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尘肺矿工的新生活

四川法制报 2015-07-09 23:53 大字

2013年12月26日,本报刊发了题为《不能承受的呼吸——一名尘肺煤工的工伤索赔路》的报道

本报记者 夏修露

新闻背景

2009年冬天,当时38岁的李华良在成都大邑县一处煤矿打工一年多后,被诊断患了尘肺。为了尽快治疗,他向公司申请办理医疗证明,不料遭到拒绝,连最初签订的劳动合同也拿不到,无法做工伤认定。而另一边,李华良的妻子提出离婚,只剩下8岁多的孩子和年近七旬的母亲,日子越来越艰难。

多次到相关部门上访无果,李华良在律师帮助下,进入了诉讼程序。仲裁、起诉、撤诉、申请强制执行……从2010年12月法院启动强制执行算起,整整过去了三年,李华良仍然没有拿到任何赔偿。

2013年12月初,李华良来到四川法制报社求助。通过半个多月的调查采访,本报于2013年12月26日刊发了题为《不能承受的呼吸——一名尘肺煤工的工伤索赔路》的报道,并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关注。

“我刚扫完地,你等一下,我找个安静点的地方跟你说。”时隔一年多,记者再次拨通李华良(化名)的电话时,他正在一家工厂里,周边机器声嘈杂,但他的话音有力了许多。还是一年多前他在崇州市工业园区打工的那家工厂,除了彻夜看守建材之外,李华良还揽下了打扫厂区卫生的活,如今每月收入基本稳定在1000元左右,比之前多了不少。

目前已拿到6万余元执行款

“现在感觉身体好多了!”李华良说,经过一年多的治疗和休养,他的尘肺二期病情已经有所好转,每日服用的药量也越来越少。在医院复查时医生告诉他,肺部出现了一些钙化点,情况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几个月前,他花1800多元买了台吸氧机,每天回家要吸两三个小时氧气。“多吸氧,少吃药!”他说。

李华良告诉记者,去年5月,他从大邑县法院执行局领到了4.3万元执行款,这是他在案子漫长的执行过程中,拿到的第一笔钱。法院工作人员让他写了一份继续执行的申请材料。大概三个月后,执行法官又给他送来了2万元。

今年春节过后的一天,李华良去法院询问案子执行进展时得知,法院通过网站平台公开曝光了3个欠钱的煤老板。法官告诉他,执行工作仍在进行之中,“要耐心等待”,还给了他5000元。李华良说,在他写的申请继续执行的材料中,明确金额为90余万元,而他到目前为止,总共拿到6万余元,剩下的执行款还需要多久,他自己也不知道。

政府为他家免费修了套板房

在这一年多里,还发生了一件在李华良看来是“天大的好消息”的事情。他的不幸遭遇经过媒体报道引发了各界关注。村干部到他家调查了解情况时,看到他家的老房子快垮了,孩子正是读书的年纪,老母亲又体弱多病,家庭状况十分窘迫。这些情况一级一级反映上去之后,崇州市政府出了5万块钱,给他修了一套100多平米的彩钢板房。“现在都住进去了!”李华良语气里满是喜悦和感激。他们一家人的低保也办下来了,如今三个人每个月能领到650元钱。

然而,生活中也总有一些不如意。李华良的父母年龄增长,身体每况愈下。他每天早起要先给母亲做好饭,再到哥哥家里给卧床的父亲做饭、洗澡。哥哥外出务工后,照顾父亲日常起居的任务就落在了他身上。好在上三年级的儿子开始住校,为他腾出了不少精力。“现在心态平静了,对这种生活方式也很适应。”李华良说,除了照顾父母外,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陪娃娃读书,把儿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儿子听话懂事,看着他一天天长大,好幸福!我想让他以后当律师,帮助那些弱势群体,不要再受欺负!”

新闻推荐

大邑县建法援案跟踪机制

本报讯(大邑司记者郝飞)“周某某不构成犯罪、涉嫌诈骗金额的计算有误……”这是6月15日,大邑县法援中心律师衡平为嫌疑人周某某的庭审辩护。今年3月24日,大邑县法院通知大邑县法援中心为周某...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