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农村真能推广?
大邑试点区域生活垃圾减量20%
1月8日上午8点,大邑县青霞镇洞口社区的农垃员张建霞来到一个垃圾分类基站前,将里面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之后,她来到大邑县城管局,领取了上个月200元的垃圾分类补贴。
上午10点钟,该社区6组24号的村民陈品祥,从村委会领到了奖励给他的洗衣粉,“这个月考核我又得了第一,我要坚持下去!”
这是大邑县去年底开始试点的农村垃圾前端两次分类工作的缩影。截至目前,大邑全县农村生活垃圾由每天230多吨减少到190多吨,减量达20%。
□本报记者 唐泽文 文/图
看现场:
农民分一次,基站分二次
自从被评为垃圾分类优秀家庭第一名后,陈品祥就承包了家里丢垃圾的任务。看到家中小孩随手扔垃圾,他便会马上制止。
洞口社区是青霞镇的一个自然村,村里每家每户的门口都放上了三个垃圾分类桶:可回收、可堆肥、有毒有害垃圾。“城市里面主要分干、湿垃圾两种,我们根据农村的具体情况,进行这样的分类。”大邑县城管局副局长钱安桥介绍说。
其中,堆肥垃圾和有毒有害垃圾是农村垃圾中的“特色”。堆肥垃圾主要指农村生活垃圾中菜叶、果皮等,经过堆肥处理腐熟后,可以作为有机肥免费提供给农户;而有毒有害垃圾则主要为农药瓶,“这些东西需要单独集中处理,我们用专门的防腐蚀桶来装。”青霞镇党委副书记牟乃川指着三个大桶说,“这些全部由政府出资提供。”
除此之外,全县还配套了1500个垃圾分类基站,每个基站也分为可回收、可堆肥、有毒有害三个部分。其中,有毒有害的部分还被锁了起来。“只有我们的农垃员有钥匙,他们在清运的时候把这些东西送到垃圾投放点集中处理。”牟乃川说。
每天上午8点和下午5点,全县900余个农垃员就会对各村垃圾分类基站中的垃圾进行二次分类,并将分类好的垃圾送往投放点和附近的堆肥坑中去。“每个村田地里,都挖了许多一米深的堆肥坑。”张建霞说。
说保障:
奖励机制让垃圾分类更持久
放眼全国,垃圾分类都还是一个尚需探索的难题。很多人觉得:城市尚且难以推广,何况农村?
然而,目前大邑全县已经铺开了30%的地域,垃圾减量达到20%,预计全县铺开后能减到60%左右。对此,大邑县城管局局长余红云有自己的看法:“重宣传、给奖励、促就业,就现在看来,垃圾分类工作在农村里的影响不小。”
宣传方面,900余名农垃员承担主要工作。“每个月,政府会出钱给予每位农垃员200元的垃圾分类工作补助,而考核标准直接体现在最终投放的垃圾分类效果上。只有工作完成到位,才能拿到这个补贴。”余红云说。
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农垃员们宣传的积极性。“入户宣传对我们来说很重要,他们第一步分到位了,我们做第二次分拣的工作就会轻松很多。”张建霞说。
而从当地村民中招聘农垃员,也是考虑到由本地村民来开展宣传工作,“更方便,效果肯定更好。”牟乃川说。
另外,每个月村里还要进行评比,定期公示农垃分类排名。陈品祥已经连续两个月取得“冠军”,拿到了两大袋洗衣粉。“其实洗衣粉都是小事,关键是每个月我的第一名都会被张榜公示在村口,这个荣誉让人很得意啊。”陈品祥说。
新闻推荐
去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领导干部带头在公共场所禁烟有关事项的通知》,时间过去近3月,各地执行情况怎样?对此,本报记者来到会场和公共场所,一探究竟。——编者场内场外会场...
大邑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大邑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