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都银行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川省加快建设
近年来,成都银行践行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四川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不断优化业务结构,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切实发挥信贷杠杆在助推实体经济、扶持小微企业、服务“三农”、改善民生等方面的撬动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结构调整与发展方式转变,逐步形成与地方经济良性互动的持续稳健发展局面。
截至2011年末,成都银行总资产1814.14亿元,较年初增长19.89%;各项存款1348.46亿元,较年初增长10.10%;各项贷款806.42亿元,较年初增长18.77%,经营规模和综合实力稳居中西部城市商业银行首位,并成功晋身中国《银行家》“2010年度中国资产规模1000亿元以上城市商业银行综合竞争力排名”第5名,同时位列英国《银行家》2010年“全球商业银行1000强”第445位。
□高杨 李可
1
当好实体经济的“服务器”
实体经济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 “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为此,成都银行切实履行金融企业社会责任,深刻领会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紧紧围绕实体经济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稳步增加信贷投放力度,密切监测信贷资金流向,有效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努力提升对实体经济的服务水平。
——加大信贷投放,激发文化产业活力。
2011年以来,成都银行积极贯彻落实中宣部、人民银行等9部委出台的《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精神,加大对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文化艺术服务业、旅游文化服务业、会展业、文体用品制造业等文化产业重点发展领域的金融扶持力度。成都华诚信息产业有限公司、成都市兴网传媒网络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安仁文博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都电视台、成都演艺集团有限公司等本地文化企业得到该行大力支持,为振兴本地文化事业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截至2011年末,该行文化产业贷款余额达11.11亿元。
——资源重点倾斜,扶持节能环保产业。
自2010年国务院将节能环保产业列入7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来,成都银行积极创新信贷模式,及时跟踪评估省市重大节能工程、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充分发挥信贷杠杆作用,重点支持节能环保工程、节能环保技术推广、循环经济试点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领域。截至目前,该行已向彭州石化基地建设项目发放贷款3亿元、向成都中光电液晶基板生产基地项目提供信贷资金2.4亿元。
——优化资金配置,保障民生领域资金需求。
民生金融服务一直是成都银行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该行视增进民生福祉为己任,高度关注民生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着重加强对国家重点在建续建项目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的信贷支持,向成都市住房储备中心的 “西城丽景”、“光华嘉苑”2个经济适用房项目建设提供贷款金额1.8亿元,执行基准利率。截至2011年末,该行保障性住房项目贷款余额达1.4亿元。
2
做好小微企业的“供血库”
小微企业是经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扩大就业、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巨大。近年来,成都银行将服务小微企业作为自身结构调整、转型发展的突破口与必然选择,积极贯彻落实政府及监管部门关于扶持小微企业的相关政策,持续增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11年末,成都银行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客户数达1163户,占全行企业贷款户数62%,占全行中小企业贷款户数72%;小微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119.24亿元,占全行中小微企业贷款25.64%。
——健全体制机制,增强服务主动性。
该行在成都市率先成立中小企业部,开设3家中小微企业专营支行,并于2009年成立全国首批服务科技创新型中小微企业的科技支行。通过对专营支行健全独立的激励约束机制、实施差别化的考核办法、培养服务中小微企业的专业人才,鼓励支行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打造服务小微企业的竞争优势,使得“服务小微企业”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成为该行发展的内生动力。截至2011年末,3家专营支行中小微企业贷款余额41.48亿元,较年初增长12.6亿元,增幅43.63%,贷款户数344户。在此基础上,2012年该行进一步对侧重服务小微企业提出了具体量化要求:专营支行全年新增贷款额占比的80%要用于支持小微企业。
——完善产品体系,强化服务创新性。
