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四大理念 区县提升防控战斗力
——成都打造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二)
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是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长期性的系统工程,参与的元素多,持续的时间长。在积极推进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过程中,成都市及其各区(市)县积极作为,树立预防为先、主动作为、长远发展、创新发展的理念,改变“防控滞后”的状况,实现由“事后防控”向“超前防控”转变,鼓励围绕各种制约防控体系建设的瓶颈问题、人民群众关注的治安热点难点问题展开攻坚,推进治安防控机制变革,把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做深做实做细,促进整个体系建设持续、稳定、有效发展,不断提高防控效能,最大限度地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现实战斗力,以最小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
在此过程中,涌现出一大批具有借鉴意义且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创新做法。
□杨金忠 王丰昌
成华区
大联动大防控大平安
成华区通过研发一套信息系统、建设一个联动调度指挥平台、打造一支综合型队伍、完善一套运行机制,着力构建平台联动化、系统智能化、区域可视化、信息动态化、考核在线化的“大防控”体系,初步形成了“系统功能更完善、运行机制更流畅、决策指挥更灵活、专群队伍更紧密、研判预警更常态”的治安立体化防控格局:
初步建成集通信、计算机、网络、地理信息系统、视频监控、数据库与信息处理等多技术为一体的中央指挥系统、“大数据”云计算中心等。
建设“大联动调度中心”,实现集综治维稳、应急、公安、城管、网格等功能于一体的指挥协调“大统筹”、社会服务“大集中”。
强化力量支撑。整合110治安巡警、城管执法、应急救援、社会组织等力量,实现管理资源“大整合”;以公安、城管等为主体,以网格员、社区干部、楼栋长等为依托,实现大发现、大联防、大处置的“大巡防”;加强公安、城管、房管、广新、质监、工商等联动单位与各方力量整合,实现集中资源、集中力量、重拳出击的执法“大联动”;促进群防群治“大参与”。
武侯区
“一三二”工作法管理流动人口
武侯区积极创新“一三二”工作方法,即实现一个转变、依托三个支撑、突出两类管控重点,以进一步提升新形势下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工作能力和水平为关键,打牢立体化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基础。
实现一个转变。创新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向购买社会化服务转变。
依托三个支撑。工作机构支撑,建立起流动人口服务工作“办、站、点”这一基层组织架构,确保了流动人口服务管理工作长效性;网格化服务管理支撑,以网格化服务管理为依托,以社区民警为业务主导,实行社区警务、网格化管理、社会组织联动对接,达到“公安主导、社会多方参与”;信息化支撑,投入专门资金、依托各种信息手段,做到“采为集”、“集为用”、“用为效”。
突出两类管控重点。针对全区流动人口结构层次多元化,特殊流动人口群体多的特点,以狠抓少数民族、境外流动人口管控为重点,创新“以外管外”工作模式,切实做到“底数清、情况明、来去知晓”。
青羊区
大力打造信息化网格平台
青羊区大力打造信息化网格平台,探索形成了具有青羊特色的社会治安防控新局面。
积极构建常态化分类防控体系,坚持点线面结合、网上网下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方式,实现“三防”常态化;建立全域覆盖防控网,公安部门采取24小时全天候车巡与步巡结合、隐性与显性互补、点线面策应,提升见警率、管事率;搭建群防群治网,着力创建了平安网格、平安社区、平安街道、平安单位,形成了共筑平安的良好局面。
同时,科学建立扁平化警情处置机制。区公安分局推行“有警接警、无警巡逻、点对点指挥”的动态巡逻处警模式,设立了集值班接警、勤务指挥、信息研判、路面巡防四位一体的勤务指挥室,将传统巡防与科技有机结合,实现防控质效的极大提升;区公安分局对重点人员,依托公安警务平台、情报系统,实时研究其行动轨迹,实行“积分预警、动态管控”;依托专职巡防队伍和监控值守力量,按照发案情况、巡防等级,加大对全区整个社会治安形势的驾驭。
金牛区
“大调解”维护“第一道防线”
金牛区探索实施多元化纠纷化解机制等措施,全面提升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和水平,充分发挥“大调解”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第一道防线”应有的作用。
金牛区在区人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设立区“大调解”协调中心。并设立人民调解指导中心、行政调解指导中心和司法调解指导中心,三大调解指导中心合署办公,最大限度地实现了由部门单一化解向社会多层级化解矛盾纠纷的转型。
搭建“三调联动”工作平台。建立了司法调解指导中心、人民调解指导中心和行政调解指导中心三大调解联动,收案、分流、调解一体化服务的金牛区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平台。
建立“一庭三所联调”工作机制。构建起人民法庭、司法所、派出所、律师事务所(法律服务所)四位一体的纠纷解决体系,搭建起“一庭三所联调”工作平台。
强化行业调解。金牛区在容易发生矛盾纠纷、有调解职能的部门即区房管局、市交警二分局、区人社局、区卫生局等建立了专业大调解组织。
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
管人为核心规范工地管理
在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大型工程建设、高端住宅建设极其频繁和活跃的背景下,天府新区成都直管区明确了“以人为核心,以事为中心”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思路,在全省首创特色鲜明的“1143”建筑工地治理机制,并率先在“西部博览城”项目同步推开。
“1”,即建立一个党支部。在西部博览城建筑工地建立临时党支部,统筹管理在工地务工的党员。“1”,即搭建一个中心。依托“6411”网格信息系统平台,搭建“西部博览城建筑工地立体化防控中心”,全面负责该工地立体化防控体系的建设、管理。
“4”,是落实“四项举措”。即工地管理网格化、民工管理规范化、安全防范常态化、问题处置前端化,并按照职能职责成立相应服务管理办公室,制定制度、配备人员。
“3”,是实现“三无”目标。实现对建筑工地务工人员统计无遗漏、监管无死角、管理无盲区,确保工地务工人员登记率达到100%。
大邑县
创新推进视频监控系统建设
针对农村小城镇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中存在的资金短缺、力量整合不够、综合效应发挥不足等问题,大邑县大胆探索了“统筹规划、以租代建、租金共担、资源共享”的“安仁模式”,实现了政府统一规划、企业投资建设、政府长期租用、各方共同使用。
“安仁模式”核心是以租代建,这其中,安仁镇省下建设费用;相关的运营商收取租金;按照“谁受益、谁负责”的原则,租金支付采用“1+N”的办法:安仁镇政府负责给重要交通要道、公共区域的点位租金,其余由相关村社、单位“众筹”,小钱汇聚成大钱——实现多赢。
目前,“安仁模式”正在大邑全县推广。
与此同时,大邑县在创新推进公共安全视频监控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在全县新建、改造监控点位1700处,精心构建了治安复杂区域、交通干线、农民集中居住区治安防控网,初步探索形成了集数字警务、数字交通、数字城管、数字政务为一体的新型信息化治理模式,促进全县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的再提升。
新闻推荐
□栾静农家书屋是为满足农民文化需要,在行政村建立的、农民自己管理的、能提供农民实用的书报刊和音像电子产品阅读视听条件的公益性文化服务设施。每一个农家书屋原则上可供借阅的实用图书不少于...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