉荣更大的动力。

有三部手机的大忙人

王辉荣正在使用的手机有三部,有时忙碌起来几个电话都在响。退休多年的她身兼辉荣志愿者协会会长、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团长、西海岸社区网格员等多职。3月7日下午,王辉荣又接到多个电话,有邀请她到高校了解结对帮扶贫困学生的,还有开展特殊青少年绿色救助渠道活动的,由于事情太多,她把要做的事记在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

刚放下电话,她的微信又响了,“是小建发来的,这个孩子现在的生活好起来了。”王辉荣口中的小建是她于2004年帮扶的第一个孩子,是一名孤儿。在结对帮扶期间,小建一时糊涂,抢劫了10元钱,被送进成都市少管所。得知消息后,王辉荣心急如焚,专程去成都看望小建并苦口婆心劝导。在小建回到攀枝花后,王辉荣送他去学习深造。正是因为她的不放弃,温暖了小建的心灵。现在,学有所成的小建在深圳发展,两人情同祖孙,经常联系。

行走助人路不知劳累

其实,王辉荣的身体并不好,患有腰椎间盘突出等多种疾病,走路久了就十分疼痛。家住老式楼房6楼的她,有时忙起来一天上下楼梯好几趟,腿脚总是不舒服。医生建议她手术,她却一拖再拖。“我是一名志愿者!”一心想着扶贫帮困的王辉荣,觉得手术住院会耽误时间,就不能参加公益活动。

2016年8月,老伴鲁绍根因脑梗中风后单独外出较为困难,需要人陪伴在身边。没有老伴一起帮忙做公益,王辉荣更忙碌了。白天忙完回到家中,王辉荣还要照料老伴洗漱,为老伴按摩,用手机写网格文章,经常凌晨1点过才能睡觉。不管多累,王辉荣从未抱怨,如同她的网名“快乐老人”,在帮助他人的道路上,她甘之如饴。

新闻推荐

4月1日起成都实施实名制搭乘省市际客运班线

本报讯记者14日从成都市交委获悉,从4月1日起,在成都市客运站始发或者配载的省际、市际客运班线(农村客运班线除外)将实行实名制检票。旅客在成都市乘坐跨省、跨市客运班线(农村客运班线除外)时,应出示有...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