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从群众身边小事做起 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 —— 仁和镇仁和街社区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记

攀枝花日报 2016-07-13 23:51 大字

□陈洋 本报记者 徐铭 

特约通讯员 滕德银

“这根大梁是刚换上的,维修后,再也不用担心安全问题了。”近日,仁和镇仁和街社区居民王泽方指着维修一新的公共厕所笑着说。

65岁的王泽方是仁和街社区的老住户,他说,2个月前社区党员志愿者在义务开展安全巡查的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如今已得到妥善解决。

在仁和街社区党委和党员们看来,“两学一做”关键在做,就应该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群众关心的事做起。

创新方式,确保在学习上无人掉队

“我虽然生病了不常出门,但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我是知道的。我枕头下还有唐书记送来的书呢!”党员周仲文谈起“两学一做”,说得明白,一点不含糊。6月7日,社区党委书记唐应萍得知他生病后,在上门看望的同时,把“两学一做”的学习资料送上了门。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仁和街社区抓住这个前提条件,在工作中创新方式,确保在学习上无人掉队。

针对残疾党员、生活困难党员等特殊党员的实际情况,社区做到“送书上门,专人辅导,应学尽学”。针对外出务工党员,将学习内容与要求转发至流动党员QQ群,社区微信平台上,为在外务工的党员提供方便。每周五下午,在社区党委的引导带动下,不少党员还按规定时间到社区参加集中学习。

“支部很关心我的工作问题,帮了不少忙,现在终于解决了。”在社区的帮助下,43岁的党员向香驰找了一份驾驶员的工作,有了工作他的心安定了下来,每天晚上睡觉前,向香驰都要看一两页学习资料,“虽然记不住原文,但还是有新的领悟。”

如何帮助党员不耽搁“集体学习”的课程,社区党委想了个好办法:开通微信公众平台,党员远距离参加活动;发微信、拍微视频,党员事后补充学。“我在成都打工,看到支部的微视频,我很感动。支部快递的书我也收到了,我要好好学,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流动党员小吴在微信语音里这样说。

真情服务,让社区居民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作为城市社区的党组织,仁和街社区党委一直把“服务”二字牢记心间,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关心关爱,让社区居民真切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

“前些天,我才吃完社区送来的粽子。社区想得很周到,让我这个无儿无女的老人在端午节也能吃上了粽子。”65岁的居民张清竹是一名孤寡老人,是社区的困难户。端午前,社区党委组织了“包粽子送粽子”活动,专门为像张清竹一样的居民送去节日祝福。

“我们包的粽子里面有红枣、鲜肉、火腿、花生,10多个人整整包了一天,送给生活困难群众,他们吃得高兴,我们心里更高兴。”70岁的老党员伍水生说。

社区党委如何凝聚人心?仁和街社区利用节假日,积极开展“包粽子送粽子”等活动,在活动中践行“两学一做”,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送去一份温暖。

“社区工作要发动好党员,依靠好群众。关怀不仅只针对党员,更要覆盖全体群众。把工作做实做细了,群众才会认可我们。”唐应萍说。

安全守护,党员“火眼金睛”早预警

“如果不是及时发现,这个堡坎说不定就会垮哦。”社区居民老范说起今年5月的一件事时,还记忆犹新。

5月21日下了一场大雨。60岁的党员罗杰刚在家里坐不住,打算出门看看有没有大树被风吹倒,没想到刚出门就看见社区一条道路旁的堡坎开始垮塌了。罗杰刚马上打电话给社区书记和主任,半小时内,堡坎附近就拉上了警戒线,还设立了提醒标志牌。

“多亏了老罗。”唐应萍说,那条道路每天都有很多学生通过,要是发现得不及时,有很大的安全隐患,“警戒线拉上了,老罗还是不放心,在路口当上了义务警戒员。”

罗杰刚是一名老党员。去年,他曾和3名党员一起扑灭了一栋家属楼里的小火灾,并帮助居民疏通了下水道。

“在仁和街社区,像罗杰刚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他们就是一双双‘眼睛\’,随时守护着群众的安全。”社区党委委员刘美束说。

今年上半年以来,凭借社区党员的“火眼金睛”,仁和街社区已成功处置了可能引发火灾、山体滑坡、房屋和道路垮塌的各类安全隐患6起。

“‘两学一做\’,关键在‘做\’。我们的党员将‘火眼金睛\’常态化,从一件一件小事做起,社区的安全有了保障。”社区主任陈洋介绍说。

新闻推荐

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在成都举行 四川步入世界经济“聚光灯”下

□新华社记者杨迪胡旭2016年第三次二十国集团(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将于23日至24日在四川成都举行。这是此项全球财金盛会诞生17年来首度移师我国中西部城市举办,而17年前还被视作欠发达...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