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聚焦 | 市发改委深入解读《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

成都发展改革 2017-12-19 11:34 大字

12月9日至11日,市委十三届二次全会召开,一份名为《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送审稿)》获得全会审议通过,全景描绘了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脉络和蓝图愿景,是成都对“怎样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有力回答。

其实,在这份城市总规背后,还有一份沉甸甸的《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报告。可以说,它是城市总规编修的“前站”,从战略规划层面深入剖析了城市未来发展的环境和趋势,前瞻谋划目标和方向,科学制定发展战略,对成都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引和实践指导作用。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开创新气象。《战略规划研究》鲜明提出了成都远景发展新目标——在近中期建成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基础上,远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同时,为实现城市的远景新目标,还明确了成都应重点实施繁荣、幸福、可持续三大发展路径。

那么新目标是如何确定的?三大发展路径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日前,记者专访了牵头编制部门市发改委,围绕着《战略规划研究》中提出的新目标、谋划的新路径等重要内容进行了深入解读。

解读

【新目标】

新时代赋予天府新内涵

实现城市向生态文明转型发展

“远景新目标可以分解为两个部分来谈,一是现代化新天府,一是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现代化新天府中的现代化城市就是要建成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城市。

““天府”,古称“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表达了百姓富足、舒适惬意、繁荣幸福之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新时代要赋予天府新的内涵,既要充分体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建设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目标追求,突出宜居宜业宜商,又要体现传承、面向世界、彰显现代,以其独特的文化特色、地域特质作为成都在世界城市的铭牌,有效提高成都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显示度。

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需求的发展。可持续发展城市,是既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又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的城市。

在对“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内涵阐释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世界城市,其发展既要有要素配置、价值链管控、创新活动策源、人才汇聚枢纽、文化融汇引领、国际事务协调等功能来支撑,更要谋求开放创新、包容互惠的发展前景,为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市,根据联合国人居署和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在成都发表的城市可持续发展《成都宣言》,就是要构建包容开放的城市发展环境、推动持续稳定的城市经济发展、践行绿色低碳的城市理念、完善科学合理的先进的城市规划、实现城市治理的共享与创新。”相关负责人表示,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战略规划研究》提出成都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的目标,就是要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努力实现城市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型发展。

【新路径】

繁荣路径 建设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

“通过繁荣路径,实现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目标,是着眼于提升成都竞争力。”据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当坚持“更全面、更深入、更务实”的新开放观,把发展动力从虹吸区域转变到建立紧密的地域合作体系和开放的全球链接网络上,从嵌入发展转变到建立强大的内生创新能力上,推动本地企业走向世界舞台。

具体而言,构建内生创新体系,包括:促进创新资源融合,形成创新领域;推行创新策略,构建创新生态圈;基于创新主体需求,强化要素供给保障。链接全球网络,包括:构建向西向南经济开放差异格局,向西应建立消费、创新、商务、金融互动交流关系,向南以高端贸易、技术、服务、金融水平建立中心-腹地关系;重塑全球交通链接网络;强化对外文化交往联系。

同时,构筑区域市场共生体系,包括:深入推进成渝城市群协同发展;优化成都平原城市群功能格局与支撑体系。培育世界城市功能,包括:建设国际重要的经济中心,强调高层级的知识、资本、人、物、信息的汇聚和运筹与控制;建设国际重要的创新中心,强调物质生产与知识生产的碰撞与融合;建设国际重要的文化中心,融合文创中心和对外交往中心功能,提升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

幸福路径 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

记者了解到,幸福路径主要着眼于城市吸引力,以实现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为目标,提升成都人民获得感。《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延续城乡和谐、诗意栖居的生活模式,让所有生活在其中的人都深感幸福、平等;应实现公共服务设施充足多样供给、均衡毛细布局,建设包容开放、全龄友好、可持续的共享城市;应延续慢生活的模式,建设出行舒适、尺度适宜,具有归属感的慢行城市。

在具体策略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主要包括,以“设施精准化”调整人口布局结构,实施“总量控制、结构优化”的人口策略;实现“居者有其屋、全龄皆友好”的生活设施供给。以“城乡均衡化”丰富生活场所,推进城乡差距变为城乡差异,强调聚落模式的不同;促进城乡等值,推行城市乡村地区公共服务配置无差别。以“布局毛细化”调整城市尺度,优化城市尺度,构建两个15分钟生活圈,形成丰富和精细的社区生活。

