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8大行动计划 落实远景目标 撬动发展路径 保障空间蓝图 ——市发改委深入解读《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下)
《成都远景发展战略规划研究》(以下简称《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在近中期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基础上,远期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天府,建成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在对标世界城市的同时,为彰显现代化新天府蕴含的成都价值,将总目标深化为泛欧泛亚的繁荣城市、诗意栖居的天府之国、绿色低碳的生态城市三个子目标,并提出要奋力实现新时代成都“三步走”战略目标。
围绕着成都远景新目标、新路径,一张2050的成都蓝图正徐徐展开——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提出,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远景目标需要行动落实,发展路径需要行动撬动,空间蓝图需要行动保障。为此,《战略规划研究》明确了八大行动计划。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成都,远景目标已然标定,发展路径已然明晰,城市蓝图已然绘就,行动计划已然明确,相信,这座城市的明天将更加美好,这座城市的拼搏也势必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更多成都力量。
新蓝图
立足区域、生态、资源格局特征
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
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决定重塑产业经济地理,以调整城市空间结构为切入点,着力打破单中心、圈层式的空间组织模式,大力推动全域规划功能分区,坚定不移推动“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精准落地,引领城市由单极发展向“双城”时代迈进,由圈层发展向“多中心”支撑迈进,由同质化竞争向错位互补发展迈进。按照这一安排部署,《战略规划研究》对成都蓝图进行了构想。
记者了解到,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建议,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具体而言:
“平行”分区指资源平行,带状发展。基于成都全域空间资源禀赋,自西向东划分为龙门山生态型地带、西部田园地带、中部城镇密集带、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东部浅丘带五条平行资源基底带。其中,龙门山生态型地带以旅游和生态保育功能为主,西部田园地带以地域生产和文化功能为主,中部城镇密集带以城市商务商贸功能为主,龙泉山生态型地带以都市休闲功能为主,东部浅丘带以国际空港门户和高端产业功能为主。“网络”组织指区域均衡,层级扁平。在平行分区的基础上,突破调整城市单中心功能体系与层级化城镇发展体系,从与区域功能融合的角度,塑造更多的全球创新节点、区域贸易节点、世界级旅游节点、国际大事件节点、交通通信枢纽节点等,强化节点与区域的直连对接,形成参与区域分工的市域功能网络。
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蓝图
重塑城市空间结构和产业经济地理
“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成都蓝图,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具体分为近中期蓝图和远景蓝图。”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根据《战略规划研究》,近中期蓝图为围绕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推进“东进、南拓、西控、北改、中优”五区协同发展和中心城区、东部城市新区两翼联动发展,形成先进制造中心、科技创新中心、金融服务中心、文化创意中心、物流中心等各具特色、功能互补的区域性多中心支撑发展体系,构建以龙泉山为中心,南北双向拓延、东西两侧发展的“一山连两翼”城市空间格局。
远景蓝图为围绕建设现代化新天府、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世界城市,依托成都本底的空间特点,发展“龙门山生态保护带、西部田园修复区、中部城镇优化区、龙泉山近郊生态游憩带、东部城镇拓展区”五带,构建全域差异化格局,实现中心城、东部新城双城联动发展,形成“平行网络”格局。
同时,基于空间蓝图,《战略规划研究》还明确要实现生产、生态、生活空间统筹发展。其中,生态空间方面,构建绿色有机的平行治理分区;生活空间方面,构建多元共享的人居生活网络;生产空间方面,构建城乡均衡的地域生产网络。
新行动
从四个维度出发
实施八大行动计划
成都远景目标、战略路径和空间蓝图如何实现?
