谋·变 2015中国(成都)楼市总评榜今日正式启动报名
当2014年,“白银时代”这个词开始用来形容整个房地产市场之时,或许我们对2015年市场的残酷性就应该有更充分的准备。买房人变了,所以开发商也要变。无论是去年为迎接互联网进行的转型,还是今年因为买房人变化进行的战略调整,事实证明,在应变上做得好的企业,今年都还活得不错。
在此背景之下,本着寻找楼市正能量,为整个行业寻找转型、应变标杆企业、项目、个人的目的,成都商报携手每日经济新闻,从今日起启动2015成都楼市总评榜评选工作,本次楼市总评榜的报名通道也即将全面打开。
在未来一个月之内,多个外地优秀项目的操盘团队和成都本地的优秀团队将在成都商报和每日经济新闻的报道中呈现。此外,我们还将与中国及成都楼市领军人物展开对话,听他们总结2015,并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未来的发展提出各自的观点。
2015年成都楼市总评榜将在继承成都楼市总评榜15年优秀传统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在保留“十大名盘、十大品牌企业、十大人物”等常设奖项之外,还增设了“城市影响力大奖、最牛操盘团队”等特设奖项。此外还有产品类和服务类共计10个奖项颁出。(赵述锦)
报名方式
1、热线电话:拨打028-86611300
2、关注“成都商报房产”微信公众号,在菜单栏点击“总评榜”报名。
报名截止时期:2015年12月31日
中国(成都)楼市总评榜10大奖项
常设榜
2015成都楼市十大名盘
评选对象为2015年成都楼市极具知名度、市场口碑、行业示范性的房地产项目。
2015成都楼市十大品牌企业
评选对象为2015年成都地产界最具实力、行业号召力、市场业绩突出的品牌房地产企业。
2015成都楼市十大年度人物
评选对象为在2015年成都楼市做出显著贡献、行业影响力突出的地产界人物。
特设榜
2015城市影响力大奖
评选对象为2015年对成都房地产市场乃至整个城市经济、社会等各方面发展具有巨大贡献、形成巨大影响的项目。
2015成都楼市最牛操盘团队
评选对象为2015年在产品定位、客群分析、产品研发创新、市场营销、客户服务等方面表现出色,并且在整个行业内形成重要正面影响的项目团队
产品榜
2015成都楼市高端住宅杰作
评选对象为2015年成都具有重大市场影响力,在产品特色、销售表现、市场影响等方面都有杰出表现的高端住宅项目。
2015成都楼市杰出品质社区
评选对象为2015年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在成都楼市出现的高品质住宅楼盘,建筑品质、行业口碑、市场美誉度等均是评判依据。
2015成都楼市城市新地标
评选对象为2015年成都楼市在项目昭示性、知名度等方面独树一帜的购物中心、写字楼、商业综合体等商业地标项目。
2016成都楼市值得期待楼盘
评选对象为2016年即将推出的,可能将对整个成都房地产市场产生重大影响的重要项目。
服务榜
2015成都楼市优秀服务机构
评选对象为2015年在整个房地产行业表现优秀的代理公司、顾问公司、广告公司等服务机构。
企业变
巨头强者愈强
1600家注册房企 拿地的仅100家
城南一写字楼内,周倩(化名)敲打着电脑键盘,一组数据快速出现在屏幕上,这是近两年新晋外来企业在成都拿地数量的统计。“去年有27家,今年印象深刻的寥寥无几。不管最后拿不拿,见到更多的都还是那些‘老果果\’。”进入某机构从事土地市场观察员工作2年多的时间里,几乎没有一场土拍被周倩落下,她都会前往现场记录整个过程。
记者追问“老果果”都是哪些开发商时,周倩报出了保利、蓝光、万科、华润、中海、龙湖、蓝润等企业的名字。也就是这份名单,在采访中被多家研究机构认为,其在成都市场的土地储备、销售份额连续攀高,行业的集中度进一步扩大,且未来还将继续这样的寡头化趋势。
成都商报记者在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工程建设领域项目信息和信用信息公开共享专栏中看到,截至目前,共有1632家成都的开发企业登记注册。而中原地产统计结果表明,仅有108家企业在今年出手拿地,不到总数的7%。
销售层面,2014年,全域成都住宅部分成交金额合计1718.48亿元,销售排名前20的房企成交金额共计566.36亿元,占比32.9%;2015年1~11月,全域成都住宅备案总额1560.2亿元,前20名共计485.1亿元,占到总份额的31.1%。
再看在售楼盘数量,截至目前,全域成都共有1249个,以保利、蓝光、恒大为首的暂列在销售榜前10名的开发企业就有87个在售项目。这也就意味着,这10家企业卖了成都7%的楼盘。
成都市场的寡头化并非个案。中国指数研究院的数据显示,全国范围内,百强房企市场占有率从2003年的13.52%增长至2011年的28.05%,销售额均值也从2003年的10.37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165.83亿元,9年间增长了15倍。而截至2014年末,共有80家房地产企业跻身百亿军团,较2013年增加9家,销售总额共计2.8万亿元,市场份额已近40%。在总量提升的情况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寡头化趋势日渐明晰。