同时,以“出行舒适化”优化交通体验,形成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城市快速网络系统;编织具有吸引力的特色游憩网络;制定停车分区政策;营造具有归属感的街道公共空间。以“用地开发适宜化”优化城市形态,成都老城商业街区和居住街区更新应以增加绿地和公共空间为主;创新街区应践行“小街区”理念,增加支路和巷路网密度,对街区进行再划分。新城居住街区应重点控制高层建筑的分布和退距;创新街区可适当提高建筑密度。

可持续路径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

作为实现愿景新目标的三大发展路径之一,可持续路径着眼于提升成都生态环境品质,实现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目标。《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率先在世界范围内重塑中国城市建设范本,争当绿色集约理念的践行者、舒适安全生活环境的缔造者、生态友好建设模式的创造者,成为一座道法自然的有机城市、通透呼吸的绿色城市、水润清透的海绵城市。“具体而言,就是定线、引风、理水。”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定线就是引导城市有机生长,主要包括要基底锚固,划定永久性绿色生态空间;集约用地,增量有序生长、存量有机更新、生态实施修复;立体开发,促进土地利用高效集约。同时,引风塑造城市通透呼吸,主要包括顺应市域风场特征,建设山谷风路径管控和城市通风廊道,全面改善城市气候环境;实施污染物总量控制,提出分区管控措施,综合改进成都全域大气污染情况;实施大气分区治理。理水实现城市水润清透,包括促进水资源再生,推动水环境治理,构建海绵城市网络。

专访

市发改委主任杨羽:

立足“从何而来、现处何方、价值为何”

以长远思考谋求成都城市科学发展之道

明晰成都远景发展新目标,《战略规划研究》是基于怎样的认识和考量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市发改委主任杨羽表示,《战略规划研究》即是立足成都“从何而来、现处何方、价值为何”提出的长远思考和建议,在编制之初就基于对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和成都当前站位和潜在价值的深入认识和综合考量。“《战略规划研究》编制中,为做到对成都远景发展新目标的科学研判和明晰,我们首先对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认识。”据杨羽介绍,总体上看,世界城市的发展趋势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是世界城市网络正呈现三大变化趋势,即区位上正从沿海向内陆延伸,沿海城市主导世界经济的模式正在被逐渐打破;格局上正从太平洋向印度洋和欧亚大陆拓展,环印度洋地区正成为全球增长潜力空间最大的地区;体系上正从单一向多元转变,城市实力将不再单纯以物质的丰富性来衡量,而是越来越取决于文化的先进性、环境的宜居性、生活方式的独特性。

“同时,世界城市未来价值制高点正呈现三大变化趋势。”杨羽接着说道,城市动力机制方面,将更加注重内生创新,拥有强大的链接全球能力和区域辐射能力,在世界生产力革新中扮演关键角色;城市社会生态方面,将更加注重幸福安居,拥有全民共享的公共设施和适宜的生活尺度;城市建设方式方面,将更加注重韧性智慧,拥有优良安全的生态环境和便捷舒适多样化的出行方式。

“要明晰成都远景发展的新目标,除了需要识别世界城市发展趋势外,还应综合考量成都的当前站位和潜在价值。”在杨羽看来,当前,成都已开启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的新征程,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40年的发展,成都已形成鲜明的发展特征。

据杨羽介绍,《战略规划研究》认为,在经济发展方面,成都已成为内陆最具成长性的中心城市,在GaWC(全球化和世界城市研究小组)研究中,已排名Beta级全球第8;在交通运输方面,成都已成为最具综合优势的区域门户枢纽,是全国第三个拥有双国际机场的城市,航空运输和电商快递都具有大区组织中心地位;在文化消费方面,成都已成为最具号召力的国家品质城市,连续6年蝉联“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首位。“同时,《战略规划研究》对成都发展路径进行了反思,认为成都在城市功能、发展动力、资源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杨羽说道。

那么成都拥有哪些潜在价值呢?据杨羽介绍,通过全面梳理成都优势,《战略规划研究》认为,成都具有3个方面的潜在价值,即在区位价值方面,成都是亚太人口稠密地区的地理中心,具有组织西南、贯通内陆、影响泛欧泛亚地区的区位优势,在未来将成为国家实现双向开放的“转换中枢”;在腹地价值方面,成都位于中国一二级阶梯过渡带、川西高原文化和巴蜀文化交汇处,周边分布着丰富的自然、农业、文化和旅游资源,在未来将成为探索新发展路径的“资源大区”;在人居价值方面,成都是胡焕庸线上的唯一人口密集区、道法自然的营建典范和城乡和谐的共享典范,在未来将成为中国人居文化昭示世界的“重要样本”。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