创新是提升金融服务的内在要求。成都银行不断加大针对小微企业金融产品的研发力度,推出了“财富金翼”小企业金融服务专属品牌,并不断优化产品、完善服务,截至2011年末,“财富金翼”已形成了共17款产品的中小微业务体系,其中包括缓解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型小微企业流动资金短缺的 “知识产权质押”,为具有产业共性的企业互保体提供短期融资的“互保贷”以及解决制造、流通业中小微企业抵质押品难题的 “动产质押第三方现场监管”业务。截至2011年末,该行累计发放知识产权质押贷款5850万元,共计支持小微企业25户;为15户中小微企业提供动产质押第三方现场监管服务,并累计授信21160万元;提供资金18000万元共扶持31个互保体成员。此外,2012年开年,该行马不停蹄地推出小微企业专属产品——“速保贷”、“速抵贷”,进一步降低小微企业贷款准入门槛,简化业务审批流程,提高审贷效率,更好地满足了小微企业“短、平、快”的融资需求。
——加强多方合作,提升服务针对性。
加大与成都市科技局的合作力度,针对成都市科技型小微企业“轻资产、高成长、高风险、高收益”的特点,量身为初创期、种子期的科技型小微企业制订中小企业集合票据、金融债等一套适合其自身发展的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积极与成都市经信委主办的工业园区实现银企对接,整合该行业务资源,并结合各个工业园区的产业特色,为园区企业提供包括票据业务、柜面结算、网上银行、电子银行以及理财等在内的综合化金融服务,满足园区企业全方位的金融服务需求;与多个行业协会、商会形成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并建立了信息沟通机制,对小微企业按行业特点、地域特色以及规模大小进行分类,并制订专门的服务方案。
3
修好服务“三农”的“灌溉渠”
农村金融是现代农村经济的核心。2011年底出台的《四川省“十二五”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到201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80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9000元”。按此目标,四川省农业经济发展将会跃上一个新台阶。农村经济发展释放出的巨大潜力为银行开辟广阔市场空间的同时,也对银行金融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成都银行不仅将金融服务输送到乡镇村庄,更是将业务创新贯彻到农业生产的各个环节,将信贷支持落实到农村建设的方方面面。
——加快推进农村地区网点布局。
作为一家立足本地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成都银行积极实施“走下去”战略,服务县域经济、农村地区发展。通过撤并整合城区网点,将有限的网点资源向县域经济圈倾斜。目前,成都银行分支机构已覆盖全域成都,正在逐步向部分重点乡镇延伸,现已在都江堰、温江、彭州、郫县等地开设下属二级支行,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半径,助推“全域成都”范围内的城乡同发展、共繁荣。此外,该行还发起设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四川名山村镇银行,积极涉足川内农村市场,填补川内基层金融空白。
——创新担保模式,助力城乡统筹。
2007年,成都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本着先行先试的原则,成都银行积极投入到试验区建设中,探索农村产权抵押担保方式,创新农村融资模式,先后出台了《成都银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管理办法(试行)》、《成都银行林权抵押担保管理办法(试行)》、《成都银行个人农业生产经营贷款管理办法 (试行)》,接受农村房屋、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等作为抵押物,推出农村产权抵押融资、林权抵押融资服务。截至2011年末,农村房屋所有权抵押贷款余额9万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余额5万元,林权抵押贷款余额6900万元。
——深化改革试点,推动新农村建设。
2011年,该行相继与崇州市、邛崃市、金堂县签订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深化试点工作”合作协议,提供信贷额度支持农村经济发展,并出台《成都银行成都市农村产权抵押担保管理办法》,大力推广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作为抵押担保方式的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及一般场镇改造项目融资。继向崇州市桤泉荷风水寨荷花种植专业合作社发放首笔以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为抵押的项目贷款,用于崇州市桤泉镇群安村“荷风水村”土地整理项目之后,该行便实现了该业务的大规模发展。截至2011年末,该行农村土地整治贷款余额98016万元,“50+10”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片贷款余额552879万元,农民新居工程贷款余额30000万元,小城镇建设贷款余额36900万元。
——丰富信贷产品,服务涉农企业。
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经济发展,成都银行根据“三农”资金需求特点,积极开发针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公司+农户”、“大户+农户”、“基地+农户”的信贷产品,满足涉农客户多元化的资金需求。截至2011年末,该行农民专业合作社贷款余额500万元,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余额24200万元,一大批重点企业得到该行的信贷支持。 (图片由成都银行提供)
新闻推荐
2012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组莅川寻访——□本报记者严芳4月13日至20日,由20家中央新闻媒体组成的2012年中华环保世纪行新闻组,先后采访了成都、阿坝、遂宁、内江、泸州、宜宾等地的饮用水源保护情...
金堂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金堂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