成都商报实习记者 谢雯
业内观点
同策咨询研究部总监张宏伟
大鱼吃小鱼 强强联合将成常态
在中国城镇化率已接近60%的市场背景下,楼市已经进入下半场。中小房企或非地产企业跨界进入楼市的企业因为在产品标准化、融资渠道构建、购房者C端客户的把控能力等方面无法实现开发成本的降低,也无法实现较快的销售,或者企业城市布局不合理导致企业运营出现困境,这个时候这些企业势必会面临发展的问题。
从楼市下半场特征来看,房地产行业增速放缓,此时,房地产行业也将呈现出规模化聚集与并购重组频繁发生的特征,“大鱼吃小鱼”的并购现象与合纵连横的“强强联合”将成为常态。届时,“大者恒大,强者恒强”局面的形成,最终推动市场集中度越来越高。
需求变
改善强势崛起
90后换房也讲一步到位
35岁的王小姐又要买房了!
今年以来,王小姐嫌弃自己目前住的92平米三居快满8年了,实在有些旧了,考虑转手。再看看手上的资产,一套55平米的投资公寓,一套95平米的三房,购于前年,当时买的时候纯属脑壳发热,买了后才发现和自己的现住房的户型、品质没啥两样。
可是王小姐后悔啊,想买个140平米左右、总价在200多万的精装大户型。王小姐说,当时准备结婚买的92平米三房,就是追求多一间房,但现在看来,多出来的那一间比较小,实用价值并不高,真正住进去那么多年后,现在的她更看重房间的舒适性,加上以后再要小孩,与其捏那么多套房子在手上,不如卖掉换个舒舒服服的大房子,140平的面积算是个“起步价”。加上购房政策的各种利好,限购的松动、二套房首付降低,王小姐正奔波在卖房再买房的路上。
1993年出生的小陈就没有那么纠结。大学毕业进入外企工作的他家境良好,为了独立生活,今年他准备自己买房搬出家,虽然是自己人生的第一套房,小陈只想一步到位,因为家里已有三套房子了,多是用于投资出租的小两房,小陈想买一套120平左右的大房,因为以后总要结婚生子,免得再换房,90后的人生信条就是两个字——省事!
如同王小姐和小陈这样,今年,对于面积在110平米以上的改善型住房需求量迅速上升。根据锐理数据的统计显示,截至今年11月,110平米以上的改善型住宅占了市场份额的34%以上,而在2014年全年的销售中,110平米以上的占比只为31%。
成都商报记者 柯娟
锐理数据战略中心总经理郭洁:
龙头房企主推改善产品将成趋势
如今对于购房群体而言,刚需群体的需求已释放达到顶端,未来改善需求还会呈上升态势。尤其是一些经济条件比较良好的90后购房群体,他们的购房需求也几乎是想一步到位,直接购买110平米以上的改善住房。加之今年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出台,都进一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尤其是改善型住宅市场的回暖。
根据市场的变化,许多嗅觉灵敏的开发商也在今年调整了产品结构和销售策略,比如保利、蓝光等,今年的主推产品几乎都是走的改善型道路。截至目前,销售排名前十的企业,改善型产品几乎占到了一半,这种趋势在2016年还将延续。
客群变
购房人年轻化
60后不买房 80后换房 90后买好房
过去十多年,房地产行业有着自己的成功学逻辑,比如快速周转、工业化复制,但这样的理念在2015年遭到了挑战,虽然工业化复制提升了房地产市场的生产效率,但现在开发商必须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有着明确个性需求的买房人。
网红马佳佳在万科说“90后不买房”之后,万科的各大地方公司都针对90后客群进行过专题研究,锐理数据曾经就90后这个客群的特征为万科重庆公司进行过很详细的前期市场调查和客群研究分析。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万科推出的首个长租公寓品牌万科驿,首先就是在重庆引爆。
“我们以前接到的顾问服务,很多都是研究项目的,做产品定位、做物业建议,但是今年很多开发商要求我们做客户研究,因为开发商也意识到了需求变化这个现实。”正合地产顾问事业部总经理王恒说。
著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在自己的自媒体节目《吴晓波》频道里举出了“三个逆袭的行业”的案例,其中出版行业关于“微信书”的案例或许值得开发商借鉴,当大家都用kindle或ipad阅读的时候,传统的印刷行业受冲击最大,但也有出版商通过为个人消费者提供“私人定制”的方式,走出了一条新路。
对于房地产行业来说,最大的问题或许是这个行业曾经太大了,至少目前开发商愿意为某个消费者的个体需求来打破自己规划的大好蓝图。或许对于很多买房的人来说,为什么我住什么样的房子要许家印、王健林来做主,我为什么不能自己做主?
