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浓于水无私援助 心怀感激感恩同胞台湾同胞无私援助我市灾后重建
漂亮的学校里重新回荡起朗朗的读书声,孩子们异口同声地说:“感谢台湾的叔叔阿姨为我们修建了新学校”;新建的小区里到处挂着写有感恩之语的横幅,感谢的是台湾同胞血浓于水的无私援助——“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台湾社会各界以及台资企业对成都市积极捐助,大力支持成都市灾后重建,展示出两岸血浓于水的同胞深情。
“爱心家园”
凝聚一片爱心
沐两岸之情共创人间和谐,感同胞之恩重拾家园梦想。2011年1月12日,台湾同胞捐建四川灾区的重大项目——都江堰“台湾爱心家园”落成典礼举行。天空虽然飘着雪花,但现场的氛围却是异常热烈。
“我分到的房子有78平方米左右,房子的格局和质量都很满意。现在,我们全家已经在新房里住了10多天了,十分舒适。如果不是台湾同胞的爱心,我们春节不会在这么漂亮的新房里过年!”在“台湾爱心家园”落成仪式现场,分到了爱心家园7栋3单元2号房的吴峻峰告诉记者。“以前,我们家住在都江堰紫东社区米市坝,是上世纪80年代的红砖房,”吴峻峰说,老两口和25岁的女儿挤在一起住。由于老伴失明早就退休在家,地震后,他看着危房,对未来一度失去信心。而现在,搬进新房的他已经两次宴请宾客,邻居们也都住进了新房。
“台湾爱心家园”是“5·12”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由全国台企联发起,台资企业会同台湾同胞爱心捐建的都江堰灾后重建安居工程。该项目位于都江堰市灌口镇外北街延伸段,建筑面积为60092.49平方米;共14栋楼31个单元,住宅平面布局为一梯四户,居民住户总套数为744套;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8度设防。该项目总投资约1.2亿元人民币,台资企业和台湾同胞共捐资8997万元人民币,不足部分由都江堰市政府筹集;都江堰市国有资产投资经营公司作为项目业主全面负责。该工程于2009年11月18日正式动工,2010年9月29日竣工验收合格,2010年10月9日开始分房。
新建小学
建起一片希望
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传来朗朗的读书声;美丽的校园里,学校教学区呈两组弧线布局,通过连廊相连——这就是记者日前在都江堰市新建小学看到的。
据该校捐建方——台湾顶新国际集团的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顶新新建小学由顶新集团捐资2400万元人民币修建,学校的电脑、家具等教学设施、设备由台资企业捐赠。该校于2008年9月20日奠基,2009年9月1日交付使用。顶新新建小学占地近50亩,有各类教学及办公用房93间。其中普通教室36间,每个教室面积69平方米。除了普通教室,还有多种功能的专用教室及公共教学用房33间;行政办公室和各类生活用房24间。全校可容纳1620名学生就读;原都江堰新建小学、都江堰紫东街小学师生都迁到了这里。
“新的学校从校园设计、建设施工,均严格按照8级抗震、9度设防的要求执行。建筑213根柱基中有189根由原来的1.8米至2米深加深至3.6至4.1米深;基柱箍筋也加大密度,增加钢筋与混凝土量,学校建筑独立基础都放置承载粒石层,这样使学校建筑物坚如磐石,防震能力大大增强。”该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记者在顶新新建小学看到,新建校园的建筑以中轴线为中心呈对称配置;凸出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结构线条设计不仅使建筑更加坚固安全,更使立面生动;而坡屋顶的造型体现了川西传统建筑的元素,同时符合都江堰景观规划的要求。
“我喜欢这个新学校,感谢台湾的叔叔阿姨为我们建起新校园!”“新学校又大又漂亮,我们都喜欢!”该校四年级的一群学生围着记者纷纷表示。
无私援助
交流合作更加广阔
记者了解到, 2008年发生特大地震之后,台湾同胞情系四川灾区,大力支持和参与四川灾后恢复重建。据统计,四川省共接受台湾各界捐款及捐建灾后重建项目资金合计13.2亿元人民币,捐赠物资超过2亿元人民币,捐建项目近200个,主要集中在灾区中小学校、卫生院、民居等民生项目。
地震发生后,四川省采取多种措施,动员各方力量,积极营救被困地震灾区的2897名台湾游客,并努力帮助在川台资企业恢复生产。而随着交流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尤其是在抗击地震灾害和推进灾后重建进程中,广大台湾同胞与四川人民所凝聚的同胞爱、手足情,更为四川与台湾间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更强劲的动力。本报记者 袁弘
新闻推荐
努力把灾区建成灾后经济振兴的示范和样板 葛红林赴都江堰崇州调研工业集中发展区建设进展情况
本报讯(记者黄颖)目前,成都市灾后重建任务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不断加快推进灾区发展振兴,让灾区群众在住上好房子的基础上过上好日子。昨日,市委副书记、市长葛红林在都江堰市和崇州市调研...
都江堰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都江堰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