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
——“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获得者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服务“两个加快”掠影
“五一”前夕,一个喜讯传来。在4月26日召开的四川省劳模表彰大会上,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这是华地公司继荣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工人先锋号”之后,以集体的名义获得的最高综合荣誉。
在华地人看来,“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是全国总工会对华地公司工作的肯定,是全体华地人胸怀大局、服务社会、辛勤奉献、不懈追求取得的丰硕成果。“华地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他们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罗会江 杨建 刘云云 图片由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提供
A 服务灾区 把危险置之度外
四川,是我国地质灾害的易发地多发地。
作为四川省地矿局的水工环专业队伍,在地质灾害的每一次抢险救灾中,华地公司总是冲在最前面。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8级强震袭击四川。
地震发生后,华地公司火速启动应急救援预案。在派出救援队伍搜救仍在灾区的员工,组织帐篷、食品、药品等救灾物资连夜送往灾区的同时,华地调集公司全部地质骨干队伍组成突击队,准备随时接受一线指挥部的调遣。
5月13日,华地接到了省国土资源厅一线指挥部的命令:以最短的时间赶赴震中汶川。
接到命令,华地人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准备中。5月14日,20名华地人组成的突击队在经过短暂的誓师后,毅然向汶川进发。
震后的川西大地,交通基本陷入瘫痪,进入汶川的都汶路更是短时间内无法通行。他们只好从雅安绕道1000多公里。途中,要时刻提防从山上飞滚而下的乱石。16日,赶到汶川的华地人顾不上休息,立即投入到紧张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点巡排查中。经过25天的艰苦努力,华地人共完成汶川、茂县等8个县市多个地质灾害点的危险性评估,为灾区的科学救灾、救援避险、受灾群众的过渡安置与灾后重建提供了准确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随后的3年中,华地人再接再厉,承担了汶川县城等100多项地震灾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勘查、治理工程的设计任务,都汶公路等200多项建设用地危险性评估任务,优良率居全国参战单位之首。其中,5项成果报告还被列为了全国样本。
2010年8月14日,汶川县映秀镇红椿沟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被堵的岷江改道涌入映秀新城。在省国土资源厅的部署和省地矿局组织下,华地人火速调集精锐力量投入到新映秀保卫战中。他们以最快速度在现场建立了地质灾害监测站,准确预报出了随之而来的更大规模的泥石流,及时疏散了当地居民和抢险救灾人员。
年底治理工程开始后,他们针对灾害特点,设计了“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下游固床+排导”的方案;施工中,在工程资金没及时到位的情况下,华地垫资 (其中部分为职工自发集资筹款)4000多万元采购治理装备和原材料;没有道路,就在陡峭破碎的滑坡体上开凿16公里长的盘山公路;建材匮乏,就高价从外地购进;供电设施被毁,就自行组织大型发电机组;冬季气温低影响混凝土强度,就采取保温措施为混凝土“供暖”。经过252天连续奋战,华地人修建的2条排导槽、36道防护墙提前竣工,成为守护新映秀安全的铜墙铁壁。
2011年雨季以后,这一工程先后经历5次强降雨的严峻考验。其中,7月4日降雨量达159毫米,启动物源多达8万立方米。但在此工程的保护下,映秀新镇和国道213线安然无恙。
B 服务藏区 用真情打出“幸福水”
大骨节病是一种地方性变形性骨关节病,在四川省阿坝州、甘孜州、广元、雅安、绵阳等8个市州的28个县市广泛分布。为了彻底帮助病区人民摆脱大骨节病,省委、省政府将大骨节病综合防治列入到十大惠民行动中,并于2007年4月正式启动。
改水,是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的重要内容,突破口就选在壤塘县。壤塘是四川大骨节病患病率最高的地区。
为了让病区人民特别是藏族同胞早日享受到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在省国土资源厅的安排下,华地公司承担了改水工程先锋队任务,首先对壤塘大骨节病区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进行调查评价,再进行改水工程的示范。
