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将大幅度提高2015年 成都实现同一区域城乡低保标准统一

成都日报 2011-03-18 01:02 大字

记者昨日从成都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获悉,成都市日前出台《关于做好全域成都统一户籍后民政有关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5年内,逐步实现同一区(市)县统一城乡低保标准;从今年5月1日开始,分区域逐步统一“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意见》充分体现城乡居民平等的原则,将逐步消除附着在户籍上城乡困难群众保障水平的差异,使农村居民能够与城市居民共同享有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

关键词:低保标准

到2015年底前,全市分区域统一城乡低保标准

因低保群体涉及范围广、人数多、资金需求量大,《意见》提出,暂不具备条件的区(市)县,按城镇建成区范围和城镇建成区以外区域分别确定统一的低保标准。2011年至2014年,城镇建成区以外区域低保标准每年分别达到城镇建成区低保标准的65%、75%、85%和95%,到2015年底前,全市实现同一区(市)县统一城乡低保标准。

据介绍,低保标准是根据维持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费用,并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燃气)以及未成年人的义务教育费用进行综合确定的。目前,成都市有城乡低保对象近22万人,其中农村低保对象14万余人,城市低保标准目前为家庭月人均收入245—315元,农村低保标准为家庭年人均收入1720—2420元。以此折算,城乡统一低保标准后,成都农村居民低保标准将大幅度提高56%—78%以上,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0年全市财政支出城乡低保金近3.7亿元,全市实现同一区(市)县统一城乡低保标准后,每年将新增低保资金近3亿元。

关键词:“三无”人员

“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分圈层逐步实现同区域城乡统一

《意见》提出,从今年开始,成都市将逐步统一同一区(市)县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所谓“三无”人员,是指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由国家从吃、穿、住、衣、葬(教)等各个方面对其进行保障,维护其合法权益的城乡居民。

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在综合考虑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物价指数高低、“三无”对象人数和当地财政支出压力等因素后,《意见》提出了从2011年开始分圈层、分批次地推进实施。从今年5月1日起,锦江区、青羊区、金牛区、武侯区、成华区、高新区实行同区域统一城乡“三无”人员供养标准;今年7月1日起,龙泉驿区、青白江区、新都区、温江区、双流县、郫县实行;今年10月1日起,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大邑县、蒲江县、新津县实行。

据介绍,成都市目前有城乡“三无”人员近2.7万人,其中农村“三无”人员2.5万余人,市财政年支出城乡“三无”人员供养资金约0.85亿元。全市实现同一区(市)县统一“三无”人员供养标准后,成都市财政每年支出约1亿元资金。

关键词:士兵安置

5月1日起,统一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标准

《意见》提出,从今年5月1日起,成都将统一全市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补助标准。对成都市农村入伍时没有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地使用权的退役士兵,享受同期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标准;对入伍时系成都市农村人口的义务兵或士官,入伍期间凡土地被征占,其补偿标准低于当年度城镇退役士兵自谋职业一次性补助标准的,差额部分由当地政府给予补足。

同时,从今年5月1日起,成都市将按圈层统一同一区(市)县城乡义务兵家庭优待政策。据介绍,根据成都市义务兵优待金标准调整原则,即“以成都市城市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为基数,各区(市)县根据自身所处成都市不同经济圈层位置,按照一定比例确定优待金标准”,各地按照已确定的一、二、三圈层义务兵家庭优待金标准分别实现统一。

关键词:民主选举

城乡自由迁移后,居民可在居住地参与民主选举

为了依法保障城乡居民在居住地及户籍所在地享有同等的选举权、被选举权和民主管理权利,《意见》明确,村(居)委会换届选举中,在居住地居住一年以上的居民,本人自愿放弃户籍所在地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由其户籍所在地村(居)委会出具相关证明,本人向居住地村(居)委会提出书面申请,纳入居住地村(社区)选民的登记范围,参与村(居)委会的民主选举,并参与村(社区)事务民主决策、管理,对村(居)务公开实施监督。(本报记者)

新闻推荐

县级党校建设座谈会在蓉召开 李春城会见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一行

本报讯(记者李影)昨日,县级党校建设座谈会在成都市委党校召开。中央党校副校长张伯里率中央党校调研组出席座谈会,并听取相关情况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李春城会见了张伯里一行。市委常委、组织部...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