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再造小渔村 保传统 护生态 奔富裕

四川日报 2013-12-12 14:23 大字

四川省传统村落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训在西昌海门渔村开展教学

12月6日下午,参加四川省传统村落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训的100多名管理人员,行走在邛海村庄整治教学点——西郊乡海门渔村,眼前顿时一亮:青石街道不断延伸,商业区与居住区以影墙似隔实连,远处高耸的风火墙与近处的水车、乌篷船、赶鸭人等景观小品交相辉映。“太震撼了。”泸州市叙永县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钟溱禁不住竖起大拇指。

12月5日至6日,四川省传统村落暨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培训班在西昌市开班。两天的培训中,主办方安排了一个特殊课程——邛海村庄整治现场教学,参加培训的100多名管理人员走进了海门渔村。

西昌市邛海村庄整治有什么经验?这个经验对于四川省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和利用有何意义?

□本报记者 徐登林

203个镇村保护难

“四川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历史久远,保有丰富的传统资源,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和经济价值,其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强。”12月5日,在名镇名村保护利用探索培训课上,成都市城乡建设委员会调研员李世庆向学员介绍,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近年来,四川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自然消失和人为破坏比较严重。“虽然全省仅有203个镇村进入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名录,但其保护却十分困难。”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村镇建设处处长文技军说,这些镇村大多位于地理位置偏僻的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条件、人文条件都比较差。

“西昌市这几年对邛海湿地的保护全省瞩目,邛海周边村庄的整治不但起点高,而且经济和社会效益都很好,所以我们选择了这一现场教学点。”文技军说,希望通过现场教学打开学员的思路。

5000村民安居乐业

海门渔村占地330亩,安置房建筑总面积34.4万平方米,是邛海湿地建设征地搬迁安置区之一,建成后安置西郊乡海滨村7个村民小组的拆迁村民近2600户、5000余人。西昌市建筑工程管理局局长唐良金说,海门渔村特色街区由步行街、水景坊、戏台等景点组成,既保存了邛海村庄原有的渔家特色,又借鉴了乌镇、锦里等著名旅游点的经验,建成了独具特色的旅游小镇。“搬迁到海门渔村,居住条件好了,收入也增加了不少。”村民杨平蔚说。杨平蔚原是西郊乡海滨村十组人,现在海门渔村有五套房子,四套用于出租,还有100平方米的经营性用房,现由公司统一管理,每年领分红,他平时在湿地里做点服务性的工作,每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搬得出,住得好,能发展”是邛海村庄整治的最初目标,如今,因为打造邛海湿地而搬出的村民家家安居乐业。文技军认为,邛海村庄整治经验有三点:整治目的明确——为了打造邛海湿地;保护村庄措施科学——在传承传统的基础上有提高;整治效果良性——渔家文化传承且村民生活改善。

保护不是维持原状

“保护不是消极保护,不是维持原状。”在邛海村庄整治教学点,李世庆对学员说。

李世庆向学员介绍了成都名镇整治的成功案例——成都市大邑县安仁镇整治。“整个古镇分老街区、新扩展区、博物馆群落区,按不同功能和要求进行整治开发,不但很好地保护了刘体仁公馆、刘湘公馆、刘文彩庄园,还凭借‘中国博物馆小镇\’的名声,赢得第三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安仁主题会场活动的举办,带动了当地旅游业发展。”李世庆说。

今年开始,四川省提出了四个办法,加强对203个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保护,第一,编制保护发展规划;第二,保护传承文化遗产;第三,改善村落生产生活条件;第四,加强支持和引导,鼓励社会力量参与保护发展。“关键在于积极性保护,处理好保护和利用的关系。”省村镇建设发展中心主任李南希说,全省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才刚刚起步,希望各地以提高当地群众生活质量为出发点,大胆地尝试新方法、新经验。

链接

2012年12月、2013年8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分两次公布四川省62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加上此前有21个镇村列入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四川省共有83个国家级传统村落和名镇名村。今年8月,省有关部门又把120个村落列入四川省传统村落名录。

新闻推荐

中国女乒小将下乡送温暖

本报讯(记者钱晞)1月16日,中国乒乓球队二队在主教练阎森的带领下来到成都市大邑县悦来镇朝阳村困难家庭走访,送上了自己的一份心意。据了解,正在成都集训的女乒二队所有教练员和队员共同捐助物品和现...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