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座蜀山的斑驳背影

三江都市报 2017-06-15 07:52 大字
《灵岩山传》封面 资料图片彭忠富

青城天下幽,峨眉天下秀,剑门天下雄,夔门天下险。自古蜀地多名山,除了在山水江湖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青城等山外,蜀地还有许多隐藏于历史烟云中的名山。尽管其现在似乎藏在深闺人未识,但当我们耐心地梳理一番,却发现它们往往有着显赫的过去,其辉煌足以让我们仰视。

世间万物中,山川大地与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有记忆的、有故事的。只要我们愿意在一条河或在一座山下,安静下来,认真倾听,就会听见岁月流逝、建筑兴毁、春暖花开的声音。譬如灵岩山,地处都江堰之畔,空气湿润,沁人心脾。此山常年郁郁苍苍、云雾缭绕,薄薄的雾气从草叶上、花丛里、屋檐处、树冠间升起,整座青山掩映在云雾中、仙气缭绕,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若说自然环境,能跟灵岩山媲美的蜀山可谓不胜枚举。但于国人来说,往往更看重一座山的人文传承。青城山之所以名扬天下,在于它是文人墨客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练之地,是中国道教发源地之一。而灵岩山亦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文化圣地。“儒”以驰誉书林的灵岩书院为代表,“释”以始建于唐朝的灵岩寺、竹林寺为代表,“道”则以东岳庙和青城第五洞天为代表。客观地说,这样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三教合一之道场,已经殊为罕见。

四川作家王国平于2005年至2016年无数次登上都江堰灵岩山,感受大自然的造化神秀,叩问斑驳岁月中消逝的历史。十一年间,作者通过寻访各方故人、查询历史典籍,多渠道查源考据,对灵岩山的地理、历史、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王国平在最近出版的《灵岩山传》中,以独特的个人化视角,详细讲述了有关灵岩山几千年历史中所有标志性的人事物,用文字与图片保留了灵岩山的韵与美,赞美了灵岩山对文化传承的巨大贡献以及对文化生生不息的追寻,更描述了一桩桩发生在这座山上的动人往事。

本书包括《蜀山:山水总相忆,草木最关情》等四部分。第一部分描写灵岩山的地理自然之美,第二部分细述在不同历史阶段灵岩山的文化发展状况以及涉及到的名人轶事,第三部分重点详述国学大师南怀瑾与一代宗师袁焕仙的旷世佛缘,第四部分描写历史学家李源澄(乐山犍为人)在灵岩山创办灵岩书院,广邀名师进山授课,坚守办学的山中岁月。本书最吸引人之处在于那些文化名人与灵岩山的故事,譬如南怀瑾先生曾说,“灵岩山灵岩寺本来是个小庙,抗战时期,一群避难的文化界朋友都来到这里,包括冯友兰、钱穆、袁焕仙、贾题韬,都欠传西法师的情。”山不在高,有仙则名。灵岩山虽然没有出过什么神仙,但是高僧大德、名士学者却代代不绝,这就是灵岩山的幸运所在了。

山水总相忆,草木最关情。灵岩山以自己的广博胸怀接纳了这些五湖四海的人士,自然会在他们的人生中打上深深的烙印。为山河立传,实则是以山河为载体,讲述人的是非成败。本书装帧精美,书中配有大量关于灵岩山的景物、人物的珍贵图片资料,如1909年德国人拍摄的灵岩寺、1946年灵岩书院师生合影等,让读者得以窥探历史上的灵岩山之旧貌,体味一座蜀山的斑驳背影。

《灵岩山传》:王国平/著 鹭江出版社2017年5月出版 定价:39.80元

新闻推荐

两千年前那场戏

这是一场一个人演一个人的戏。演者,优孟,被演者,孙叔敖,是司马迁陈列在《史记》“滑稽列传”与“循吏列传”里的两个人物。这两个人的一场戏,既藏在古书典籍中,又传说在民间乡野里,书内书外,一样...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