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崇州答卷
崇州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图片由崇州市委宣传部提供
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摄影 袁建
10月19日至20日,第五届四川“村长”论坛暨首届乡村振兴县委书记峰会即将在崇州市白头镇五星村召开。本次论坛将以“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为主题。
四川“村长”论坛是全国首个省级层面聚焦村级发展的重要平台,也是全省“三农”领域,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相互学习交流的重要载体。此次论坛,缘何选址崇州?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崇州有何创新?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崇州有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实践1
把产业功能区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阵地
坐落于川西平原上的崇州,素有“天府粮仓”的美誉。早在2000多年前,这里的先民就已经开始从事稻作农业生产。东晋常璩在《华阳国志》中记载:“小亭,有好稻田。”小亭就在今天的崇州。
如今,“小亭”及周边地区已被打造成为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该功能区构建了“管委会+街道+社区”组织架构,功能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率达93%,是成都市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之一。
崇州虽然有较好的稻米生产基础,但以前大家分散经营,难以形成合力。在激烈的行业市场竞争中,如何打破“天府无好米”的窘境,是摆在崇州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作为成都市唯一以优质粮油为主导产业的功能区,振兴川米,崇州重任在肩。对此,围绕打造振兴川米先导区,崇州进行了系列探索。
近年来,崇州探索出农业共营制新型经营体系,有效破解“谁来经营、谁来种田、谁来服务”的问题。
秋季收割后,全市42个标准化的粮食烘储中心严阵以待。转入加工环节,各加工企业生产线满负荷运转。走进四川岷江米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车间,智能化设备正在对今年刚收获的稻谷进行去壳、抛光、初选、精选等工序;工人们忙着包装加工好的优质大米,然后装车准备外运销售,现场一派忙碌景象。“公司每天可以处理稻谷300吨,年加工稻谷可以达到9万吨。”岷江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负责人李瑶平表示。
“四川不缺好米,缺的是叫得响的好米品牌。”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管委会副主任华斌介绍,崇州创建“崇耕”农产品公共品牌,同时,花大力气打造符合中高端消费的“小亭”“天健君”大米产品,实施“崇耕公共品牌+企业自主品牌”双品牌战略。同时,联合京东、苏宁、红旗连锁等线上线下平台,推进崇州优质大米上京东、卖苏宁、进红旗。
除了肩负着振兴川米的使命外,崇州还以此为机遇,谋一盘“米”产业发展的“棋局”。计划总投资2亿元的隆兴镇粟村项目,是崇州全域旅游和乡村振兴“双示范”项目,计划引进稻田火锅、竹林酒吧、米主题汤泉酒店等业态,旨在打造成都首个米主题度假林盘文化村。
实践2
把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新路径
秋意正浓,走进五星村,青瓦白墙的民居错落有致,漫步在步道上,欣赏着田野风光,静静地看着小火车开过……“村民生活太幸福了,我们真的很羡慕!”村头,一群游客正参观村子里的美景,大家纷纷为村里的发展点赞。
被游客羡慕的村民之一——回乡创业的李凤,经营着一家民宿、一家餐饮店和一家小超市,生活相当滋润。由于卫生环境好、服务周到,她家的民宿深受游客的好评,生意一直都不错,尤其是周末、节假日经常都是爆满。
五星村A区村民杨建辉,也经营着自己的民宿,生意红火,家里收入不错。闲暇时,杨建辉也会有自己的爱好:“现在,我们更多的是追求精神文化生活,平时我就喜欢喝喝茶、看看书,参加跑步健身、跳广场舞这些活动。”
近年来,五星村以民宿休闲、农事体验、大田观光、湿地漫步等业态组成乡村旅游的核心,不仅整合了大田景观、湿地风光等景观资源,还引入天府国际慢城等优质项目,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这里也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
无独有偶,道明镇竹艺村虽然和五星村风格不同,却也打着一样的乡村振兴“特色算盘”。竹艺村并不是一个行政村,而是龙黄村9、11、13组自然形成的林盘聚落。依托川西林盘的建筑形态和文化底蕴,通过“道明竹编”促进文化创意、精品民宿、乡村旅游的跨界融合,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景点,实现了传统手工业带动乡村振兴。2020年,竹编制品产值为2008万元;接待游客65万余人次,旅游收入3568.6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3.7903万元。
一个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一个变身网红打卡村,两个村蝶变的内在逻辑是什么?崇州的答案是:以全域旅游为引领,以要素双向流动为动力,以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为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依托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深化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崇州围绕“乡村宜居宜业”,按照“重构空间形态、促进全域融合”的思路,有效推动“农业+文创”“农业+旅游”融合发展,让乡村既有美丽颜值,更有生活品质。截至目前,崇州全域共建成100公里最美稻乡旅游环线、276公里天府绿道、30万亩大田农旅景观,成功创建4个国家4A级景区,7个3A级林盘景区。2020年,全年接待游客1472.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0.2亿元,2021年1—9月,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业接待游客1484万人次,收入41亿元。
实践3
探索“一个精品林盘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模式
得益于千年都江堰的润泽,位于成都平原腹地的崇州市,林盘资源十分丰富,各类大小林盘总数达7083个。依托乡村林盘促进产业发展,是当地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向。
位于白头镇大雨村的“鲜道·幸福里”,是一处紧邻“最美乡村公路”重庆路的川西林盘。很难想象,几年前,“幸福里”所在的大雨村还是一个相对贫困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人均可支配收入仅1.4万元。眼看着周边的竹艺村、五星村,通过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带火了人气、带旺了产业后,大雨村“坐不住”了。
家门前同样风光秀丽,林盘里同样舒适宁静,怎样才能搭上崇州布局全域旅游产业、推动乡村振兴的“快车”呢?大雨村在摸索中找到了答案:大雨村“幸福里”林盘发动村民筹资106万元,组建成立蜀禹龙旅游合作社。村民孙旭斌就是入股成员之一,他介绍说:“村民入股形式多样,上限是3万元,下限是500元,而我自己投了2万元,这种机制就是要大家参与,保障群众利益。”同时,引进专业化运营团队,通过利润返还和按股分红,推动集体经济持续发展壮大。自去年5月正式营运以来,“幸福里”林盘累计营业额超过2330万元,村集体经济获得分红超过101.5万元。今年2月,已为通过现金和资源入股的88户股东分红近30万元,农户每入股1万元就可分红2600元。
“幸福里”林盘的实践,最大的亮点在哪里?崇州都市农业产业功能区相关负责人认为,围绕“农民富裕富足”,按照“全域旅游带动、集体经济创收”的思路,锚定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方向,探索出“一个精品林盘(院落)催生一个规上服务业企业”发展模式,带动产业增效、区域增值、农民增收。
据悉,“幸福里”经验已在崇州推广深化,通过“片区开发、整体招商、一体运营”,对48个具备开发价值的特色林盘植入新兴消费业态,已孵化出凡朴生活、一满田园等5个林盘规上服务业企业。
本报记者 粟新林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邓超辉)国庆期间政务服务中心放假吗?想去办事怎么办?记者昨日从成都市多个政务服务中心了解到,国庆七天假,政务中心...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