为此,华地人不顾强烈的高原反应,爬遍了壤塘的山山水水,走遍了藏族同胞分布的每一个村落,终于为村民找到了清洁的水源。
随后,华地人又不顾疲劳,自带粮食炊具投入到紧张的示范井施工中,有时为赶工程进度干脆就买藏族同胞做的大饼充饥。在华地人的努力下,当年10月,他们就在壤塘完成23眼探采结合示范井。
“感谢党!感谢政府!”在一个个出水现场,当华地人看到藏族同胞喝着甘甜的深层地下水,他们也一次又一次地振奋不已。因为他们清楚,自己的专业技术不只是让藏族同胞喝到安全的饮用水,更让藏族同胞们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阳光雨露的滋润。
华地人在随后的3年中,共在壤塘、松潘、红原、汶川等6县以及藏北林周县施工改水示范井221口,解决了5.3万藏族、羌族同胞的安全饮水问题。
C 服务旱区 为灾区群众及时解渴
2010年西南地区遭遇百年不遇的特大旱灾。灾情就是命令。3月27日,国土资源部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紧急行动紧急部署,华地公司立即启动救灾应急机制,从其他工程项目紧急调集75名精兵强将和16台套设备。
进入云南旱区后,他们根据旱情特别严重、涉及人口较多、交通便利的条件,制定出“山坝统筹、科学勘查、动态布井”,“动态施工、安全施工、深井浅井同步”的找水打井施工原则,为精确布井定孔,提高找水打井的成功率做好技术支撑。
在当地国土部门的大力帮助下,华地人在昌宁的沟谷地带、腾冲的山间盆地、怒江两岸的群山中找水布井。一套科学的布井方法,如垂直、水平岩层谨慎布井,管道岩溶严格布井,裂隙型岩溶和其它岩层大胆布井等,为精确布井定孔,提高找水打井的成功率做好技术支撑。此举使片区的布井成功率大为提高,平均达90%。一股股清泉喷涌而出。
在近3个月的时间里,华地人在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和丽江市华坪县找水布井45口,钻凿抗旱救灾井34口,总进尺3778米,总涌水3068吨,使12个乡、34个村寨的20714余名各族群众告别了饮用水质浑浊、污染严重地表水的历史。华地公司也被国土资源部援滇抗旱前线总指挥部评为援滇抗旱先进集体。
2011年,达州的万源和宣汉遭遇了严重的旱情,部分地方人畜饮水困难,小春作物、蔬菜等受旱严重。在接到省国土资源厅的抗旱找水打井任务后,华地人再一次启动救灾应急机制,奔赴旱区一线。
宣汉和万源属于红层地区,地层是泥岩和砂岩互层,一软一硬,软硬相间的地层对钻机来说,定向不太容易,钻进速度慢。华地公司在短时间内迅速组织调集了112台套钻机设备开赴旱区,来不及拂去长途跋涉的疲惫直奔施工孔位。由于村道太小,拉设备和材料的大车无法到位,只能在村口卸车,将设备拆分后靠人背肩扛。
3月1日首台钻机进场开钻,3月7日万源长石乡永宁乡四村2组第一口抗旱井成井出水。经过2个月,130台套钻机的昼夜奋战,华地人共找水打井215口,每天出水量近万吨,解决了11余万人的饮水困难。
红层找水中,也有华地人的身影。从2004年到2007年,华地共为巴中、广安、遂宁、内江、自贡等33个市县找水布井33.4万口,解决了133.7万人的饮水问题。
【标志性项目点击】
红椿沟泥石流治理工程
2010年8月14日,红椿沟沟域发生特大泥石流地质灾害,冲出固体物质约80.5万立方米,其中约40万立方米冲入岷江,堵断河道形成堰塞体,致岷江洪水改道从右岸冲进映秀新区,严重威胁着新镇的建设。
华地公司接受了这条沟的应急治理任务。采取“中、上游稳坡固源拦挡,下游固床+排导”相结合的治理思路,在上游3条支沟具备治理条件的地段尽可能稳固拦蓄松散固体物源,减少其集中启动的可能,对剩余部分物源于主沟中上段设坝拦挡,通过上游下泄物源回淤压脚稳固主沟中上段物源,达到以物源治物源的目的,在中上游物源控制基础上,将泥石流调节为不存在堵江危险的稀性泥石流或夹沙水流,最终通过扇区固床排导工程顺利排入岷江。
根据这样的治理思路,工程设置为:上游布置4座拦挡坝、15座谷坊坝和一条固底槽,将约80%的物源牢牢稳固;15%的泥石流物质被中游4座较高的格拦坝截住,剩余5%不存在堵江危险的稀性泥石流或夹沙水流排入岷江。
为在汛期来临前完成工程,华地公司在上中下游分3个工区,分设负责人,实行分区负责制,同时展开施工,加快了施工进度和效率。
工程于2011年4月底全面完成,当年进入雨季后经历5次强降雨,在7月4日降雨量达159毫米,启动物源达8万立方米的危险情况下,其以科学的勘查、论证,缜密的设计和严谨的施工,使工程质量经受住了严峻的考验。
驰援云南旱区
2010年春西南大旱。在国土资源部作出西南抗旱找水打井紧急行动部署后,华地公司奔赴云南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和丽江市华坪县12个乡、34个村寨,支援当地抗旱找水打井。
保山市地处横断山脉滇西纵谷南端,境内地形复杂多样,整个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延伸倾斜,而干旱区多在山区或半山坡地地带。华地根据旱情特别严重、涉及人口较多、交通便利的条件,制定出“山坝统筹、科学勘查、动态布井”,“动态施工、安全施工、深井浅井同步”的找水打井施工原则。
同时,充分整合片区参战单位人力、物力、技术资源,以最快的转场、最优的布井方案来决定机台布设。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结合各区、县的实际,统一钻孔设计和对在特别复杂的水文地质条件下施工的技术工艺,传达到各机台。
