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琢玉成大器 登顶为极峰 ——成都市玉林中学的办学启示

成都日报 2017-12-21 03:24 大字

学生干部素质拓展训练

化学实验课

学校《章程》修订

哈佛大学教授萧庆伦走进玉林中学

纪念“一二·九”运动歌咏比赛

1988年,成都市第一所全面实行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试点学校正式启动,催化了成都市玉林中学的创建和发轫。在近三十年的发展中,玉林人秉承“人本·和谐”办学思想,以“琢玉成器、育才成林”为教育理想与追求,实现了最初从“普通”到“突出”、继而由“突出”到“示范”的飞跃。随着近几年学校“第三次创业”, 玉林人开始了从“示范”到“品质”的奋斗。没有时尚的喧腾,没有豪华的场面,学校保持着一贯的安宁与平和。然而,分明有一种声音响彻校园上空:“建设面向未来并与国际接轨的师生互动、多元发展的现代学校。”这个办学目标一直是回荡在这片热土上的最强音,成为当前玉林人创建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宏伟梦想的巨大精神动力。

在起点与目标之间

奠定学生成长的坚实根基

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玉林中学,大家形成这样的共识: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本位”, 构建和谐成长空间。体现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就是把学生当成有潜力、有个性并能主动创造的生命。这是其“人本·和谐”办学思想的根基,也是学校的最高价值取向。

教育求真首先要追溯源头,到底培养什么样的人?学校干群同心,心底的答案很明确,那就是培养“志向高远、素质全面、基础扎实、特长明显”的玉林青年。这个育人目标和学校的“琢玉成器、育才成林”教育理想紧密相连。学生犹如一块块形态各异的璞玉,经过修磨方能成人、成器、成大器;教育更是面向全体、全面育人的行为。要使学生成才、成林,乃至成“森林”,就需要践行一种最本质的教育方式,遵循生命成长和教育发展规律,把培养人、造就人作为学校的第一要务,彰显对学生个性、人性和生命的尊重,这是玉林中学育人的本质和核心,也是其发展呈现一派生机的关键。

确定学校的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强调“多元包容”、培养“素质全面”,从而实现“琢玉成器、育才成林”,这些起点和目标被持之以恒地写进学校《中长期发展纲要》和五年《发展规划》,成为玉林人历经三次创业依然卓力前行、奋发进取的思想旗幡。这些话,现在看来没什么,可在当时的教育语境里仍是比较超前的,比如“素质全面”的理念,随着2016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发布,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成为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行动纲领。

从立意高远的理念到行之有效的实践,学校一直行进在路上。玉林人认为,教育不应该是整容式教育,整齐划一,而应该是多元化教育,百花齐放。基于这个出发点,玉林中学明确提出“用新的课程观践行素质教育”,紧紧抓住“一事一物皆教育”“时时处处有课程”的大课程观内核,按照“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特色化”的课程开发思路,采取“平台+模块+课程”的模式,夯实“主动学习课堂”与“主体德育”两大根基,构建起丰富多彩的、相互衔接、上下勾联的“三类七型”多元发展课程体系,形成了纵横交替、前后辐射的多元课程发展格局。课程设置与育人目标紧相对应,为学生多元成才、终生发展奠定坚实的根基。

2014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深化,学校制定了迎接新课改、应对新高考的“七大”举措:成立多元发展部,拓宽学生自主成长渠道;加强生涯教育,培养学生选择能力;加强学科组建设,满足学生选课需要;搭建新的管理平台,新增选课模块,推进学生分类分层走班;重视学生学业水平考试,加强学科教学过程管理;全面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生多元发展;走校本课程特色发展之路,彰显多元发展办学特色。这些举措使教与学以一种更加生动、活泼、富有主动和创造精神的面貌来充盈教育的智慧与成效,满足学生个性才智的需求,促进学校课程特色的发展。

