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
【核心提示】
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这是成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为之奋斗的发展定位。实施“产业倍增”战略,加快构建高端化的产业格局,成都必须进一步突出都市现代农业的基础地位。
肩扛 “龙门山脉猕猴桃”品牌大旗,成都猕猴桃“高调”出击国际国内市场,无疑是成都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充分国际化的真实写照。
到四川,亲口品尝世界最佳种植区的优质猕猴桃,感受龙门山脉的生态田园风光,体验成都的新农村建设新风貌……今秋的成都,将借“龙门山脉猕猴桃”之名,再次吸引世界的目光。
9月13日,由成都市人民政府、中国果品流通协会主办的“2012中国·成都国际猕猴桃节”将在位于都江堰市的成都西部农产品交易市场拉开帷幕。来自都江堰、彭州、蒲江、邛崃等地的优质猕猴桃将竞相亮相,共同展示具有成都特色的“龙门山脉猕猴桃”之美。
从上海、厦门到天津、北京,再到香港、印尼……本届成都国际猕猴桃节,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蒲江县四地政府将抱团合作,成都猕猴桃“大军”将舞动“龙门山脉猕猴桃”的品牌大旗,主动出击国内国际市场。
迈步国际市场,叫板世界优秀品牌,成都底气何在?
让世界品尝成都味道,一颗猕猴桃如何实现产业“裂变”?
生态化、有机化、特色化、品牌化、加工化……近年来,成都市委、市政府将猕猴桃产业作为全市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重点推进,坚持“以工促农、以贸带农、以旅助农”的思路,加快完善猕猴桃“农工贸一体化、产加销一条龙”的产业化链条,推进集约化发展,在邀请“世界品尝成都味道”的同时,正大笔挥洒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的成都实践。
□刘莉图片由成都市农委提供
结缘猕猴桃的成都本能
与猕猴桃结缘,似乎是成都这片温润之地的“本能”。
海拔800—1500米之间的区域,全年无霜期280天以上,土壤湿润需水量高,生态环境优越……沿龙门山脉一线,是世界公认的猕猴桃最佳种植区。成都的猕猴桃成熟期在8—11月,而新西兰和南非等其他猕猴桃主产区的果实成熟期则在4—6月,形成了漂亮的时间剪刀差。
然而,大自然赋予的特殊禀赋,并不足以令一颗猕猴桃“裂变”成一条产业链,也难成为新西兰最大的猕猴桃企业ZESPRI频频派技术人员入川的全部原因。
剖析成都猕猴桃的发展模式,良好的产业基础与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必不可少。
早在80年代,都江堰便成功引种海沃特猕猴桃,成为全国最早人工栽培猕猴桃的地区之一。此后,都江堰在猕猴桃领域创造了多个全国领先:
1999年,引种红阳猕猴桃成功;2002年,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猕猴桃生产技术规程》;2003年,成立全国第一家经营性产业合作社;2006年,率先探索“广招小业主,共建大园区”的发展路子;2007年,诞生全国首个通过EUREPGAP(欧洲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和CHINAGAP(中国良好农业操作规范)“双认证”的农产品基地……
“今年,我们将建设占地2634平方米的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都江堰市农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上半年,四川伊顿农业科技开发公司已建成一条果酒灌装生产线,猕猴桃产业园区建设项目、青城山猕猴桃气调库建设项目正在编制可研报告。
这位负责人还表示,都江堰将进一步加快猕猴桃标准基地建设,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持续完善监管体系、贮藏体系和营销体系,抓好“伊顿”等重点企业发展,着力将“红阳”等高端品种打造为成都农产品开拓国际市场的“排头兵”。
都江堰的影像只是成都猕猴桃从无到有、由零星种植到规模发展再到形成完整产业链的一个缩影。
目前,成都市猕猴桃种植面积近22万亩,形成了红心、绿心、黄心三色品种搭配,集科研、推广、种植、销售、包装、加工为一体的猕猴桃产业链初现,产品畅销北京、上海等国内高端市场,并出口到欧洲、美洲、日本、中东等国家和地区。
根据规划,到2015年,成都市将按照国际标准打造25万亩高品质猕猴桃基地,形成年总产量25万吨的规模,其中有机认证、CGAP\GGAP(中国\全球良好农业规范)认证的猕猴桃15万亩左右,水果优质率达到80%以上。