历经2个多月,华地公司赴滇抗旱找水打井突击队以艰苦卓绝的努力,在保山市隆阳区、腾冲县、昌宁县和丽江市华坪县找水布井45口,钻凿抗旱救灾井34口,总进尺3778米,总涌水3068吨,使12个乡、34个村寨的20714余名各族群众告别了饮用水质浑浊、污染严重地表水的历史。华地公司也因此被国土资源部援滇抗旱前线总指挥部评为援滇抗旱先进集体。
转观念 强品牌 凝文化
——华地公司负责人谈如何通过发展更好服务社会
近年来,华地公司经济保持了稳定、持续、快速增长,2011年各项经济指标再次刷新历史纪录,全年签订合同总价款达7.93亿元,实现经营收入4.05亿元。
“不论怎样发展,华地永远是社会的一分子。”作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先进单位,华地是如何通过发展来更好地服务社会?四川省华地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祝世强认为,转观念、强品牌和凝文化是重要路径。
问:作为一家地勘单位,如何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祝世强:首先要主动转变观念,创新经营思路和经营品种,学会发现市场、制造项目,创新技术手段,加快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华地一是积极尝试制度创新,加大地质找矿和矿业开发力度。通过四川华地勘探股份公司这个平台,进一步激活了经营思路,不但在整装勘查钻探施工中创造了新的纪录,而且在矿权流转中创造了利益最大化的成功范例。“走出去”步伐加快,坚持“以我为主占大股”的原则,联手在国外实施探采一体化,如缅甸佤邦地区铜钼多金属矿、大理石矿,非洲乌干达铁矿、金矿,已显现出可观的开发前景。
二是积极涉足新能源和绿色环保领域,主营浅层地温能、深部地热资源调查评价与开发利用,冰雪制冷,地下污染物调查与治理,环境影响评价,环保工程等新型业务,以此促进水工环地质的产业延伸和转型升级。
三是加强银企合作,联系地方政府,争取BT项目。
问:地勘单位要赢得市场竞争,要具备强有力的竞争优势。华地公司如何保持主导产业的持续发展?
祝世强:应该说,品牌战略是我们赢得市场竞争的重要法宝。我们在拓展市场、创新技术的同时,强力推行品牌战略。一方面,大力推行精细化管理,以安全-质量-环境三大管理体系为主线,财务资金管理为中心,强化内部管控,防范经营风险,推进粗放管理向精细管理的转变,努力创作精品工程。
另一方面,按照专业化分工要求,优化资源配置,充实壮大骨干二级实体,分拆重组了若干个专业化分公司,采取“放水养鱼”的激励措施和宽松政策,加以辅导孵化,让他们做到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精力在各自最擅长的领域做精做强,自由发展,争当排头兵,最终实现共同进步。经过近两年市场检验,大多数分公司自我“造血”功能不断增强,经营成效日趋明显。
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四川地矿华地品牌的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在急难险重的抢险治灾中,在惠民无数的科学找水、抗旱打井、大骨节病综合防治等民生工程中,在国家重点工程建设项目西气东输、川气东送管道穿越山河的施工战线上,到处活跃着四川华地健儿的身影,不断奉献着精品和样板工程。
问:近年来,华地积极参与到抢险治灾、民生工程中,是什么让华地人总是能够冲在第一线?
祝世强:这几年来,我们更加注重对职工责任意识的培养,体现的是我们的文化凝聚战略。华地提出“六个文化”,持续改进、争创一流的“领先文化”;诚信铸誉、业绩取胜的“品牌文化”;不畏艰险、勇于担当的“责任文化”;戒骄戒躁、居安思危的“忧患文化”;以人为本、关爱生命的“安全文化”;规范明德、坚守底线的“廉洁文化”。这已经成为全体员工普遍认同、共同奉行的行为准则和价值标准。
开展“六个文化”建设,不仅提高了华地员工的人文素养,带动了华地品牌不断提升,还有效抵御了各种风险,促进了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更凝聚了队伍,保持了团结和谐。
而在这样的文化激励下,华地人的责任意识更加强化。近几年来,华地人慷慨解囊,主动为灾区人民捐款捐物。其中仅在汶川、玉树地震中,就捐款50多万元,全体党员捐出特殊党费5.5万元,并为凉山州甘洛县新华村贫困家庭捐款5万多元。去年,我们还专门设立了长期捐资扶贫助学基金,只要我们走到哪里,我们的爱心就留在哪里,如今已有四川金堂县、夹江县,贵州习水县等100多名贫困学子得到资助。
新闻推荐
——来自金堂县推进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样本观察□本报记者王怀颜婧5月29日,烈日下的金堂县竹篙镇充满生机。双向6车道的柏油马路,连接起金堂县农产品精深加工园一期的100亩起步区工地。若干台挖掘...
金堂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金堂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