2016年底,玉林中学在成都市教育局“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行动计划”中,被确定为“领航高中”项目学校。玉林人以此为契机,在全面回顾和总结办学成果基础上,提出了创建四川省一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具体目标,围绕“品质文化”“品质团队”“品质教育”三大板块,从完善学校制度体系、狠抓队伍建设、深入实践“主体德育”、深化课程建设、实施校本教研提升计划等八个方面,致力于打造一种更加现代的、开放的、多元的,以学生为主体的、旨在促进个性和创造力发展的教育,再次实现学校品质的传承与超越。

在理念与实践之间

多彩课程促进学生多元发展

近三年,玉林学生在高中数学、英语、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励71人次、省级奖励1166人次。科技创新活动中获得国家级奖励9项、省级奖励43项、取得8项国家发明专利。艺体成绩更是硕果累累……个中原因一定很多,该校学生会主席、高二(8)班达瑞麟同学的话代表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玉林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课程资源,尊重个性的学习方式,让我们受益终生。”

作为四川省首批新课改样本示范校,玉林中学的“三类七型”多元发展课程体系紧密贯彻“人本·和谐”这一核心思想。“三类”分别是指基础类课程、选择类课程、整合类课程。“七型”是指学科基础型课程、学科衔接型课程、品格养成型课程、培趣型课程、扬长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创作型课程。这些课程无不顺应当下新高考改革对综合素养的提倡、国家对传统文化复兴的看重、社会对核心价值观重构的需求。基础类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指向学生学习的基础和做人的基础。选择类课程针对分类分层学生,以提供后续学习和个性发展所需的知识和眼界。整合类课程专为具有潜质和有特殊需求的学生设计,这个整合不是在前面两类课程上的叠加和拼凑,而是基于学生生活的建构和高层次意义的创生。在“三类七型”指引下,学校很好地突出了国家课程的基础性,为社会培养合格公民贡献省级示范校应有的担当;同时又很自如地应时之变,应生之需,开发、创生、强化出特色课程,拓展和丰富了学生的生命空间。

在课程实施操作中,玉林中学根据学生发展需求,先后编写出了《STEM课程》《中国历史地理全貌》《数风流人物》《从文明史观看历史》《篮球社教程》等25门校本教材。通过师生的自主、能动和创造,生成更多、更丰富的课程资源,并赋予课程以生活意义和生命价值:“宏志”教育课程锤炼学生意志品质、“航空”特色课程拓展学生发展途径、创新教育课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iDream课程领航学生生涯规划、社团活动课程激活学生个性潜能、体育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需求、国际教育课程拓宽学生成才渠道……百花齐放的课程格局为学生多元成才提供了载体,使每个学生身上都体现出“成绩”与“能力”的相辅相成、完美合一。

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学校以“主体德育”和“主动学习课堂”这两大课程为支点,撬动了变革教学方法的方方面面。在“主体德育”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把“立德树人”作为课程的根本任务,遵循“德育内容课程化、德育课程活动化、德育活动序列化”的工作思路,以玉林青少年文化为引领,以常规德育管理为基础,以“做文明玉林人”和“学生自管自育”为手段,以大型德育活动为载体,以学生社团活动为特色,寓教育于活动中,打造玉林中学学生品牌形象,形成了“构建一个网络、建设两支队伍、采取四项措施”的“主体德育”“一二四”推进模式,更好地达成了课程中“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的育人指向。课堂是达成课程目标的主渠道,学校引导教师从传统的关注教学转向关注学生的课堂学习,着力打造“主动学习课堂”,引导学生自觉学习,帮助学生自主学习。极具特色的课堂操作“七一四四”模式变“讲”堂为“学”堂,将单一教学活动拓展为多样化自主学习,使学生的实践性、社会性、创造性得到发展,主动学习能力、自主探究能力、合作沟通能力以及学科能力素养得到综合提升。

