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赴一场春天的“会”

成都商报 2017-03-05 15:10 大字

主办:四川省档案馆 成都商报社

协办:成都市档案馆

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今天正是二十四节气中的惊蛰,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在以农耕为主的时代,进入农历的二月,就是农家开始忙碌的日子了。

正月里,我们逛庙会、闹元宵、赏花灯,都是换着花样玩,而进入了农历二月,各种各样的节会自然也有,但不再像正月里“纯玩儿”,比如在二月初二近郊新都的木兰会,以及半个月后大邑的春分会,都与农事活动相关。

只是如今从事传统农业的人越来越少,这些节会也在慢慢变化。所以,在这个春天,不妨抽空赶一次“会”,体验一下那些正慢慢走进历史的仪式吧。

【木兰会】

种子在这里耍朋友

作为一个客家人,木兰会这三个字每到二月就常常在我耳边响起。妈妈至今都还常念叨她七八岁时第一次逛木兰会的情形,二月初二这天,外公一大早就叫她起床,带了一些花菜、玉米等种子,步行十多里地来到今天位于新都区,距绕城高速不过几里路的木兰山。

妈妈说,她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多人。其实那个叫木兰山的小山包并不高,山路也很平缓,山顶有一座破破的小庙。二月初二,山坡上种的油菜已经开得很灿烂了,但上山的路上全是人,到中午时分,人更多了,大家就改从油菜田往山坡上走,这下田主人就着急了,站在田埂上大声呼喊,想阻止人群涌入油菜田。不过在人山人海的现场,这点声音谁又听得见啊?很快,木兰山漫山遍野都是人了。

妈妈被外公领着,好容易挤到坡上,外公赶紧把包里的布拿出来,摊开放在地上,再把种子往布上倒,然后就跟旁边的人吹牛聊天了。外公并不是来卖种子的,种子在地上摆一会儿,他就收起来,带着妈妈一边逛一边往回走。第一次逛木兰会,妈妈的印象就是人多,她最开心的是外公给她买了一串天鹅蛋。

种子在木兰会上“晒”一下,种出的庄稼就会好。这是妈妈告诉我的,当然她也是听别人说的。长大后,有一次聊到木兰会,我又问她,为什么种子拿去“晒”一下,种出来的东西就会又大又好?妈妈说,估计是有天公保佑吧。舅舅插了一句,“这个就是耍朋友嘛,各家把各家的种子拿去晒,种子也要耍朋友才长得好!”

我们家后来搬到城里,不需要种田,也不要种子了。在乡下的亲戚,如今也都是从种子公司购买种子,这些种子长势很好,就是不能留种,拿到木兰会上去晒也没用,留种的第二代产量明显降低,而且有些长得“爹妈都不认识”。

今年的二月初二,我陪妈妈又逛了一次木兰会,离小山还有几里路,道路就已经开始拥堵。于是我们下车步行,狭窄的村道两侧摆满摊点,吃的、用的、玩的都有,连汽车都在卖,就是很难见到摆种子的了。我们被人潮推着前行,最大的体验就是人好多啊。据说如今每年来逛木兰会的人有数十万人次,不过可以肯定,大部分人来这里并不为种子,而是为了“二月二,木兰会”这个习俗。(花椒)

蜀中花木兰往事

木兰会位于新都木兰镇木兰村木兰山,这几处皆因此地的木兰寺得名。木兰寺传说是为纪念元末明初抗元英雄“蜀中花木兰”韩娥而建,据清同治《新都县志》记载:木兰寺……明代有龙门塔及滚钟坡,后俱毁。到了清代,木兰寺被重建,迁居到这里的客家人发起举办节会,最初办的是文昌会,后来逐渐演变为种子交流会。

北朝民歌《木兰辞》是讲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出征的故事,这是一个文学作品,而韩娥倒是个真实人物。除新都外,阆中也有木兰乡,那里是韩娥的出生地。她生在元朝末年,三岁丧父,七岁亡母,寄养在成都叔父韩立家。十二岁时,天下大乱,叔母怕韩娥在战乱中受辱,让她女扮男装改名韩关保。她在战火中被起义军招入军中,因聪慧被军中千户罗甲收为义子。

韩娥在部队待了七年,她小心谨慎,总是迟睡早起,不卸衣甲,直到返回成都与叔父相认,她的义父和战友才知道这些年跟他们在战场上厮杀的人是一名女性。时人得知情况后,表彰其为“贞烈”,后来她嫁给战友、新都人马复宗,生一男两女。死后她儿子在当地修建木兰寺悼念。

