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三社联动” 创新社会治理模式

攀枝花日报 2016-06-24 23:58 大字

□范华 特约通讯员 刘蔼岚

“许继珍工作室”、“沈大妈工作室”、“辉荣之家”、“恒力春芽书屋”……在东区,不少社会组织创新惠民项目,给居民生活带来与时俱进的多样化服务。

近年来,东区把“社区、社工、社会组织”联合起来,通过“三社联动”,创新社会治理模式,让更多的群团组织依法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激发专业社工的活力,让社区居民享受到更需要、更专业的服务。

社区有了新气象

“丝网、金银铁丝、花杆、花芯、花蕊、花苞、花叶、彩色胶带……”6月1日上午,在东区炳草岗街道红星社区活动室,丝网花制作能手张晓莉给新学员介绍丝网花制作材料。

48岁的张晓莉从小喜欢手工,她一直想跟一些有相同爱好的居民一起做手工,但苦于缺乏资源,过去每天只能看电视打发空闲时间,生活过得单调、枯燥。

2014年,东区炳草岗街道成立了培力社会工作服务发展中心,专业社工入驻社区,让张晓莉所在的红星社区有了新变化。社区和专业社工综合分析社区居民的服务需求,成立了夕阳红小组、健身养身小组、丝网花手工制作小组等活动小组。

不仅如此,这个新诞生的社会组织还通过项目申请的方式拿到了一笔活动经费,定期开展小组活动。

有了组织,有了经费,同时又有社区的场地支持,每周三,张晓莉都会和有相同爱好的居民到社区制作丝网花。在这里,她不仅制作了玫瑰、牡丹、百合、天鹅、孔雀、小娃娃等作品,更重要的是,还认识了新朋友,并从一名丝网花制作学徒成长为师傅。

“成立丝网花制作小组是社工给我们出的点子,刚开始也是专业社工手把手教我们。”张晓莉说,现在小组有12人,自己商定小组章程和活动内容,管理和组织能力都增强了。

“与以往的社区工作相比,‘三社联动\’模式更加注重挖潜居民的潜力和需求,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丰富了居民的文化娱乐生活,让社区活动更有持续性。”红星社区党委书记孙立霞说,“我们社区就是搭建平台,挖掘社区有特长的居民,培养‘种子\’,结合社工的专业辅导,让居民能够积极参与其中。”

社区服务品牌化

80多岁的张宝元老人在红星社区住了40多年,平时经常参加社区开展的活动。“自从社区请来了专业社工,社区活动更加丰富,而且更规范了。”张宝元说。 (下转第四版)

(上接第一版)在红星社区,年龄超过60岁的居民有2600余人,占社区总人口的三分之二。“红星社区老年人和贫困群体占比大,地处市中心,社会服务基础较好,因此我们选择在红星社区开展试点,通过政府购买社会服务方式,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由社会组织为居民提供专业的社会服务。”东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在东区,现在有社会组织145个,社区备案社会组织696个。“许继珍工作室”、“辉荣之家”、“恒力春芽书屋”等社会组织都活跃在社区。

通过“三社联动”机制,东区还形成了一批以专业社会工作者命名的特色社会组织品牌。比如,“沈大妈工作室”、“丁爱谱工作室”、“温昭元工作室”、“胡渡海工作室”等,专为辖区内老人、青少年等不同群体提供专业服务。

东区在培育发展社会组织品牌的同时,还引进了“绵竹青红”、“成都培力”等先进地区的社会组织落地生根,并借助成都等地社会组织来提升本土社会组织人员素质。

黎丽姗是绵竹青红社工服务中心派来的专业社工,每次培训,她都把在香港理工大学学到的理论知识,以及在香港等地社区的实践经验分享给大家。除了红星社区,东区其他社区的工作人员也来参加培训。目前,东区的社工人才队伍中,有59人获得了《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17人获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2015年,东区在全市率先成立区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创新推出“区—街道—社区”三级项目申报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直接资助、以奖代补、购买服务、公益创投等方式,引导激励社会组织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目前,购买的服务项目包括公益慈善、社会福利、社会服务等方面。近年来,共承接市级以上的社会治理和服务项目17项,争取上级项目资金320多万元。

新闻推荐

我院退休职工何明玉与单位失去联系经多方查找无果现单

我院退休职工何明玉,与单位失去联系,经多方查找无果。现单位有紧急情况需其到单位办理。请何明玉及家属见报后尽快与单位联系。联系人:王先生13808176278单位地址:成都市青羊区文家街道...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