以远景视角指导近期发展 规划突出成都基因和特质

“当前,世界城市正在进入远景发展战略规划时代。随着科技、社会、经济的变化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城市意识到需要以远景的视角指导近期的发展。”日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到这样一组数据,至今,全球已有26个国家和地区编制了远景发展战略规划。“中国经济最强10城”中,有5个城市(北京、上海、深圳、武汉、杭州)已经或正在开展城市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编制工作。

经过研究分析,在陈怡星看来,各大城市的远景发展战略规划虽然在制定程序、体制机制上存在各种差异,但在发展目标、规划理念、关注领域等方面有许多不谋而合的共性。而且,全球化、信息化等趋势,使越来越多的世界城市在生产方式上表现出越来越高的“趋同性”特征。“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城市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基因和特质正成为世界城市竞争中至关重要的因素。”在陈怡星看来,作为面向中长期目标的规划,远景规划是在“不可确定”的科技、社会、人文变迁演进之下,遵循城市内在发展规律,识别不可复制、不可模仿的“城市基因”,把握“可确定”的因素,并提前制定应对的策略,以长远思考谋求城市科学发展之道。

心愿

市民杨进:我从中南大学毕业后就直接回到成都发展,前段时间通过成都人才政策已经在这里落户了。这座城市工作的选择面很广,机会也很多,在这里生活工作,可以很明显地感觉到城市变化发展很快,给人一种蓬勃向上的力量。如果说对城市未来的愿景,我希望能有更多的大企业到成都来,因为成都有更多优质的企业,我们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更优质的成长平台。

市民程新玲:希望成都交通越来越便捷,开通更多的地铁线路。前段时间7号线开通后,我上班再也不用绕着去换乘了,少了好几个站点。同时,希望成都城市环境更好,有更多的绿地公园,天更蓝水更清,让生活更加舒适安逸。

《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在近中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基础上,远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在对标世界城市的同时,为彰显现代化新天府蕴含的成都价值,将总目标深化为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三个子目标,并提出要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围绕着成都远景新目标、新路径,一张2050的成都蓝图正徐徐展开——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提出,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景目标需要行动落实,发展路径需要行动撬动,空间蓝图需要行动保障。为此,《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八大行动计划。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成都,远景目标已然标定,发展路径已然明晰,城市蓝图已然绘就,行动计划已然明确,相信,这座城市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这座城市的拼搏也势必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多成都力量。新蓝图

立足区域、生态、资源格局特征

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为切入点,着力打破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组织模式,大力推动全域规划功能分区,坚定不移推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精准落地,引领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互补发展迈进。按照这一安排部署,《战略规划研究》对成都蓝图进行了构想。

记者了解到,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具体而言:

“平行”分区指资源平行,带状发展。基于成都全域空间资源禀赋,自西向东划分为龙门山生态型地带、西部田园地带、中部城镇密集带、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东部浅丘带五条平行资源基底带。其中,龙门山生态型地带以旅游和生态保育功能为主,西部田园地带以地域生产和文化功能为主,中部城镇密集带以城市商务商贸功能为主,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以都市休闲功能为主,东部浅丘带以国际空港门户和高端产业功能为主。

“网络”组织指区域均衡,层级扁平。在平行分区的基础上,突破调整城市单中心功能体系与层级化城镇发展体系,从与区域功能融合的角度,塑造更多的全球创新节点、区域贸易节点、世界级旅游节点、国际大事件节点、交通通信枢纽节点等,强化节点与区域的直连对接,形成参与区域分工的市域功能网络。

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蓝图

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

“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成都蓝图,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具体分为近中期蓝图和远景蓝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战略规划研究》,近中期蓝图为围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区协同发展和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两翼联动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支撑发展体系,构建以龙泉山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格局。

远景蓝图为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依托成都本底的空间特点,发展“龙门山生态保护带、西部田园修复区、中部城镇优化区、龙泉山近郊生态游憩带、东部城镇拓展区”五带,构建全域差异化格局,实现中心城、东部新城双城联动发展,形成“平行网络”格局。

同时,基于空间蓝图,《战略规划研究》还明确要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发展。其中,生态空间方面,构建绿色有机的平行治理分区;生活空间方面,构建多元共享的人居生活网络;生产空间方面,构建城乡均衡的地域生产网络。

新行动

从四个维度出发

实施八大行动计划

成都远景目标、战略路径和空间蓝图如何实现?