在传承与创新之间

夯实管理激活教师自主发展

在学校品质提升的过程中,“管理创新”成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在玉林管理者看来,学校管理必须要有规范,但这个规范不是僵硬的条条框框,更不是繁琐而不得要领的各种规定,应该是人性化的,不能让师生感到压抑:“内生的管理不仅有效,还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并可以不断优化,不断激发起师生的自觉行动。”由此,学校建立起“自我管理、自主发展”为核心的内部管理机制,实施符合学校未来发展的,更为科学、系统的“一校三区两部六线”管理模式。一校,即玉林中学是一个整体,进行“统一领导、统一管理、统一招生、统筹工作、统筹考核、统筹分配”;三区,即三个校区各具特色又优势互补,芳草校区着力建设高品质高中教育校区,玉林校区着力建设高品质初中教育校区,肖家河校区着力建设多元发展示范校区;两部,即高中部和初中部,强调高初中的协调统一和两个初中部的充分融合;六线,即在校长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全面负责、党委保证监督和教代会民主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下,建立教学、德育、校务、总务、党务、工会六条工作线,共同推动学校各项管理工作。

在“一校三区两部六线”管理模式下,玉林中学积极探索年级组“组阁”责任制,打破校区界限和初高中界限,把全校划分为三个年级组,即一年级组(高一年级、七年级)、二年级组(高二年级、八年级)、三年级组(高三年级、九年级),所有教职工明确划入年级组,纳入年级组管理和考核。年级组在学校指导下,实施两项“组阁”:一是在年级管理领导小组下“组阁”年级管理工作小组,建立健全年级管理机构,负责年级日常工作的开展。二是在学校指导下根据教师意愿、德育处或教科室推荐“组阁”年级组班主任队伍和学科教师队伍,负责年级组教育教学工作。年级组“组阁”责任制的推行实现了“一群人团结起来做事做好事”的管理理念,在全校形成了既竞争向上又和谐互助的团队文化,教师们各自在教书育人职责的履行中勇于担当,不断进取,高效发展。

“两级三类”考核也是学校管理中的一个“法宝”。玉林管理者认为,无论是对教师教学业绩的考核,还是综合能力的评价,都是过程优化的管理,而且是最有效的管理:“组阁责任制执行的效果如何,必须接受数据的检验。”为此,学校以考核为支点,建立评优晋级、职称评审、岗位聘任、年度考核等一系列考核、奖励制度。“两级”指学校对年级组,年级组对教师个人分别实施的考核。“三类”考核是指学月常规考核、学期质量考核和学年目标考核。采用大数据处理系统,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全方位的跟踪和分析,聚焦和明确教师的教学优势和需要突破的弱项,以此形成每位教师的“教学建议书”,激活其自主发展和主动创造的内在动力。这也是“人本·和谐”办学思想在学校管理上的体现。

学校还以“成都市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试点学校”建设为契机,依法制订并指持续修订学校《章程》。全体师生员工按《章程》行事,教书讲规矩,育人不任性,“依程治校,依程治教”成为学校管理的新常态。先进的办学思想、优秀的课程设计、全新的课堂建构、高效的管理机制,使玉林中学教育质量大幅攀升,学生学业水平考试优秀率、合格率都保持在一个较高水平,高考成绩稳步增长,高中出口质量逐年提升,一本率、本科率在成都市25所省二级示范校中名列前茅,学校连年被评为“成都市普通高中教育优秀学校”。

在师德与技能之间

不忘初心创生有灵魂的教育

教师之道在于品质。一所特色鲜明的学校不仅充满爱与智慧,它的教师团队也有共同文化追求和信念目标。在近三十年办学实践中,玉林中学由小变大、由弱变强,靠的是“艰苦奋斗、勤恳奉献、科学严谨、共创一流”的学校精神,也一直是玉林人砥砺前行的灵魂性指针。把奉献、责任、忠诚、合作、开放、诚信、超越作为师德的统一性原则,这种对教育高度负责的态度,使“琢玉成器、育才成林”的教育理想得以实现。

