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一江春水润蜀州(二)

今日崇州 2015-11-27 15:30 大字

上篇:大自然的秘境

从远古走来

向未来流去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长江,以其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7000余条支流汇聚成了世界第三大河的波澜壮阔。作为长江上游的主要支流之一的岷江,同样以其广博的胸怀吸纳了若干溪流。其中,崇州市的文井江便是一条重要的河流。

千百年来,文井江像一条飞腾的巨龙,从崇州西北部崇山峻岭中蜿蜒而出,奔入平原,向东南滚滚而去,投入岷江的怀抱。这条崇州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腾不息,永远充满着青春的活力,从海拔约3000米的千峰万壑之中一路向东,滋润着蜀州大地,见证着蜀州巨变。

民国《崇庆县志·山水》记载:“文井江,秦守李冰之所导也。”2000多年前,蜀郡太守李冰在建成了举世闻名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后,接着又疏导了文井江,使之成为川西八大河流之一,崇州市境内最大的一条排洪灌溉河道。古蜀州先民们逐水而居,逐渐成就了今日崇州的盛世繁华。

文井江的得名颇有诗情画意,历来有两种说法。其一是光绪《崇庆州志》中记载说:“其水每错综散流,形如井字,故以为名。”其二是《益州记》中提及文井江“江中有井,井见土乱。”据鸡冠山乡当地群众说,文井江水流至鸡冠山万担坪下的麻柳沟上游,在河床下面有泉水自河底喷涌而出,人称冲(chòng)水。不管文井江如何得名,这条母亲河的闺名就令人遐想不已。

文井江的源头,从嘉庆年间的《崇庆州志》到民国时期的《崇庆县志》,限于当时的条件限制,历来说法不一。1993年出版的《崇庆西河志》在结合相关航测图和实地踏勘后,终于为文井江正本清源:她的源头就是鸡冠山火烧营东北麓的红水黑凼。这里海拔大概在3000米左右,文井江源头细流就从这里开始,迤逦蜿蜒向东而去,沿途吸纳万千沟壑之中的涓涓泉瀑,逐渐汇流成河,一路高歌,在新津县城汇入岷江。

文井江全长109公里,其中在崇州市境内就有96.8公里,流经崇州市、大邑县和新津县,流域面积近1300平方公里。她由北向南流经崇州市鸡冠山乡、文井江镇、怀远镇、元通镇、锦江乡、崇阳街道、大划镇、集贤乡、三江镇,贯穿崇州全境,将崇州平坝地区一分为二,灌溉着崇州1090平方公里的土地。96.8公里的流程中,其中53公里,文井江曲折腾挪奔腾在群山之间,随崇州西北高、东南低的地势,从海拔3000米汇溪流曲折而下,一路渐次跌落到崇州市与新津县交界处的海拔480米,其间2000多米的落差。文井江,就这样,带着岁月的沧桑,扑面而来。

在崇州生活了一段时间的人,常常为“西河”“文井江”这两个名词而纠缠不已:是两条河流吗?其实,“西河”和“文井江”都是指“文井江”这条河流,只是大家对文井江不同流程的称呼不同罢了。如今,人们还习惯将元通镇以上的河流称为“文井江”,元通镇以下则叫做“西河”。“西河”的得名,顾名思义就是文井江“经州(崇庆州,崇州市旧称)西而南下入新津界”(嘉庆《崇庆州志》)罢了。文井江从北到南拥有数十条支流,其中崇州市境内就有干五里河、味江河、沙沟河、泊江河、向阳河、白马河、黑石河和羊马河等8条主要支流。文井江接纳了这么多的支流,形成了1300平方公里的西河流域水系,年径流总量达4.66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12.39万千瓦,可开发的水力资源量达6.64万千瓦。

作为崇州市最长的河流,文井江从怀远镇鹞子岩进入平原后,缺少了群山的阻滞,河面顿时变得宽阔起来,河床平均宽度达300米左右。辽阔的水面,为淡水鱼繁殖生长提供了一个温柔水乡。就是在环境日益恶化、江河鱼类日益减少的今天,文井江仍然还有不少的淡水鱼类繁衍生息。据资料记载,文井江曾经的鱼类资源极其丰富,共有30多个品种,以鲤鱼、鲢鱼、鲫鱼最多。时至今日,在鸡冠山乡和文井江镇的各支流中,还可以见到罕见的娃娃鱼、梆梆鱼、马口鱼等。