《战略规划研究》建议,应从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口与人力资源(资本)协同四个维度出发,实施若干重要的“新行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世界级科教城计划、未来城市计划、世界文创名城计划、天府文化繁荣计划、“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

1 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

实施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扩大蓉欧班列辐射范围、打造“亚洲之星”、构建“148”高铁交通圈、建设公交都市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的交通枢纽地位,强化成都与世界的联系,用面向世界的大交通门户引领城市发展、引领区域合作、引领对外开放。

2 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

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实施建设消费贸易自由区、技术贸易自由区、商务贸易自由区、金融贸易自由区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新兴贸易体系中的组织能力。

3 世界级科教城计划

实施培育世界一流大学、集聚世界一流学科等系列行动,提高成都科研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和创新实力。

4 未来城市计划

实施城市云脑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供给等系列行动,建设更加智能的基础设施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设施,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生活便利化、服务精细化,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

5 世界文创名城计划

实施文化大事件策划举办、文化场馆建设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文化交往能力。

6 天府文化繁荣计划

实施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国际文化生态保护典范、塑造“古蜀遗风、天府技艺”文化品牌等系列行动,彰显成都人文特质,提升成都人文魅力。

7 “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

实施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带、滨水绿道、水上游憩系统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公共空间品质。

8 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

实施建设国家级前沿产业基地、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与消费中心、成都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地、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门户等系列行动,推动成都“东进”战略实施,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专访】

市发改委主任杨羽:

围绕三个维度 明晰主要思路 深入开展研究

“《战略规划研究》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四级城市规划体系,开展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的要求进行的。”市发改委主任杨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时代方位、理念引领、作用定位三个维度明确了开展《战略规划研究》的主要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杨羽看来,这就是成都所处的时代方位,《战略规划研究》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将成都的发展根植于我国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新作为,推动成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中,也是将明确理念引领一以贯之。”杨羽说道,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战略规划研究》还坚持了明确作用定位,把成都发展放在世界城市发展版图中进行谋划。”杨羽表示,成都当下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未来通过努力,必将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级世界城市,因此需要从世界城市的高度开展研究。同时,为回答“成都发展命题”,《战略规划研究》还从寻找成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角色出发,用长远视角谋划发展路径、空间蓝图与行动计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

编制过程广泛借脑借智 充分契合成都发展实际

“远景规划是委托给我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具体承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整个编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前期调研阶段,中规院编制团队与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多次进行工作衔接,开展了两轮实地调研和多场座谈讨论,发放了220家企业问卷和5500份市民调查问卷。

在专题研究阶段,陈怡星告诉记者,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等8个国内知名机构开展合作,形成了13个专题研究成果。“第三个阶段是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开展了4轮全国专家研讨、4场省内专家座谈。”陈怡星说道,其间还征求了国内知名专家的意见建议,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

“在编制的过程中也充分契合成都发展实际,可以说,《战略规划研究》就是基于对成都发展实际的研判和分析。”陈怡星告诉记者,比如从成都蓝图构想和谋划来看,《战略规划研究》就认为,成都蓝图必须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相契合。

陈怡星具体分析道,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成都既是推动建设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双核之一,又肩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需要寻求与此区域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生态本底是成都多年发展形成的核心基因和价值体现,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生态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成都拥有优质的生物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国之重器”资源,这些资源总体上呈现全域分布的特点,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资源格局特征相契合的空间蓝图。

“正是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明确提出了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并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了“近中期蓝图”和“远景蓝图”,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陈怡星说道。

【愿景】

市民黄茂迪:我之前在一家家具厂工作,家具厂因为“散乱污”被关停后我就失业了。当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街道办上门跟我做登记,帮我推荐工作,现在在富森美家居做导购,工资比以前高了,工作环境也比以前好了。在这座城市生活感觉很温暖,有奔头。希望成都发展越来越好,也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

市民胡启友: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今年成都多了一个新险种——长期照护保险,从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到享受到这个政策只用了一个月,现在长期瘫痪的老伴有了1000多元的保险待遇,可以享受更好的机构照护服务,家里负担减轻了,我也更加放心。希望成都有更多的公园等公共休闲场地和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舒心美好。

(来源:成都日报)

新闻推荐

青城山-都江堰景区本月25日免费开放 已开启门票网络预约

记者昨日(12月17日)从青城山-都江堰景区管理局获悉,该景区将2017年12月25日定为免费开放日。活动当天通过预约的游客凭身份证可免费游览都江堰景区、青城前山景区、青城后山景区。目前70000张免费门...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