木兰寺在明末清初几十年的战乱中毁掉,重建时已与韩娥关系不大。一年一度的木兰会实际上是当地客家人在开春后备耕备种活动的聚会。在农耕社会,庙会成为乡民进行必要的生产、生活用品交易的重要盛会。庙会期间,生活环境相对隔绝的村民也可以利用赶会的机会来采办货物,出售农产品。

据新都县志记载,木兰会在民国时期有种子、铁器、木器、竹器、棕丝、花草、果树、百货八大类。最有特色的是地瓜种,横竖摆几条道,有的农家不是拿来卖的,是专门拿去摆放的,叫“寄窝”——传说只要在木兰寺山上摆一下,地瓜就长得格外大。“寄窝”虽不足信,但人们喜欢赶庙会却是千真万确的。(蒋庆)

【春分会】

农耕时代的超市

春分,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民间有踏青、放风筝、簪花喝酒等习俗,被视为全年农业生产忙碌的开始。而以春分为由头,举办春分会,则是成都大邑县唐场延续了两百多年的惯例。农耕时代,一场唐场春分会,把天府之国的富庶与优越演绎得淋漓尽致。

“三州五县”的经贸盛会

唐场建场是在康熙年间。由于得天独厚的水陆交通条件,唐场逐渐形成了远近闻名的生产资料交易场所。到乾隆二年,在驻地客商和本地士绅的促成下,正式定于每年春分时节举办春分会,迄今已有280年的历史。怪不得在大邑,有“一新二唐三灌口”的说法,意思是大邑繁华的场镇,第一是新场,第二是唐场,第三是灌口(今悦来镇)。

从那时起,唐场春分会就成了辐射“三州五县”的经贸盛会。东面的新津、南面的邛州、西南面的大邑、北面的崇州以及温江、郫县、灌县(今都江堰市)乃至重庆、雅安、康定的客商都不辞辛劳,远道而来。

唐场历史上,曾有四座外地客商建造的会馆:江西会馆、湖广会馆、贵州会馆和陕西会馆。江西会馆主要经营匹头(布匹)、瓷器;湖广会馆主要经营珠宝玉器;贵州会馆主要经营药材、羊子;陕西会馆主要经营食盐、牛马等。

农耕时代的生产资料交易,是唐场春分会的主题。锄头、镰刀等铁器,龙骨水车、风谷机等木器,各种竹编、陶瓷……这些工业时代之前的农业生产资料和生活用具占满了唐场春分会的每一个角落。

如果说现代人发明了“一个屋顶下,什么都可以买到”的超市,那么唐场春分会也就是川西坝子的记忆中,我们自己的超市。这里没有屋顶,却可以完成农耕时代几乎所有的商品交易。

川流不息的昔日辉煌

唐场春分会的会期,通常是三至五天,最兴盛的时候达到十天。春分的前一天、春分的当天通常是在“唱大戏”,第三天沿袭唐场正月十五的习俗,“烧龙灯”。

据老人们回忆,唐场春分会最兴盛的时候,参会者超过十万人。今年84岁高龄的唐场老人万孝成,出生在唐场一户开茶馆的人家,自幼在川西坝子司空见惯的盖碗茶间穿行嬉戏。对唐场春分会的盛况记忆犹新,摆起龙门阵来滔滔不绝。

做生意的多了,当铺和钱庄生意也络绎不绝。当时唐场最有名的钱庄是刘氏家族的刘季珍开的同德钱庄和张进成、陈立阶合开的进立钱庄。存钱兑换,好不热闹。

客商川流不息,餐饮和住宿的行业想不兴盛都难。由于春分会的带动,唐场当地的美食蓬勃发展。从海参席到街边小吃,唐场的美食应有尽有。油酥面、白豌豆肥肠汤、清汤菌面、钵钵鸡、冷黄糕、酥锅盔、鲜花饼、米花糖、白雪糕……数都数不完。如今依然畅销的唐场谭大娘豆腐乳,当年就是唐场土特产中的佼佼者。旅馆业也异常火爆。老人们回忆:“当年兴旺的时候,连河坝里都搭起棚子当客栈哦!”

