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走南闯北 台州瓜农抱团造“飞地”

四川农村日报 2015-05-05 09:01 大字

□本报记者 周金泉

随着四川农户一拨拨走到省外寻找农业“飞地”,农户们也对未来发展前景产生了担忧和彷徨。为此,本报4月28日一版刊发《“飞地农业”的龙泉样本》一文,详细报道了四川省龙泉果农远赴湖北赤壁种植水果的成功实践。

无独有偶,“浙江台州瓜农闯九州”的故事也让人称道:从上世纪80年代起,台州瓜农就到全国各地包地种西瓜。经过二三十年的摸索,他们趟出了一条异地发展的路径。

入川十余年

苦中有乐能挣钱

5月2日,大邑县沙渠镇柳坪村。台州瓜农杨慧敏头戴遮阳帽,正在热浪袭人的大棚里查看西瓜长势,所种的麒麟瓜即将成熟上市。

“我们那里人均三分地。为了扩大西瓜种植面积,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我们的瓜农就一家带一户,一辈带一辈地到全国各地种西瓜了。”杨慧敏来自台州市黄岩区茅畲乡白浦岙村,她说,台州异地种瓜的瓜农绝大多数是黄岩区的,她所在的村是台州瓜农异地种瓜的发源地。

2004年,杨慧敏夫妇来到四川,相继在新津、邛崃、崇州、大邑等地流转土地种大棚西瓜,规模从50多亩扩大到现在的80亩。杨慧敏夫妇每年11月底离开家乡,直至次年9月底才回到家乡,在家呆的时间只有一两个月时间,但由于在外种瓜能上规模、有钱赚,他们也义无反顾。

“这边种出来的产量比台州低1/3,卖瓜的时间也比江浙一带的短。但是这边小工好找,种植成本比老家低了1000多元。”杨慧敏夫妇在四川一呆就是11年。由于种植西瓜要轮换土地,每年秧子一栽下去,杨慧敏就要开车出去考察土地,这让她颇费心思,“排水好、交通方便、土质好”成为她选择土地的标准。

“我们的西瓜自产自销。一是自己拉到成都驷马桥市场和彭州濛阳市场批发,二是贩子直接到瓜棚来买。”杨慧敏说:“这边一般亩产2500公斤,批发价在3元/公斤—3.5元/公斤,不能低于3元,否则要亏。”

每年采瓜时节,是杨慧敏夫妇最累的时候。她说:“请的小工一般不容易掌握认瓜的技术。我们就自己采,1天要采一两万斤。”

据杨慧敏介绍,她村里的农户,家家户户都盖起了四五层楼高的小洋房,都有小轿车,这些都是在外种瓜赚的。

协会作后盾发展产业有底气

杨慧敏的另一个身份是台州市黄岩区瓜农协会四川分会会员。有协会作后盾,杨慧敏发展西瓜产业更有底气。“我们有西瓜协会帮着协调贷款,只要有担保人、农房证和租地合同就能贷到款。”杨慧敏说,“我们出了什么事情,也可以找会长解决。”

“黄岩区有3万名左右瓜农在外省种瓜,外省包的地有20多万亩,比黄岩的土地都还要多。”台州市黄岩区瓜农协会秘书长张仲元说,“他们一般是夫妻搭档,包20亩左右,一年净赚10多万元。成立协会是为了服务瓜农,帮瓜农更好地赚钱。”

成立于2007年的黄岩区瓜农协会,如今已在上海、海南、广东、江苏、四川等地设立了10个分会,主要为瓜农提供生产、销售等各环节的服务,并帮助他们维权。

张仲元说,黄岩区瓜农协会的运转经费由区财政和农业局提供,每年总共有十二三万元;分会经费则由各分会“自行解决”。2008年,黄岩农村合作银行与瓜农协会达成协议,为协会会员提供外出务农创业贷款。“贷款门槛不高。只要瓜农提出申请、自找担保人,由村里的信贷员审核,每个瓜农凭身份证等材料,一周之内可得到5万元至20万元贷款。”张仲元说,“从2008年至2013年,黄岩农村合作银行就为瓜农放贷26.86亿元,化解了瓜农‘创业地难贷款,居住地贷款难\’的矛盾。”

张仲元说,协会还狠抓瓜农的培训。培训有三种方式:一是协会与台州的新阶层人士联谊会合作,每年为瓜农搞过10多期培训,可培训瓜农8000多名;二是协会利用每年召开会员代表大会的时机,对代表进行1至2天的培训;三是台州瓜农每年回家采购农资,相关的农资企业将对瓜农开展技术培训。

据记者了解,除黄岩区瓜农协会以外,台州还成立了诸多农民合作社和协会,为台州瓜农跨区域进行农业生产经营开展全方位服务。例如,2006年底在江苏省吴江市成立的苏州市(台州)西瓜产业协会,是浙江省乃至全国第一个由“走出去”农民自行组织成立的异地产业协会,实现了异地经营农民融入当地政府的管理和扶持之中,同时也为本地政府在对外出农民的管理和服务上建立了新的平台。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进法院 打通沟通联络“最后一公里”

由省高院组织的“人大代表集中视察法院”活动5月21日在大邑县人民法院拉开帷幕。在为期两天的行程里,20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和四川省人大代表将参观大邑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大邑安仁镇裕民社区诉讼服...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