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石羊春苔会

西南商报 2017-06-07 00:00 大字

韩文琴(四川都江堰)

古老醇厚的乡村风情,对久居城市的人来说,总是充满了神秘的意韵。

位于川西平原的老灌州,每年开春,各乡各镇便轮流开始了大小规模不等的灯会、庙会、春苔会。这些由远古农耕文化遗传下来的活动,不光是一次集中展现民俗风情的集会,更是一场传承悠久历史文化的盛典。

三月十五赶石羊。石羊镇位于都江堰河西平坝腹心。从汉晋时期起,就负有盛名,其时名竹瓦镇,清代乾隆年间,因掘出石羊,遂以“石羊场”命名。中心广场上,至今还伫立着三只巨大的石羊雕像。

石羊的春苔会,就是以石羊广场为中心蔓延出去,辐射于四周,形成一场盛会的。

提前数日,赶场前的热身就已开始。从成都、温江、崇州、灌县等周边汇聚过来的商贾小贩,早已提前进场,抢占有利地势,做好了交易前的准备。

而更多的是那些本乡的民间手工艺人,他们往往会在这个时候,将自己家世代相传的绝技展露出来,以示这门技艺还未失传。

极目望去,那些千姿百态的盆景花卉,做工精细的竹木器具,奇异飘香的各色小吃,以及玲琅满目的土特产,它们随灌青路一路摆来,延绵数公里,把赶集的人吸引得左右难顾。

沿路行来,人们不是被一些奇异的商品紧紧抓住目光,就是忍不住站在某个小摊位前不舍离去;不是忍不住买下一些稀罕物件,就是狼吞虎咽下满嘴香酥美食,那神情惬意极了。

站在用笋壳编制的锅盖前,我惊喜地大叫:“笠帽,笠帽。”惹得游人和摊主哈哈大笑。这锅盖的编制源自远古农耕时代,乡下家家户户土灶的大铁锅上都有一个。笋壳锅盖焖煮出来的饭菜别有种香味,因此,数千年过去,依旧是乡间灶屋里必不可少的用具。

而我最喜欢看的是舞龙灯、耍狮子。清一色红、黄、黑短装打扮的表演者,头上包裹着色泽相同的头巾,像是电影里那些精壮的习武者。当他们舞动起十多二十米长的巨龙上下翻滚,或者乔扮成狮子,在地上扑腾翻滚时,那神情更像是驰骋江湖的侠士了。

随着巨龙的上下翻舞,围观的人潮像波浪一样簇拥着一只只狮子,一条条巨龙涌来荡去;喧闹声、锣鼓声、尖叫声,整个广场陷入沸腾。而散落于四周的秧歌队、腰鼓队、旱船队,由远而近行来,撒下一路笑声,更像是一簇簇浪花妆点在广场四周。

定眼望去,你会发现这些技艺超群的队员,竟都是些熟悉的面孔。赵家的老爹、李家的幺爸、张家的大婶、杨家的幺姐。原来,他们都是石羊镇各村队的乡亲。此时,他们个个都像是身怀绝技的武功高人,穿梭在人群里,步履轻盈,身躯矫健,把河西人的风采展现得淋漓尽致。

早年间见识过一次闹元宵的热闹场面,对舞龙灯耍狮子这种传统活动一直不能忘怀。可这些年来,蜷缩在城市一隅深居简出,再无缘得见。虽说在城里一些交流会、博览会、展销会偶尔也会有戏班子表演,可两相差距太大。这些带有商业味道的表演,早已缺失了民间艺术的气息。

难怪我一承德诗友罗世红,年年春节,都要携带双老及家人,奔向全国各地的乡村小镇,去感受不同的民间文化,去体验不同的民风民俗。年前他咨询我成都何处能体验独特的川西民间生活时,我竟无语作答。现在看来,自己真是孤陋寡闻了。

春节期间,石羊镇的文友说起马祖庙会,因雨未能成行,很是遗憾。而今步入石羊镇的春苔会,不光体验到了浓烈的民风民俗,还有幸游览了马祖庙、金花寺,游览了黑石河沿岸的风光。迎着黑石河细微的河风,漫步在千亩银杏树下的林荫小道上,竟有了不思回城之心。

人世多纷争,何不留一份清闲与淡泊于人间最后的桃花源呢?

新闻推荐

江油籍作家王国平作品《灵岩山传》出版

本报讯(江宣)近日,由江油籍作家王国平所著、被誉为中国首部山岳传记的《灵岩山传》由鹭江出版社出版。据悉,这是著名作家王国平潜心钻研12年后,完成的一部以山为传记主人的非虚构作品。《灵岩山传》之...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

热门评论石羊春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