随着时代的变迁,唐场春分会虽不再热闹。但关于唐场春分会盛况的传说,至今流传在唐场的街头巷尾。

交易的神秘语言

在没有先进通讯工具的年代,交易的中间人使用一种神秘的语言,在卖方和买方之间传递消息。他们传递消息的核心是价格。

于是,一种被称作“袖笼子买卖”的交易方式应运而生。比如,某农户要在唐场春分会上买一头耕牛,不懂行情的他会按惯例去找一位中介。这种中介,在川西坝子被称作“编编匠”。意思是他有口若悬河的本事,经过他一番游说,足以把你“编”进去。“编编匠”和买方卖方交流时,最需要保守的商业机密就是价格。于是,和买方卖方沟通价格成了一门技术活。

旧时,人们衣着宽袍大袖,这给了“编编匠”可乘之机。谈个生意,他会拉着卖方的手,借助衣服袖子或者前襟的遮蔽,用对方能用触觉感知的手势,讨价还价。而站在一旁的其他人,包括买方,对他们沟通的内容都一无所知。更有甚者,可以一手拉着卖方,一手拉着买方,在中间赚取差额。到头来,买方卖方还要按照各自的交易情况,给他一份酬劳。

“袖笼子买卖”,后来成为当地方言中暗箱操作的代名词。

除了手势,暗语也普遍存在于专业的卖方和中介之间。万孝成老人是唐场少有的能讲交易暗语的老人之一。一到十的数字,被“幺按梭绍摆苗条犇巧奇”十个汉字或者读音“加密”。初来乍到的买方,即使直面卖方和中介用这样的暗语交流,也是一头雾水,不知所云。

唐场的历史上,除了春分会,还有三月二十八的阴差会、五月初五的龙船会、五月十三的圣会(纪念武圣人关公)、九月的行会(各个行业协会承办的会期)等。唐场的五老七贤们在谈论起这些会期的时候,言语间都充满了作为唐场人的自豪。(吴志维)

除了民俗活动

还有这些行会

以前的农人,终日劳作,一年中只有木兰会、春分会这样的民俗活动,不误农事,又能玩乐了一把。而城镇的手工业者也有自己的会:张爷会、蔡侯会、轩辕会……它们是以前的行会,只不过与木兰会、春分会相比,更早受到工业化影响。

翻阅民国时期县志,可见当时一个县有十多二十个行会。行会是当时小手工业、商贩等,为了立足社会,维护共同利益发起的。行会有自己的行规,共同之点是拜各自行业的祖师。每逢会期,由会首主持,求福保佑,饮宴议事,处理会务。成员之间的矛盾,由行会自行解决,俱不告官,保护了圈子利益。

【鲁班会】

鲁班本名公输班,春秋时期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汉代以后,鲁班的传说慢慢变多,并增加了许多夸张和神异的内容,他也由最初的巧木匠成了超级建筑工程师。成都建筑志曾记载,1892年腊月二十在成都湖广会馆举行的一次鲁班会,坐满了全城木工匠人,现场没有欢声,也无笑语,因为这一年市民募捐要在草市街修一座火神庙,这年的鲁班会也就是招标会了,最后以木匠刘三师闯席夺标告终,成为当时街谈巷议的事情。

【蔡侯会】

蔡侯指的是造纸术发明者蔡伦,他也因此被奉为纸神。造纸艺人奉蔡伦为祖师,在四川,夹江是著名的纸乡,纸坊众多,农历八月正值新竹未沤好、旧料已用完的闲暇之期,造纸艺人便集资办蔡侯会,蔡侯庙内内张灯结彩,唱川戏,演木偶,十分热闹。大家或杀猪宰羊,举家欢庆;或携带礼物,探亲访友。

【轩辕会】

轩辕氏即传说中的皇帝,相传他制衣冠、建舟车、制音律、创医学等,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始祖,也是纺织业的宗师。有意思的是,开染坊的则供奉梅福、葛洪为行业祖师,两人合称“梅葛二仙”,传说是这两人发明了布匹染色。大部分的行会活动,不外是焚香祭祖、演戏酬神、聚会交流,而轩辕会还要举办物资交流盛会,大力推销各种纺织产品。(肖飞)

新闻推荐

击鼓催征程 奋战“开门红” 开年以来,全省各市州抓早动快,竞相发展——一天之内

●2月27日,全省2017年第一季度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项目与数字●1952个重大项目同时开工,总投资7869亿元击鼓催征程,奋战“开门红”。开年以来,撸起袖子加油干成为各市州的工作常态。围绕贯彻落实省...

都江堰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都江堰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