作为“成都市教师发展基地学校”“成都市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教研引领学校”,学校制定并落实《成都市玉林中学教师发展大纲》,以提高教师专业自主能力为核心,立足提升教师职业精神,着力增长教师专业技能,多措并举,不断开掘教师的专业发展潜能,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学校实施“三三”教师发展机制,多元途径帮助教师专业化发展:“青年教师——骨干教师——名优教师”三梯教师发展机制分类推进教师专业成长;“全员自主学习——学科实训活动——教师订单培训”三种培训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养;“备课组建设——教研组建设——校本研训”三级研训形式提升教师实践能力。以“强化职业道德建设、强化教育科研管理、实施专业发展评价”为“三个着力点”,激发教师专业自觉。目前,学校拥有省特级教师6人、省优秀教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24人、市级名优骨干教师52人、区级名优骨干教师96人;近年来,有130人次参加国家级、省市级的各类教育教学活动获奖;322篇论文在教育科研成果评选中获奖或发表……从这些高素养教师的身上,学生们得到的不仅仅是知识,还有平等、尊重、信赖以及智慧的引领。

这是什么课?笔者走进教师吕茜的课堂,感觉妙趣横生。在高一(7)班,吕茜先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果蝇有多少只眼睛?”答案五花八门。这是生物课?同学们很快有了新方法:用显微镜观察果蝇,先用二氧化碳将它麻醉。这是化学课?接下来学生们开始查找资料撰写论文。又回到语文课?短短40分钟,随着一个个新问题,学生们不断地在不同学科间“穿越”。“这是我们自主开发的科技课。” 吕茜说,“综合了物理、化学、生物及自然地理等学科知识。与其他课堂不同在于,教学的主体是学生,老师以参谋者的角色存在。”

教学方式的转变让学生站在了台前,能力得到充分展现,而教师要透过学生的外在表现抓住其心理变化,从蛛丝马迹中寻找教育契机,这需要更高层次的教育智慧。青年教师周群就是在不断蜕变中成长起来:“我能带给学生什么?学生真正需要什么?”在不停的追问和反思中,她渐渐找到了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创造了“自学+点评”的个人专属教学模式。

“第一局比赛输了,但信心不能输。你们有信心扳回来吗?”班主任吴小虹在拔河比赛的现场大声鼓励队员们。“有!”大家的手放在一起,发出一声怒吼。最终他们反败为胜。比赛结束后,师生们立刻聚在一起,七嘴八舌讨论心得,由此延伸成为一场励志教育。吴小虹善于在真实生活和活动中对学生进行适时教育,她说:“教育就应该是让学生觉察不出教育意味却充满了教育意图的过程,这是对生命的一种尊重。”学生们正是从教师的态度中,获得满满的成长正能量。

玉林教师是睿智的。他们在追求升学率的同时,更注重用现代教育理念思考问题,用“回归原点”的教育思想去思考学生的未来,思考学校的发展,把个人及学校的理想,建立在冷静与韧性的统一、理智与行动的统一之上,彰显学校在管理教育、教学上的智慧。玉林教师又是真诚的,他们用“人本·和谐”思想去培养师生情,重塑师生观。他们思考如何给学生提供符合共同价值的、不同的、多元化的发展渠道,给学生一个彰显个性的平台,让每一个学生都在玉林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

在使命与担当之间

示范引领传递教育的正能量

一所学校办学的成败,上级部门考核的是教育质量,老百姓评价的多是考入北大、清华的学生人数。但作为实施教育活动的地方,一所优秀的学校所承载的远不止这些,应该与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同频共振。玉林中学在不断强大自己的同时,不忘学校的社会担当,充分发挥四川省级示范性普通高中、四川省高中课程改革样本校、成都市领航高中项目学校的引领辐射作用,通过“帮扶牵动、示范带动、交流触动、宣传推动”的“四动”策略,将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科研、师资等优质资源向外辐射与输出,传递教育发展正能量。

