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社科院发布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成都跻身“热点创新区域”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 杜静)昨日,《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5)》发布会在成都举行,该报告由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发布,是我国首次对286个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36个“热点创新区域”及京津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三大国家战略区域创新水平进行综合评价的研究成果。
据四川省社科院党委书记李后强教授介绍,《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2015)》从创新环境、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三个维度建立中国区域创新评价指标体系,以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热点地区和关键区域为研究对象,以官方正式发布的各类统计年鉴、统计公报为依据,对中国区域创新活动进行了评价,对提升我国区域创新水平、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重要价值。
报告显示,我国地级市(含副省级城市)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的是苏州市、深圳市、南京市、宁波市、杭州市、无锡市、广州市、常州市、厦门市、东莞市。我国区域创新处于低水平的均衡态,创新梯度“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在东部沿海地区形成华东、华南两大创新圈。我国“热点创新区域”创新综合指数排名前10位的是深圳市、南京市、宁波市、杭州市、北京、广州市、厦门市、上海市、武汉市、成都市。“热点创新区域”是引领周边区域创新发展的极核,在创新投入和创新环境上优势明显,形成了“深圳模式”、“京沪模式”、“南厦模式”和“杭宁模式”四种区域创新模式。
报告指出,我国三大战略区域的创新总体上呈现出“单极独大,东强西弱,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不匹配,创新梯度明显”的特点。“一带一路”区域整体创新水平较低,地区分化明显,沿线区域协同创新尚未形成;京津冀区域创新整体水平较高,是中国创新区域高地,但内部差异较大,协同创新不足;长江经济带区域创新呈现东强西弱、梯度发展的格局,形成“长三角”、“中部”、“西南”三大创新聚集区。
报告认为,新常态下,我国区域创新呈现新旧动力亟待转化接续、协同成为区域创新关键、创新主体分工更加清晰、创新要素跨区流动加快等新要求和新趋势。我国区域创新面临着马太效应明显、创新要素惰性沉淀、企业创新能力与动力错配、创新文化氛围不浓等发展困局。下一步,应着力从构建螺旋式创新循环系统、选择性推动创新要素集聚、积极推动区域间协同创新、培育具有创新精神企业家、营造良好创新文化和氛围等方面加以突破。
在发布会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正式揭牌成立,该中心旨在为国家和四川推动创新改革和制定发展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政策咨询。今后,中心将把年度《中国区域创新指数报告》的研究发布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持续推进。
新闻推荐
青白江供电公司实现开门红之后,3月又捧回了全体员工汗水浇注的荣誉之花——国家能源局四川监管办颁发的“2015年四川电力安全生产‘先进集体\’”奖牌。奖牌进一步鼓励了该公司员工向安全生产8000...
成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成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