文井江上游所在的山区,森林植被类型丰富,种类繁多,林色秀美,原始林木繁茂,奇花异卉种类颇多,森林覆盖率达95%以上。这里有属于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珍稀植物珙桐、银杏、水杉等,拥有川西旅游环线风景区中面积最大、品种最多、最为集中的枫槭林、桂花林、芍药林和高山杜鹃林,是成都地区少见的天然森林博物馆,极富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而文井江常年不竭的河水,就在这些繁茂的林木下静静地流淌。

在这天然的森林博物馆里,还生存着一群群可爱的生灵。这里野生动物分布广泛,有金丝猴、岩驴、贝母鸡、扭角羚(即野牛)、大熊猫、小熊猫、红腹角雉等珍稀动物。如果你够幸运,还可以看见大熊猫。不错,这里有被称为“熊猫爱情走廊”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就是为保护大熊猫等珍稀野生动物而设立的。

因为有了山,有了水,才有了文井江流域迷人的风景。不必说鸡冠山雪山草甸,罕见的第四冰川遗迹,美丽的高山杜鹃林,气势磅礴的溪谷瀑布,也不必说清澈甘冽的河水、令人称奇的山野小花、层层叠叠的茶园,单单就是那蓝天白云,也是仰头即见,令人神往。高山以降,沃野千里,四季风光更是让人着迷。

灵山秀水的文井江流域,更培育了灿烂的古蜀文明和悠久的人文传说。鲁班做牌、三丰写佛、都统练兵、马岱守城、蜀王投浆、贵妃遗踪……更有陆游、唐求、王国英、赵抃等文人英豪,喝着文井江的水,唱着文井江的歌,做着文井江的事,随千载的河流,向我们走来。

文井江流域矿藏、物产资源也很丰富。据四川省101地质队普查、踏勘及勘探,现已发现的矿藏有14种之多,主要有煤、铅、锌、硫磺、石灰石和天然气等。因着文井江及其支流的润泽,文井江流域物产也极其丰富:龙门贡茶枇杷茶、牛尾笋、郁金、川芎以及各种各样的山间野菜,诉说着这河水带来的福祉。

千百年以来,蜀州的祖辈追逐着这条母亲河,在文井江连绵的两岸休养生息、艰难创业,把文井江流域变成了富庶的“天府粮仓”。而如今,崇州人民继承了蜀州祖辈的艰苦创业,探索创新的“农业共营制”,更让崇州的现代农业散发出无穷的魅力。

当然,文井江的奔流史,也是崇州人民与自然抗争、与洪水斗争的发展史,我们的母亲河也有她不可爱的时候。新中国成立之前,每逢暴雨,暴发的山洪无情地淹没农田、冲毁屋舍、改变河道。据记载,从1901到1949年间,文井江发生洪水灾害的年份就达18年之多。因洪水的冲决,文井江在历史上也几经改道,农田横遭洪水肆虐,两岸良田变成荒滩。

新中国成立后,文井江流域的治理和开发,进入了划时代的崭新阶段。从1950年开始,崇州人民便开始不断治理文井江。经过10多年的艰苦奋斗,到1986年,文井江治理取得显著成效。此后历经几次洪水考验,文井江不再是一匹难驯的野马,整个流域面对洪水均告安澜。

从此以后,文井江带给我们的悲痛已经过去;留下的,是永不停息的脚步和一往无前的力量!

历史的车轮匝匝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纪,崇州人民从对文井江的治理发展到了开发利用,一座现代化的新城滨河而立,无数的欢歌笑语响彻文井江畔。

文井江,就这样,从崇州西北山麓涓涓而出,劈千山,出沟壑,纳百溪,汇集成滚滚江水,向东流去,浇灌着崇州大地,繁衍着蜀州文明,孕育着绮丽风光,传诵着历史传说……

文井江,就这样,永远青春,永不停息,永远勇往直前!

文井江,就这样,从远古走来,向未来流去……

(文/杨虎图/资料图片)(未完待续)

新闻推荐

2015大邑-竹林青少年户外应急救援集训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杜甫在浣花溪的草堂中写成的,他既不是登高远眺,也不是刻意要试试自己的目力如何,而是很随意地坐在家里就看见了...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