《战略规划研究》建议,应从对外开放、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人口与人力资源(资本)协同四个维度出发,实施若干重要的“新行动”——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世界级科教城计划、未来城市计划、世界文创名城计划、天府文化繁荣计划、“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
1国际门户枢纽城市计划
实施加快国际航空枢纽建设、扩大蓉欧班列辐射范围、打造“亚洲之星”、构建“148”高铁交通圈、建设公交都市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的交通枢纽地位,强化成都与世界的联系,用面向世界的大交通门户引领城市发展、引领区域合作、引领对外开放。
2国家服务贸易门户计划
积极对上争取,力争实施建设消费贸易自由区、技术贸易自由区、商务贸易自由区、金融贸易自由区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在世界新兴贸易体系中的组织能力。
3世界级科教城计划
实施培育世界一流大学、集聚世界一流学科等系列行动,提高成都科研教育的世界影响力和创新实力。
4未来城市计划
实施城市云脑打造、智慧基础设施建设、智慧公共服务供给等系列行动,建设更加智能的基础设施和更高品质的生活设施,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生活便利化、服务精细化,打造一流的智慧城市。
5世界文创名城计划
实施文化大事件策划举办、文化场馆建设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文化交往能力。
6天府文化繁荣计划
实施打造都江堰精华灌区国际文化生态保护典范、塑造“古蜀遗风、天府技艺”文化品牌等系列行动,彰显成都人文特质,提升成都人文魅力。
7“都市森林,水韵天府”计划
实施打造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龙门山国际山地户外运动休闲带、滨水绿道、水上游憩系统等系列行动,提升成都公共空间品质。
8城市永续发展拓展计划
实施建设国家级前沿产业基地、辐射西部的现代服务与消费中心、成都城市功能的核心承载地、面向“一带一路”的国际门户等系列行动,推动成都“东进”战略实施,开辟城市永续发展新空间。
【专访】
市发改委主任杨羽:
围绕三个维度 明晰主要思路 深入开展研究
“《战略规划研究》是按照市委、市政府“构建四级城市规划体系,开展城市战略规划研究”的要求进行的。”市发改委主任杨羽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从时代方位、理念引领、作用定位三个维度明确了开展《战略规划研究》的主要思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基础上,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在杨羽看来,这就是成都所处的时代方位,《战略规划研究》就是遵循这样的思路,将成都的发展根植于我国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的时代背景下,思考作为国家中心城市成都的新作为,推动成都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作出更多贡献。
建设什么样的国家中心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在《战略规划研究》编制过程中,也是将明确理念引领一以贯之。”杨羽说道,将新发展理念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根本遵循,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战略规划研究》还坚持了明确作用定位,把成都发展放在世界城市发展版图中进行谋划。”杨羽表示,成都当下正在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国家中心城市,未来通过努力,必将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层级世界城市,因此需要从世界城市的高度开展研究。同时,为回答“成都发展命题”,《战略规划研究》还从寻找成都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过程中的角色出发,用长远视角谋划发展路径、空间蓝图与行动计划。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
编制过程广泛借脑借智 充分契合成都发展实际
“远景规划是委托给我们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具体承担。”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以下简称“中规院”)西部分院总规划师陈怡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整个编制过程经历了三个阶段,在前期调研阶段,中规院编制团队与各区(市)县、市级相关部门多次进行工作衔接,开展了两轮实地调研和多场座谈讨论,发放了220家企业问卷和5500份市民调查问卷。
在专题研究阶段,陈怡星告诉记者,还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北京市气候中心等8个国内知名机构开展合作,形成了13个专题研究成果。“第三个阶段是征求意见阶段,我们开展了4轮全国专家研讨、4场省内专家座谈。”陈怡星说道,其间还征求了国内知名专家的意见建议,经多次修改完善,形成了《战略规划研究》总报告。
“在编制的过程中也充分契合成都发展实际,可以说,《战略规划研究》就是基于对成都发展实际的研判和分析。”陈怡星告诉记者,比如从成都蓝图构想和谋划来看,《战略规划研究》就认为,成都蓝图必须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相契合。
陈怡星具体分析道,在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与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背景下,成都既是推动建设成渝世界级城市群的双核之一,又肩负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历史使命,需要寻求与此区域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生态本底是成都多年发展形成的核心基因和价值体现,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生态格局相契合的空间蓝图;成都拥有优质的生物农业资源、文化旅游资源和“国之重器”资源,这些资源总体上呈现全域分布的特点,因此成都需要寻求与资源格局特征相契合的空间蓝图。
“正是基于区域格局、生态格局、资源格局分析,《战略规划研究》明确提出了成都应从中心圈层结构迈向平行网络城市,并基于“平行网络”理念绘制了“近中期蓝图”和“远景蓝图”,调整城市空间结构,重塑产业经济地理。”陈怡星说道。
【愿景】
市民黄茂迪:我之前在一家家具厂工作,家具厂因为“散乱污”被关停后我就失业了。当我在焦虑不安的时候,街道办上门跟我做登记,帮我推荐工作,现在在富森美家居做导购,工资比以前高了,工作环境也比以前好了。在这座城市生活感觉很温暖,有奔头。希望成都发展越来越好,也给我们带来越来越多的实惠。
市民胡启友:现在的生活是越来越好了,今年成都多了一个新险种——长期照护保险,从在报纸上看到这个消息到享受到这个政策只用了一个月,现在长期瘫痪的老伴有了1000多元的保险待遇,可以享受更好的机构照护服务,家里负担减轻了,我也更加放心。希望成都有更多的公园等公共休闲场地和各种各样的养老服务机构,让我们的老年生活更加舒心美好。
本报记者 徐璨 制图 曹劲松
新闻推荐
聚焦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 描绘游仙治水兴水新画卷 ——来自游仙区推进全国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点工作的报道
游仙区现有涪江、芙蓉溪、魏城河、徐东河等主要河流9条,全长236.67公里,被誉为“第二个都江堰”的武都引水工程贯穿全境,渠道总长352公里。2014年,游仙区被国家水利部确定为“河湖管护体制机制创新试...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