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保护产生积极作用 成都野生大熊猫增至73只
说起大熊猫,成都人有种自豪感,而国内外游客也把成都和“熊猫故乡”划上了等号。在成都大熊猫基地,可以见到全世界最多最全的大熊猫,而野生大熊猫的数量也在成都几何级增长。
根据国家林业局第四次大熊猫调查结果(2015)显示,成都市共有野生大熊猫73只,相比第三次大熊猫调查(2003,40只)和第二次大熊猫调查(1985,29只)结果分别增长82.5%和151.7%,远远高于全国增长水平(16.8%和67.3%)。对此,成都林业园林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处长靳敏表示,成都的生态保护对野生大熊猫的就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近年来成都在生态保护工作上的加码,也让他“很看好成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继续稳步提升”。
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环境
成都先后规划4个自然保护区
“近年来,成都在做好大熊猫迁地保护的同时,还致力于保护大熊猫栖息地环境,积极做好大熊猫就地保护。”
靳敏解释,迁地保护是指把生存和繁衍受到严重威胁的物种迁出原地,移入动物园、濒危动物繁育中心等,进行特殊的保护和管理。就地保护是指把包含保护对象在内的一定面积的陆地或水体划分出来,进行管理和保护。“就地保护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中最为有效的一项措施,是拯救生物多样性的必要手段。”
而建立自然保护区,是就地保护的主要措施。
“为保护成都市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植物及其栖息地,防止人类活动可能造成的影响和破坏,成都市先后规划建设了4个省级以上‘森林及野生动物保护类型\’自然保护区。”靳敏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分别是四川龙溪-虹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白水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四川大邑黑水河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030.81平方公里。”
靳敏指出,这四个自然保护区不仅是邛崃山和岷山两大山系大熊猫种群进行基因交流的关键性走廊带枢纽,也是保护这两大山系的大熊猫、金丝猴、羚牛、雪豹等珍稀濒危动物及其栖息地的关键区域。
建立监测系统开展武装巡护
确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安全
而野生大熊猫及其栖息地的全面保护和管理,并不是划几条生态红线那么简单。
靳敏介绍,为了实现保护的精准化和差异化,成都组织开展了多次生物多样性资源调查。“摸清家底是开展保护的重要内容,唯有‘知己知彼\’,才能实现保护的精准化、差异化。”
在此基础上,成都还在4个自然保护区内初步建立起红外线监测系统,目前还在建设智能化实时监测体系。他透露,今年内,成都就将完成自然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监测数据库建设及红外线相机监测实时传输系统建设,“这对进一步掌握保护区野生动植物生存变化、人为干扰等状况将起到积极作用”。
此外,成都对于生态破坏行为的处罚也十分严苛。靳敏介绍,多年来,成都相关部门会不定期联合开展大熊猫栖息地武装巡护,确保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安全。“对于破坏野生动植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成都一直保持着严厉打击的高压态势。”
看着野生大熊猫的数量、种群在自然保护区内成倍增长,靳敏感叹,成都保护生态的一系列措施,对野生大熊猫的就地保护产生了积极作用。
成都生态保护继续加码
“看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继续稳步提升”
近年来,在大熊猫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上取得突出成绩后,成都还将在生态保护上继续加码。
2016年4月8日,中央财经领导小组提出由四川牵头,甘肃、陕西配合,统一建设中国大熊猫国家公园。2017年4月,《大熊猫国家公园体制试点方案》印发,大熊猫国家公园面积为2.7134万平方公里,其中四川园区占地20177平方公里。
稳定大熊猫繁衍、维护生态系统完整性和原真性、探索生态文明建设新模式、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这四个目标,无一不与生态保护相关。
而成都在大熊猫国家公园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靳敏告诉成都商报记者,“成都片区的划界面积为1464.38平方公里,成都市大熊猫栖息地约85%面积已纳入其中。”他表示,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推进过程中,成都积极配合,目前已按期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划定范围内人员、资产的调查、核实,也完成了大熊猫国家公园(成都片区)划界暨功能区分区。
在日前召开的市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中,成都也提出要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战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山水林田湖城生命共同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把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维护国家生态安全放在生态文明建设首要位置。
成都在生态保护上的重重加码,让靳敏很期待野生大熊猫未来在成都的繁衍生息,“看好成都野生大熊猫的种群数量继续稳步提升。”
成都商报记者 尹沁彤
新闻推荐
在大邑县沙渠镇边上,东岳花苑小区格外醒目,因为产业发展需要,沙渠镇的这个万人安置小区,集中了当地近半的人口,可以说这个小区...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