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孤残儿寄养“爱心家庭”好尴尬

四川日报 2014-12-22 11:30 大字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的“爱心妈妈”徐泽琼(化名),近年来一直照顾着4名寄养儿童,其中有两个是健康孤儿,有一个脑瘫、还有一个患血管瘤和癫痫。“付出心血照顾4个孩子不说,还要随时做好与孩子们分别的心理准备,”徐泽琼说,之前照顾的一个男孩后来就被收养了,“‘爱心家庭\’帮助孤残儿好尴尬”。

从2000年开始,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就尝试家庭式养育,截至目前,已诞生了100余户寄养家庭。

12月1日起,《家庭寄养管理办法》(以下简称 《办法》)施行后,不仅提高了家庭寄养准入门槛,还细化了寄养程序。新规实施后,这些“爱心家庭”还将面临什么挑战?12月17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调查。

□袁婧 本报记者 刘星

“爱心家庭”

孩子被收养难免二次伤害

17日上午10点过,从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新和家园”402室飘出一阵香味,年过五旬的徐泽琼正在做午饭。“折耳根炖排骨清淡营养,中午12点娃娃们就要回来吃饭了。”她指的娃娃,是寄养在“新和家园”的4名孩子。

“年纪最大的13岁,经常问我‘妈妈,你将来会不会不要我了\’”,徐泽琼说,这个孩子到现在都记得当初被亲生父母遗弃在街上的情景。虽然嘴上会安抚孩子,可心里随时都作好可能分开的准备,因为在这4个孩子之前,徐泽琼照顾的一个男孩就被收养了。

2000年,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尝试家庭式养育,包括院内“类家庭”养育和院外寄养。2010年,徐泽琼和丈夫来到福利院后,就与4个孩子组建了“类家庭”,周一到周五,徐泽琼在家里照顾4个孩子,周末,老公就会回来扮演“爸爸”的角色。有时,徐泽琼也会把4个孩子带回自己院外的家,走亲访友。

离别,会对孩子造成的二次伤害,不仅“类家庭”会遭遇,寄养家庭亦如此。“香香寄养在我家10年、东东11年了。香香肌肉萎缩,刷牙、洗脸、吃饭都要我照顾。”提起寄养在家里的两个孩子,三岔镇村民李凤兰(化名)滔滔不绝。但让她遗憾的是,两个孩子先后于2012年、2013年被美国爱心人士收养。

成都市儿童福利院联系院外寄养的家庭,主要集中在大邑县三岔镇,城市居民家庭很少。“农村家庭大多在家务农、时间自由,集中起来便于管理。”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副院长汤一苏介绍,当初原本打算在福利院所在的犀浦镇附近发展寄养家庭,但由于寄养的多是残疾儿童,加之能够给予的补助偏少,一年多时间仅发展了4户。

“寄养指导站”

全方位助力孤残儿童

《办法》规定,寄养残疾儿童,应当优先在具备医疗、特殊教育、康复训练的社区中为其选择寄养家庭。

截至目前,成都市儿童福利院已诞生了100余户寄养家庭。在汤一苏看来,位于大邑县三岔镇的“寄养指导站”功不可没,“从医疗、康复到教育等方面都为寄养家庭提供支持,可以说是‘浓缩版\’的福利院”。福利院除每月为寄养儿童补助1000元外,还提供牛奶、鸡蛋、零食等;工作人员几乎每周都到寄养家庭了解孩子情况和家长困难。

《办法》规定,寄养家庭需没有6周岁以下儿童,每个家庭最多只能寄养2名儿童;寄养年满10周岁以上儿童的,应当征得寄养儿童的同意。“我们一直是这样做的,例如年满6周岁能够表达的儿童,我们都要征得他们的同意。”汤一苏说,一般都会考虑寄养家庭优先收养寄养儿童,但是现实压力往往让他们不得不主动放弃。

像李凤兰与孩子分离这样的情况,福利院就安排寄养指导站的专业工作人员及时进行情感疏导。去年,李凤兰又接纳了另外两个寄养孩子,“我还要供儿子上大学,实在没有经济能力,香香和东东如果有更好的成长环境,我愿意他们去。”

“发展新家庭是福利院面临的最大困难。”汤一苏说,一些有多年寄养经验的“老家庭”愿意持续寄养,但这部分家庭的“爱心爸妈”大多50多岁,家庭寄养能力会日益下降。如果寄养家庭发生因病致贫或其他意外,寄养孩子的学习、康复计划将难以持续,“这是目前家庭寄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目前,成都市儿童福利院收养的数百名儿童,其中超过90%都有残疾,且这一数据逐年攀升。汤一苏认为,照顾残疾孩子比普通孩子更费力,这让很多“爱心家庭”望而却步,“希望有更多符合条件的家庭参与到寄养中来,让这些孤残儿童获得家庭的温暖。”

新闻推荐

四海客自八方汇 喜看蓉城新美景

成都加快世界旅游目的地建设拂窗新柳色,最忆锦江头。从古至今,成都便是天府之国的中心腹地,巴蜀大地的掌上明珠,千载过去,今日已跻身国际化舞台。在奋力打造“西部经济核心增长极”的过程中,成都越来越...

大邑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大邑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