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在大邑县苏家镇梓桐村几乎户户都在养鸽多的达近千只少

四川日报 2012-07-30 18:14 大字

在大邑县苏家镇梓桐村,几乎户户都在养鸽。多的达近千只,少的也有四五十只。

然而,这些鸽子农户没花一分钱——全是从村支书张寿兵手中借的:借一只,还一只,还完借来的鸽子后,孵出的小鸽就全部归农户所有。

靠“借”,梓桐村用4年时间,从一个贫困落后村,摇身一变成为全县的优秀示范村,农民人均纯收入翻了近5倍。目前,该村养鸽的数量已经达到2万余对,成为西南地区最大的肉鸽供应地。

□本报记者 陈碧红

“三缺一怕” 挡住养鸽脱贫路

“借鸽养,这是鸽王书记想出的好办法。”村民杨兵口中的“鸽王书记”,就是2008年以致富能人身份被村民推选为村支部书记的张寿兵。

当时的梓桐村,是大邑当地一个典型的贫困村,全村的766户2500余名群众,有三分之一属于贫困户。

怎么治“穷”?县委组织部引导的一次调研显示,村中大多数村民有劳力、有庭院场地,适合发展养殖业。而张寿兵恰恰在2004年就创办了大邑县长青鸽业农民专业合作社。

“刚当村支书时,还没想让村民们养鸽子。”张寿兵坦言:怕给自己的企业发展带来压力。然而让梓桐村从贫困中翻身,养鸽又无疑是当时最便捷的一条路,但要在全村推广养鸽却并不容易——村民们始终有“三缺一怕”:缺本钱、缺技术、缺市场信息,怕折本。

借一还一 “借”出一个新兴产业

张寿兵决定利用自己的养鸽场,采取“借一还一、回购包销”的模式引导群众养鸽,就是村民不出一分钱,直接从张寿兵的鸽场“借”种鸽来代养,进行孵化繁殖,由鸽场免费向农户提供技术指导;在幼鸽孵出养殖一段时间后,代养户只需要还给鸽场相同数量的种鸽,其余鸽子都归自己。

为了确保代养户都能赚到钱,张寿兵还按合理价格回购村民养殖的鸽子进行统一销售,并连续开办免费养鸽培训班,为代养户进行技术培训。四年间,长青养鸽场共向本村和外地来的贫困农户、残疾人、贫困党员共1100多户免费“借出”了5000多对种鸽;带动全村500多户贫困农户、残疾人、普通群众养鸽,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

送股分红 全村共享“产业红利”

村民经济收入不断增加,张寿兵又琢磨开了:村里部分缺乏劳动力的老弱病残群体又该如何解决?

经过商讨,一个“赠送股份、按股分红”的弱势群体帮扶机制出台:村里的老弱病残群体,只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参加邻里纠纷劝导、治理农村环境卫生等公益事业,在无任何资金、财产入股的情况下,也可以从村上获得鸽业发展股份,当鸽业发展取得利润时向大家发放红利。去年以来,鸽场就召开了三次分红大会,向村里50多户贫困户、残疾人、刑满释放人员发放红利共5万多元。

如今,梓桐村养鸽业已带动四川、云南、贵州、甘肃、重庆、陕西等地3100多个大户,年总收入达5亿多元。

如今,梓桐村已经成为了大邑县的先进基层党组织,更被中国残联、国务院扶贫办表彰为 “全国农村残疾人扶贫开发工作先进集体”。

新闻推荐

我与四川日报征文活动综述眉山仁寿广播局记者潘建

——“我与四川日报”征文活动综述8月23日,眉山仁寿广播局记者潘建勇起了个大早,他将作为一名征文作者代表,去成都参加纪念四川日报创刊60周年新老报人·通讯员座谈会。这次出行,缘于他此前参加的征...

大邑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大邑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