“1+N”现代经营体系的成都模式
“这里有全国唯一的、最大的猕猴桃基因库,已经建立科技研发核心区及示范区1200亩,在全球范围内引进品种82个,开展了近200平方公里的 ‘龙门山脉猕猴桃\’资源调查,收集保存了42份野生品种资源!”在成都,一流的科技研发队伍、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多个品种、一整套标准化集成技术基因库,搭建起“成都造”猕猴桃占领高端市场、走向全球的“绿色通道”。
一个“1+N”模式开创的现代经营体系正显现威力:“1”是指万亩有机猕猴桃产业园,“N”是指多个支撑平台:龙门山脉特殊地理优势平台、成都市猕猴桃协会协调平台、基因库科技转化平台、“土地银行”土地流转平台、农技专业服务队服务平台、多业主投入独立经营平台、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MNCEO)管理平台、现代农业金融支撑平台等。
借力“1+N”,都江堰、彭州、蒲江、邛崃等地采取“专业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构建起企业与农民完全利益共同体——果园建设由业主投入,社员用土地或其他生产要素入股,除去分红外,农民在园区打工还有不菲收入。
产业链还在不断延伸。目前,成都唯一一个集展示、技术研发、培训的猕猴桃工程中心已在蒲江落成;都江堰已先后建成猕猴桃气调保鲜库近1万吨,一般性冷藏库约5000吨;邛崃规划建设年加工猕猴桃5000吨,实现销售收入3亿元的加工基地,并将引入以提取抗坏血酸(VC)等猕猴桃相关附属产物为代表的企业。
以“统一标识、统一包装、统一品牌,走高端、走国际化道路”为目标,2009年,成都猕猴桃协会成立,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为提升猕猴桃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和市场竞争力,协会先后出台了《鲜果采摘标准》、《园区托管规程》等规章制度,为会员提供品牌、技术、市场、管理、劳务等全方位服务,一改以往各自为政、散乱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
目前,成都已有11家企业(合作社)取得了中国有机转换认证,13家企业(合作社)取得了CGAP\GGAP(中国\全球良好农业规范)双认证,3家企业(合作社)获得了出口基地备案,认证总面积在5万亩以上。
“龙门山脉猕猴桃”的成都智慧
一颗猕猴桃,蕴含多少经济价值?
2011年农业部和浙江省政府联合主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品牌大会上,成都捧出的“都江堰猕猴桃”和“蒲江猕猴桃”成功入围 “2010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身价评估分别为9.27亿元和8.66亿元。
土地里长出“金娃娃”,品牌之功不可忽视。
叫响猕猴桃品牌,占据产业制高点,都江堰形成了品牌保护“八统一”原则,即统一生产管理技术和标准、统一基地管理、统一投入品和生产物资监管、统一收购时间、标准及价格、统一产品外包装、统一产品销售质量标准和价格、统一贴牌销售、统一对外宣传。
打破地域限制,抱团搏击,一场更大范围的品牌战役正在成都全市范围内打响,“龙门山脉猕猴桃”公共品牌商标应运而生。借鉴新西兰经验,成都对分散的品牌力量进行整合。目前,成都已有13家企业获得该商标使用许可,德阳、绵阳的一些企业也已汇入旗下。
随着品牌的打响,销售渠道也在不断拓宽。
都江堰与上海亲密合作,组织各猕猴桃生产企业和主产乡镇先后参加了“猕猴桃产业振兴之路”、“上海—成都沙龙”、上海招商会和金秋农产品展销会等,将承载着都江堰10万果农致富梦想和感恩情怀的猕猴桃源源不断地送入上海本地超市。
把生意做到全球去,蒲江正积极开展对外合作,通过与新西兰ZESPRI、美国DOLE公司等全球最大的果品企业合作,共同构建了覆盖全球的猕猴桃营销网络和产业高端发展战略构架。
引领产业走向高端,成都还积极引导猕猴桃企业进军资本市场。让人欣喜的是,位于邛崃市的四川三甲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正式在天津股权交易所挂牌交易,成为成都乃至全国猕猴桃行业第一家挂牌交易股权的企业。我们相信,在成都,这样的企业会越来越多。
新闻推荐
——科学发展·四川实践与启示(二)□本报记者王沛胡彦殊在四川昂首进入GDP两万亿元俱乐部的成绩单中,有两个数字特别引人注目。22.3%,2011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3%,增速比全国平均水平...
都江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都江堰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