帮扶牵动,促进校际间的教育均衡。先后与西昌五中、都江堰青城山高级中学、贵阳二中、达川二中、高新顺江学校等校签订“对口帮扶,合作互动”协议,根据薄弱学校实际情况和现实需求,采取主动送教示范、邀请前来观摩学习、主办热点论坛等多样化的帮扶方式,有计划、分步骤地开展帮扶活动,实现互帮互学、优势互补、共同发展。还积极组织骨干教师向所帮扶的学校“传经送宝”,支持薄弱地区教育发展:熊国玲、王彦苏、邓兴国、林华贤等先后到绵阳、广元、达州、通江、巴中等地送教;厍煜、刘丽、邓平、罗仁天、魏太平、吴敏等先后到甘孜理塘、德格支教;侯晓、饶晓明、倪朕、魏和平、彭远航、冯明海等赴都江堰及区内薄弱学校顶岗交流……玉林人深知,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合理配置城乡教育资源,才能实现教育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相统一的协调发展。

示范带动,引领区域教育协调发展。学校将自己的办学模式、管理模式、培养模式、办学特色等成功经验通过多种途径进行广泛示范:每年举办“双主教育”论坛,交流“主动学习”课堂和“主体德育”经验;承办市、区级高考诊断专题调研会。作为省级骨干教师培训班物理、数学、英语实习基地和成都师范学院中小学校长实训基地,学校先后接待了200多人次的省内外校长、骨干教师到校跟岗学习;参与省市组织的对郫都、蒲江、温江、龙泉等区县高中教师新课改培训,承担了各级各类新课程研究课、示范课、观摩课200多节。以唐云杰、沈燕、唐云平、卢坚名字命名的高新区名师工作室,跨学校开展学科实训活动,成为区域内学科建设的典范。唐灵华、周翔、谭强等教师赴达州、巴中、乐山、遂宁、彭州等地推广“主动学习”课堂教学研究成果;徐淼分别在中国教育学会外语教学专业委员会第18次学术年会、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上作专题讲座;冯永康、陈文应先后在“国培计划”中作教师专业成长的交流……近年来,玉林中学向区内兄弟学校输出校长14人、副校长2人、中层干部10人、骨干教师20余人,成为名副其实的高新区干部培养基地。

教育是一种责任,一种承诺。教育之于学生,要让他们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一个向上的梦想,一种学习的能力;教育之于教师,要给他们一方温暖的家园,一片享受职业幸福的港湾;教育之于国家、社会和民族,要成为其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器和加速剂,成为将党的事业发扬光大的有力载体和依托。正是秉承着这样一种崇高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玉林人将创新精神与大爱情怀挥洒到极致。这些珍贵的教育风景,在一点点地释放和升华,凝聚成玉林中学金灿灿的品牌,更成为玉林师生展翅高翔的有力双翼。

陈茵/文 图片由学校提供

后记

“琢玉成器,育才成林”。

这几个大字雕刻在操场的一块巨石上,在阳光的照射下熠熠生辉。这是成都市玉林中学新建的校园景观,寓意深远。近三十年栉风沐雨,学校不仅在教学实践中硕果累累,更显示出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它抢抓机遇、推进课改、铸造校魂;它尊师重教、智慧为用、锻造师魂;它以人为本、教学相长、塑造生魂。三次创业,玉林人没有迷失自身的方向与追求,没有沉醉于稍有成绩就要张扬的功利之中。他们明白有灵魂的教育不仅着眼于学生今天的教导,更应该为未来奠定基础。不只是关注学生在校期间的“成功”,更应该关注走上社会后的发展,引领学生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空间,探索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

新闻推荐

约不约?早晨铜川咸汤面,下午成都涮火锅

锦里老街成都美食成都火锅“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喔噢,直到所有的灯都熄灭了也不停留……”,今年3月,民谣歌手赵雷的一首《成都》火遍大江南北,成都这座西南城市也勾起了许多人前去一探究竟的胃口...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