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蜀之望县展新颜 统筹城乡结硕果

四川农村日报 2015-12-01 00:12 大字

大邑县金星乡花溪谷。

建设中的安仁镇王林盘“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

整治后的龙凤小区。

2015年大邑县统筹城乡工作纪实(下)

□冯晓刚

2015年,大邑县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

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省委、市委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决策部署,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统筹发展”工作主基调,奋力开拓创新,全力推进改革,积极促进城乡在规划布局、要素配置、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生态保护等方面相互融合共同发展,扎实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和农民集中居住区管理机制创新等重点工作,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迈出新步伐,工作取得丰硕成果。

“香林实践”典型引路 分类推进“小组微生”建设

粉墙黛瓦,青石灰砖,红色铁门,外墙上装饰了鱼鳞形、花朵形、铜钱形的什锦瓦花窗,这就是正在做收尾施工的大邑县安仁镇王林盘“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现场给人的印象,除了之前破旧的房屋变成了具有川西民居特色的 “乡村别墅”之外,王林盘的山水田园风光依旧。这也是大邑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香林实践”后的又一典型形象。

据悉,大邑县在推进“小组微生”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在规划设计中,将川西民居的形态、巴蜀农耕文化的文态、现代都市农业的业态和川西林盘的生态有机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美景。该县为规范和指导全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先后出台了《关于推进小规模、组团式、生态化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 “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补充规定的通知》等文件,从规划建设、建筑风貌和外装、绿化建设管理、社会管理等方面进一步规范,努力建立健全全县“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建设、管理“七大机制”。获得广泛点赞的苏家镇香林村 “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经验“香林实践”就是典型代表。

按照试点先行、典型引路的原则,大邑县在总结“香林实践”经验基础上,结合统筹城乡综合示范镇(片)、十万亩粮经高产示范片、林盘整治、土地综合整治和幸福美丽新村等项目建设,分类推进斜源镇、安仁镇、王泗镇等9个乡镇21个“小组微生”新农村综合体“建改保”建设。预计到年底,全县至少新建成9个“小组微生”项目。

落实四项举措 全面提升农集区管理水平

“咱们小区本来就依山傍水,现在整治后更是漂亮,晚上还可以在小广场上健身休闲,其它村的村民都羡慕得很哦。”近日,笔者来到青霞镇龙凤小区,只见40厘米高的蓝色栅栏将草坪与道路分离,墙面洁净清爽,道路平整干净,停车棚、宣传栏、活动设施等应有尽有,整个小区给人清爽整洁的感觉。据介绍,今年以来,大邑县按照“政府引导,村(社区)两委主体、广泛动员、居民自治”的原则,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为突破口,通过“分类实施、示范带动”方式,狠抓农民集中居住区自治管理组织机构搭建、自治管理制度完善和自治管理费用筹集机制建设,初步形成了农民集中居住区常态化管理格局。

其一是建全组织领导、督查考核和督查考核三大机制,强化组织保障。该县成立了县乡两级农民集中居住区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和下发了《农村新型社区(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散居林盘(院落)管理水平专项整治的实施方案》,指导各乡镇(街道)高标准严要求全面实施整治。还成立了联合督查组,采取每周督查两次的方式对各农民集中居住区专项整治情况进行现场督查。将该项工作纳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目标考核,考核验收结果纳入各乡镇 (街道)年终目标。

其二是区分三种类型,分类实施自治。针对全县山、丘、坝农民集中居住区在区域位置、建设方式、建设规模等不同特点,分三种类型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自治管理。对入住规模在100户以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引导以群众自治或委托村(社区)代管方式对小区实行自治管理;对入住规模在100—300户以内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引导因地制宜采取群众自治或成立物业管理中心方式进行自治管理;对入住规模在300户以上的农民集中居住区,引导以市场化方式引进物业管理公司进行管理。

其三是抓好三个典型,促进示范带动。分别选取山区花水湾镇天宫小区、丘区青霞镇龙凤小区和坝区苏家镇香林小区作为县级示范点,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引导全县农民集中居住小区在规范搭建示范小区自治组织机构、完善示范小区自治管理制度、创新示范小区物管费用筹集机制等方面逐步构建常态化管理机制。苏家镇香林村 “小组微生”幸福新村通过建立倒算帐方式,将小区全年物管费用支出进行总测算,再根据小区户数和户型分摊到每户进行收缴,提升了新村居民参与的主动性,为全县农村小区管理走出了一条新路子。

