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站 宝墩遗址 天府之国的农业雏形

成都商报 2021-10-17 02:43 大字

宝墩遗址出土的文物碎片展陈器物

在大片的田野之间,伫立着几栋川西民居风格的建筑,这是集考古修复、整理研究、展示利用、文物库房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宝墩遗址工作站。

8年前,四川大学考古专业研究生毕业的唐淼来到这里,参与了宝墩遗址的发掘、研究等工作。他每天早上从成都出发前往宝墩遗址,开车仅需1个小时。

站在宝墩遗址外围,唐淼用手指圈出远处两块隆起的土坡,“那是宝墩遗址的城墙,如果要了解这里,就要从这块城墙说起。”

红星新闻记者 乔雪阳 曾琦 摄影记者 王欢

宝墩遗址

精准定位:成都市新津区宝墩镇王林盘

距今时间:约4500年

遗址简介:宝墩文化是长江上游地区新石器时代最大的古城遗址,它的发现掀起了成都平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发现与研究的高潮。以此为契机,相继发现了另外7座古城,并以宝墩遗址命名了成都平原最重要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宝墩文化。

特邀专家:唐淼 宝墩遗址工作站副站长

当地人口中的孟获城

“宝墩文化”这样被命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常常会在耕种的过程中发现很多陶器、石器等器物。结合该地地表“直角转角”的土埂形态,当地人传说“这里或许是诸葛亮七擒孟获的地方,所以称之为孟获城”。

时间流转到上世纪50年代,四川省文物部门的专家来到此地开展工作,发现存在汉代墓葬打破城墙的情况。那时他们便推测:这是战国至汉代的城址遗存。

直到1995年,成都考古工作队对该城墙进行了第一次解剖工作,惊喜地发现其中有很多灰白陶,这样的灰白陶在三星堆遗址的最下层曾被发现过。了解到这一情况后,专家们突然意识到,这一城墙或许远远超过了曾经的认识,它可能根本就不是汉代的城址。

经考古研究,这里是距今4500年前的一座史前城址,也就是新石器时代的城址。“这时,考古队员们突然反应过来一个事儿,或许成都平原发现的很多汉代城址,都可能属于这一时期。”唐淼说。

随后,在成都平原先后发现了郫县古城遗址、温江鱼凫城遗址、都江堰芒城遗址、崇州双河古城遗址、崇州紫竹古城遗址、大邑盐店古城遗址、大邑高山古城遗址等,这八座遗址被称为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其中,宝墩古城遗址是我国长江上游地区年代最早、面积最大的史前城址。而八座古城文化面貌相似,年代前后延续,学术界将该文化命名为“宝墩文化”。

等水稻收成后才能发掘

每年都有新的发掘成果

正式的考古发掘工作在1996年。通过碳十四(C14)测年,专家确认了宝墩遗址的年代为距今约4500年,并确认了它的文化面貌。

“那次考古发掘,因金沙遗址的出现,更多的考古人员前往金沙开启了抢救性发掘,对宝墩遗址的考古中途暂停。”唐淼说。从2009年起,为配合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项目的开展,作为长江上游文明进程的重要见证,考古人员每年都会开展宝墩遗址的发掘工作,每年都会有新的发掘成果。

不过,每年的发掘时间都是从10月到次年4月。唐淼说,“这里农田土壤很肥沃,每年5月到9月,种植水稻,地下水位较高,无法进行考古发掘。只有等水稻收成之后,才能开启新一年的发掘。”

“如今,我们对宝墩文化的来源、年代、形成、发展,包括宝墩时期人群的一种居住模式和生业形态,有了更多认识。”唐淼说,考古的终极目标是透物见人,也就是通过实物资料的整理研究,探索社会发展规律的学科。

同样,对于宝墩文化的认知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从器物到文化的认知,从聚落到社会的认知,如今宝墩文化考古工作站的工作人员已经能够向世人讲述它的前世今生。

它是古蜀文明的起源

奠定天府之国的农业基础

宝墩遗址的发现填补了成都平原发展的空白。在三星堆遗址发现后,很多人会问,为什么会在环境闭塞、文献记载匮乏的成都平原,出现如此辉煌的青铜文化?答案就在宝墩文化——由八座遗址组成的成都平原史前城址群告诉世人,在三星堆文化前还存在另一个文化阶段,这一阶段孕育了成都平原的青铜文明。

要想寻找古蜀文明的源头,也在宝墩文化。“如果我们用‘人’来比喻,宝墩文化相当人0至20岁的阶段,你也许不能去期待它能创造出多么璀璨绚烂的物品,但它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最基础、最不可缺少的一个阶段。”唐淼说,也许现在看起来,整个宝墩文化没有三星堆、金沙时期的文化那么灿烂,但是它所展示的是整个古蜀人在成都平原适应、学习、发展壮大最基础的过程。

“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天府田园画卷是如何绘就的?或许可以从宝墩遗址中寻找答案。今年6月,宝墩遗址公布了最新发掘成果:发现了距今4000多年前的水稻田遗迹,这是成都平原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也是长江上游发现的最早的水稻田,对了解长江上游和成都平原史前水稻种植史具有重大意义。

“水稻田的发现,直接证明宝墩时期的古蜀先民已经开启了水稻种植技术,这也奠定了整个古蜀文明,乃至于天府之国的生业基础。”唐淼感慨道,“从一点点、一步步、一块块的信息被我们发掘提取出来,到如今可以较为全面地展示宝墩文化,展现成都平原史前阶段的缩影,讲述那一段没有文献记录的历史。这是我们每个考古人努力的结果。”

走入即将建设完成的“天府之根——宝墩遗址与宝墩文化”陈列馆,宝墩时期的文物安静地躺在里面,多媒体互动显示屏、投影设备,古蜀人民生活展示区等,都在等待游客的探索。从遗址到文物,从修复到展陈,宝墩文化逐渐揭开了它的神秘的面纱,向大众展示属于它独特的风采。

站在陈列馆内,唐淼的内心很有感触,“宝墩文化发现之前,成都平原并没有被纳入中华文明起源多元一体学说之中,随着宝墩遗址、宝墩文化的发现,让整个成都平原被纳入了‘多元’的集群里,成为了其中一‘元’。”这对于探索距今5000到4000年中华文明起源长江上游的地区,填补了非常重要的空白。

新闻推荐

四川小罗村:一个城乡接合部的乡村振兴试验

金秋9月,走进这条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小罗寺老街,水泥路蜿蜒伸展,有三两家商店和茶铺开着门,而另有几家新店铺正在建设……“村...

崇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崇州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