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历经风雨200年谢家大院将“重生”

龙泉开发 2017-03-08 10:26 大字
成都市政府公布的七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茶店镇谢家大院和洛带镇巫氏大夫第分别在第五批和第六批入选。如今,在区房管局、区文旅局、区建发公司、茶店镇等合力推动下,谢家大院的全面修缮工作即将启动,目前已经完成了修缮方案设计,正在进行专家评审。

谢家大院位于茶店镇胜利村10组,2014年因实施生态移民工程,居住在这座老宅里的谢家族人们都已搬迁进城。3月6日,伴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在谢氏后代的陪同下,记者在一片竹林掩映的半山腰上找到了这座空荡荡的老宅。

这是一座典型的川西四合院,但仔细看,又会发现大院的一些建筑细节带有岭南建筑的风格。曾经居住在这里的谢仁根说,这座老宅是他的祖辈们在清朝中期建的,距今有200年的历史了。

探访

200年老宅刻满岁月痕迹

驱车沿着村村通公路来到茶店镇10组,沿着一条泥泞小路来到一片竹林掩映的地方,抬头依稀可见一座小青瓦的老房子。作为向导的茶店镇文化专干谢俊告诉我们,这就是谢家大院。从一条长满杂草的青石板小路上去,一直走到尽头,院子就出现在眼前。

在大院门口的木质墙壁上,一块写着“成都市历史建筑”的牌匾大概讲述了这座老宅的历史年代、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建于清代中期,客家人谢氏入川后在龙泉驿区茶店镇修建的家族住宅,是目前保存较好、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川西民居院落,局部保有岭南建筑特征。

院子整体是土木结构,屋顶盖着小青瓦,从瓦上生长的“瓦上花”可以看出其古老。院落格局是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正房之外的三面,都是厢房,供谢家人居住。整个院落都是“前出廊后出厦”,而屋脊上的飞檐又是岭南建筑的特征。每间房子门口都有两根粗大的原木门框,连原木底部的柱础上,都雕刻着花纹。窗户上的窗花,都是手工雕刻而成。

记者了解到,院子原来分东西两院,西院已拆除,现在保留的为东院。因其古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讲述

谢氏祖训不畏权贵不欺善良

谢氏后人回忆,早年间的谢家大院更为壮观,也是这座深宅大院以其特有的厚重家风,养育了一代一代谢家人。

1944年11月,谢仁根出生在这座古老的大院中,此后的70年,他一直生活在这里,直到2014年搬迁下山。“以前房子外面的石阶两边,各立着一根‘天灯桅杆\’,当年只有当官的人家才能竖这种石杆。”

谢家族谱记载,入川一世祖名叫谢迎相,是明朝万历壬子科翰林,曾出任川东道,后来解甲归田,在简西七十里谢家沟安家,所以才能修这么大的宅邸。在谢家历史上,曾出过不少名震乡里的能人。其中,一位生于同治庚午年(1870年)的谢家人,名为谢翰周,号仁风,族谱上对他的介绍便是“生平刚直,不畏权贵,不欺善良”。

1949年后的谢家大院,仍然保留着以前的样子,“天井左边有个太平池,里面常年装满水,中间还养着一座假山。”这个太平池至今仍在,水池四面都由整块青石板雕刻而成。池中的水并不供人饮用,而是为了防火。

谢仁根回忆,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房子,经历过多次火情。仅在他的记忆中就有三次差点发生大火,但每次火刚燃起来,就用太平池中的水扑灭了。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太平池,这座木质院落能否保留至今。

保护

积极行动修缮方案初步拟定

2014年,根据龙泉驿区生态移民政策,胜利村村民全体自愿搬迁至西河镇,谢仁根一家也在搬迁之列。那年夏天,谢仁根和弟弟一起,带着95岁的老父亲和84岁的老母亲,搬离了老宅。

“谢家人搬走后,房子衰败得很快,垮了就可惜了!”茶店镇文教办主任张发明说,为了保护这座历史建筑,镇上研究了三个办法。“一个是谢家人自己维修,政府补助一些钱;第二个是把大院卖给政府;第三个是捐献给政府。”2016年6月,谢家人决定将这座院子无偿捐献。现在,谢家大院的产权归政府所有,但谢家人仍然享有使用的权利。“我们可以在过年、清明时回去祭祀。”谢仁根说。

谢家人从大院搬离,因为失去了人气,院子迅速衰败。使得这座历史建筑的维修保护变得更加急迫。

“你们看,当初这扇大门两边的窗花是最漂亮的,现在已经不见了。”区房管局工作人员说,从谢家大院被列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以来,他们和区文管所一道多次邀请古建筑和文化研究方面的专家一起到现场来查勘,搜集资料,完善修缮方案的设计等。如今谢家大院的修缮设计方案已初步拟定,目前正在进行专家评审。修缮将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最大程度上保持谢家大院原有的风貌。

新闻推荐

共享单车入驻德阳明日启用 首期投放摩拜豪华版车型3000辆,划定第一批停放点103个

(杨翔记者肖盛雄)备受广大市民关注的共享单车入驻德阳有了新进展。昨(7)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本月首期将投放摩拜豪华版车型3000辆供德阳市区市民共享,3月9日将在市区文庙广场举行共...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