其四是实施一项整治,打牢长效基础。以农民集中居住区基础设施和环境卫生专项整治为突破口,实施了小区内道路、绿化带、停车棚、宣传栏、管线等的专项整治,为小区常态化管理打下基础。

探索有条件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初显成效

“成交,每亩33万元。”近日,大邑县花水湾镇黎沟村2社3户农户宗地在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成功流转,成都市排水设施管理处成功摘牌,大邑县探索有条件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取得创新突破。

据介绍,该宗地用于建设花水湾水利监测站,是该县首宗有条件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试点,全程始终坚持尊重农户意愿,引导农户退出宅基地按照宅基地面积大小给予补偿,以公开流转方式流转集体建设用地,并按照规划建设水文站,探索出一条利用建设用地建设公共设施的有效路径,实现多途径盘活农村宅基地及零星集体建设用地。试点项目涉及花水湾镇黎沟村2社3户8人,退出宅基地和零星建设用地1.57亩。

江镇华山村“天乐生态园”项目是大邑县农户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的另一个试点。该项目涉及华山村3组5户,目前引导农户自愿退出集体建设用地3亩,每户获得宅基地上还建新居130平方米,该宗地拟通过流转用于发展旅游服务业和观光农业,正在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网流转。当事农户通过退出宅基地获得新居补偿,极大改善生活条件的同时,还可获得资金补偿;通过流转农用地,农民持续得到土地流转金受益,盘活了农用地资源,提升了土地使用价值,就近务工也成为新的收入点。

同时,该县积极探索农村金融创新,开展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试点,探索农村土地经营权和农户住房财产权抵押、担保、转让的有效途径。目前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4宗1918亩1150万元,集体建设用地抵押融资1宗6.7亩200万元,林权抵押融资6宗21万元,农村产权直接抵押融资贷款余额为2266万元。积极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目前村镇银行存款余额60928万元、贷款余额87420万元;小贷公司当年累计发放贷款933笔3968.9万元,贷款余额9053.95万元。

三项措施推进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创新

大邑县以建政策配套机制、建立动态管理机制、建助农民增收机制三项措施,推动县域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拓宽工业、旅游业、商业服务业等产业发展空间,取得实效。

该县制定出台《大邑县深化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机制创新实施方案 (试行)》,明确东部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示范片、十万亩标准化粮经复合型产业示范基地等重点区域和斜源示范点、沙渠农业公园等重点点位,先行试点。并完善《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初次流转管理办法》,修订集体建设用地基准地价和流转最低保护价,配套集体建设用地发展工业、都市现代农业、服务业等一系列扶持政策。

动态管理机制方面构建了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相关部门服务职责,形成推进集体建设用地综合利用合力;建督查检查机制,实时监管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建项目动态台账,动态监控建项目建设进度,及时研究、分析、解决集体建设用地开发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和困难。

在构建助农增收机制方面,一是创新农民补偿方式实现农民增收,例如,王泗镇率先探索以铺面补偿形式的补偿农户,农户获得0.5间/人的安置补偿,通过经营或租赁铺面持续得到收益,稳定了农民收入来源。二是引导农户流转农用地持续获得租金。农户通过流转农用地,可获得450-650斤大米/亩/年的租金收入。三是通过引导农户务工增加收入。公司(项目业主)优先聘用项目区域内的农户用工,为农民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增加了农民的务工收入,并引导农民向产业工人转变。

截至目前,大邑县以公开转让方式开发利用集体建设用地项目共计12个136亩,涉及8个乡镇,其中工业项目1个、旅游业项目5个、商业服务业项目6个。

新闻推荐

新年到大邑泡温泉

12月29日,记者从大邑县花水湾镇人民政府获悉,从2016年1月1日至春节前,花水湾温泉小镇将举办“2016温泉美食嘉年华”活动。本届活动以“温泉嘉年华,食在花水湾”为主题,将依托花水湾镇温泉旅游资源和自...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