吴晓波说:现在中国经济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是,80后、90后的需求市场依然庞大,但问题是市场的供应还掌控在50后和60后手中。供需的不匹配是导致目前市场成交下降的主要原因。成都商报记者 赵述锦
实效机构执行董事吴昊:
业绩好的企业都看到了客户变化
实效机构执行董事吴昊这样描述自己:别人给开发商提案力求眼前一亮,而自己总是让开发商眼前一黑。
今年吴昊让人眼前一黑的言论是在保利地产的一次内部策划会上提出的,吴昊说“60后不买房,70后买最后一套房,80后换房,90后买好房”。这个观点即使现在在有的业内人士看来,也显得“片面”。
但认为吴昊观点片面的业内人士也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客户变了。今年市场表现好的企业,都看到了客户的变化并且在供应端口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产品变
产品创新乏力
设计师躺着挣钱的时代过去了
对于在一家知名设计院工作了十年的高级设计师老马而言,这一年日子并不好过。以前闭着眼睛画张图,躺着就把钱给赚了,可是现在,用尽全身力气和脑细胞做的设计,开发商还不一定买账。
“这两年,开发商越来越重视产品设计,从拿地伊始,环境规划、户型设计等事无巨细,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今年,感觉特别明显。”老马说,几年前,在房地产的黄金年代,开发商基本不和设计师谈设计,因为不管房子修成什么样,都有人买。可是从去年到今年,在老马看来,这种情况发生了逆转,开发商必须更为关注购房者的需求,让设计师设计出更贴近购房需求的产品,这样一来,开发商提出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又不太愿意追加更多的设计费用,导致设计师的工作更辛苦了,钱也没能多赚。此外,房地产市场从刚需向改善型住宅的转变,在户型设计布局、开间尺寸、功能性和舒适性等方面,也越来越考验设计功力。
产品设计、产品研发,之于房地产市场到底重不重要?纵观现在的成都房地产市场,你会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七八年前设计出来的产品和最新设计的产品都在同一个市场中叫卖,然而“老腊肉”和“小鲜肉”相比,似乎也显得颇具竞争力,比如四海逸家、龙湖世纪峰景、南城都汇等,尤其是龙湖·世纪峰景和南城都汇,近两年来常常“不小心”还会卖成销量前十强。真不知道该说他们设计太超前,还是现在的设计太懒惰。成都商报记者 柯娟
链家新房事业部总经理廖建华:
产品创新强 影响力业绩双丰收
现在的产品设计和创新与之前相比有延续也有不同,延续的是客户对于同等总价下高附加值的户型空间的追求,不同的是现在产品设计和创新主要集中在改善物业上,特别是保利、建发、万科等品牌开发商,他们都属于当前产品创新较为成功的案例,影响力、业绩都有双丰收。而一些中小开发商由于客户把控、产品把控不足,他们在产品创新上的发力其实不多。
这两年来,受回款、销售速度等要求,迫使开发商不得不选择市场上安全的产品。随着市场需求的改变,就要求未来开发商在设计和创新上需继续下大工夫,以跑赢市场需求。
新闻推荐
好莱坞冒险电影《极盗者》,将于12月4日在中国上映,领衔开启贺岁档。不同于以往的动作电影,《极盗者》中的全部动作镜头均由全球顶尖运动员演出,而除此之外,包括导演、主演在内的所有主创也都是各有所...
成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成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