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你上大学 坑你没商量后高考时期,谨防诸多骗局
随着高考结束分数公布,高考录取开始紧锣密鼓地进行,各种打着高考招生幌子进行诈骗的不法行为也开始死灰复燃,蠢蠢欲动。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网络技术的发展,行骗花样也不断翻新,所以,广大考生和家长要格外小心,以免受到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打击。
A、没报名
收到名校录取通知书
六月末的一天早上,市民雷先生打开电子邮箱,一封名为“某某大学录取通知书”的邮件跃入眼帘,雷先生的心一下子扑通扑通地跳起了来——女儿今年高中毕业,前些天刚参加了高考,难道女儿考上这所名牌大学了?
雷先生手忙脚乱地赶紧打开这封邮件,但网速慢,半天没显示出来。雷先生一边激动地等待着,一边又有些狐疑:女儿高考分数不高,才考了四百多分,应该上不了某某大学啊,而且,报志愿的时候,我们也没报这个大学啊……好几分钟过后,终于完整地看到这封“某某大学录取通知书”了,哪里是发给女儿的,分明是发给雷先生自己的——邀请他去某某大学信息学院去读“后EMBA”的,只要缴纳1500元的报名费和40多万元的学费,就直接可以去该大学拿学位了。雷先生没好气地回了一封邮件过去:“请问这录取通知书是发给谁的?”没多久居然又收到了回信:“给您,或者您的家人、朋友、熟人,都可以。”
雷先生打电话给妻子:“刚才收到一封某某大学的录取通知书,高兴惨了,还以为是咱们女儿考上这个‘牛学校\’了呢……”然后雷先生把“后EMBA”的故事讲给妻子听,夫妻俩在电话里又气又笑了一阵,雷先生说:“我们不上这个当,也上不起这个当,还是老老实实让女儿去成都上个普通大学吧。”
雷先生没上当,并不代表每个高考学生的家长都不上当。高考成绩出来后,除了少数考试成绩上佳,胸有成竹能上自己理想学校的考生外,大部分考生及其家长都处在无序的忙乱中,尤其是考得不甚理想的,更受煎熬。为了能让孩子上个大学,一些家长到处打听、活动、求助,结果不知不觉间进入骗子的圈套,浪费了钱财和时间,最终还竹篮打水一场空。
B、心着急
昏头母亲上了个“瓜当”
市民杜女士的儿子在今年的高考中成绩不佳,三本都不一定能上,杜女士每天急得恨不得逢人就问“你能不能帮帮忙”。一天下班路上,杜女士又开始在电话中托人帮忙,边走边打电话,大声武气地把儿子的考试成绩、家里人的着急情况统统“透露”给了身旁的路人。打完电话后,一位中年男人从身后冒出来,热情地告诉她:他侄儿在成都某大学当老师,看杜女士那么着急,他可以找他侄儿帮个忙。杜女士激动得差点跳起来:“这么巧啊!真是太好了,要是能让我儿子上那个大学,我们一定好好地感谢你和你侄儿!”
中年男人说,现在找人帮忙,不可能白帮的,怎么也得先给些“活动经费”。杜女士马上把包里仅有的几百元钱拿给那人,并主动留下那人电话号码,说第二天拿存折去银行取几千元钱作为“活动经费”,事成之后再感谢。对方喜出望外,拿着几百元钱走了,并约定次日何时何地再见。当晚杜女士回家跟丈夫讲了,丈夫比杜女士略微清醒点,问她:“他说他侄儿在那所大学当老师你就信了,有啥证据呢?要不让他领着我们去那学校核实了再说。”第二天,杜女士打电话给那人,说要先跟他去找到他的侄儿,当面请他帮忙,对方支吾几句就把电话挂了,再打过去,一直关机,再也联系不上了。
此时杜女士才相信自己是遇到骗子了,杜女士气愤地向朋友们诉苦:“本来我就像个热锅上的蚂蚁了,还遇上这么个骗子!”朋友说她:“就是因为你太忙乱了,脑子不清醒,所以才会上这样的‘瓜当\’。”
C、骗你没商量
“熟人”也可能坑你
高考生小齐的母亲,最近一段时间比谁都郁闷,原因很简单,她也上当了。最让小齐母亲恼火的是,这次“耍”她的,还是熟人,而自己还只能“哑巴吃黄连”。
小齐的母亲在市内某局上班,平时自认为“关系”和“人脉”都不错,因此在小齐高考成绩不很理想的情况下,信心满满的小齐妈妈给小齐承诺说:“你别担心,你也没差几分,反正最后肯定让你上某某大学。”小齐母亲的自信来源于一位她在工作上结识的熟人,这位熟人在教育口工作,与成都某大学(小齐想上的那所大学)有密切关系,因此满口答应要帮小齐的忙。小齐母亲很“懂行”地将一些“必需的费用”和礼物交给那位熟人去打点。后来另一位熟人也主动说起跟该学校关系很好,并含蓄地表示愿意帮忙,小齐母亲喜出望外,赶紧对这一位又是一番打点。
前些天,小齐的同学们开始陆续接到各所大学的录取电话,小齐的大学却一直没有音讯。小齐母亲于是打电话问第一位熟人,谁知那熟人气呼呼地说了句“你不是又找人帮忙了吗?你找他就让他帮你嘛,我没他厉害,帮不上这个忙……”于是赶紧找第二个熟人,这人也很生气:“我不知道你事先还找了某某某的,既然找他帮忙就不要再找我了嘛,现在好了,钱都花出去了,关系也搞僵了,忙也帮不上了。”
两边的齐声指责,让小齐母亲很是尴尬,原先只想着多找个人多重保险,结果两个人都没帮上,还把人都得罪了。儿子心仪的大学上不了了,还白花了不少钱,鸡飞蛋打,小齐母亲后悔得直想撞墙。但后来听别人说起,那两位帮忙的熟人,其实是“演双簧”的,前两年有人曾经吃过他们的亏。小齐母亲气愤不已,但又没有证据,只好含恨另想他法。
学生十年寒窗,目的都是想上个大学,考生和家长们的心情都可以理解,但在喧嚣忙乱中保持一颗清醒的头脑,不仅高考时重要,高考过后同样重要。
(本报记者杨檎)
警方提示
骗术一:借高校名义招生代办、代招诈骗。提示:所有录取事项均由省招办和招生院校通过国家统一的招生网络进行。
骗术二:许诺有“小计划”、“内部指标”骗钱。提示:未经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不能组织招生。
骗术三:以能送低分学生入学校就学诈骗。提示:考生接到录取通知书后可上网或到市、县(区)招生考试服务大厅进行核对。
骗术四:以个人或中介名义收扩招、押金
等费用。提示:所有费用由考生入学报
到时直接向学校交纳。
新闻推荐
中英由于居住环境、价值观念、社会习俗、宗教信仰、历史发展等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文化规范,这就是文化差异。这种文化差异必然反映在各自的语言表达上,即同一个意思,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有着不同的表...
成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成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