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城市表达的 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 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高质量打造绿色经济样板区

成都日报 2019-09-29 04:07 大字

核心提示

坚持高质量发展取向,以公园城市表达的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正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全力打造绿色经济样板区,为全市产业功能区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

9月25日,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传来喜讯,成都产业集团将与其深度合作,并参与产业功能区的开发建设,将承担大数据产业园孵化中心(一期)项目招商运营管理工作,并且打造国家级“大数据综合体”——成都崇州大数据国家新型工业示范园区。

这只是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今年项目招引落地的一个缩影。坚持高质量发展取向,以公园城市表达的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正着力构建产业生态圈创新生态链,全力打造绿色经济样板区,为全市产业功能区发展提供可供参考的“样本”。

产城融合

产业功能区的公园城市表达

从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出发,步行五分钟便可到达明湖公园。项目落地崇州后,哈工智能崇州项目销售总监谭胜龙只要有空就会到明湖公园走一走。“环境是一座城市的底蕴,也是底气。”谭胜龙说,有时候他也会约着合作伙伴一起边走边聊。

作为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重要的配套项目,明湖公园从规划之初就确定要将这里打造成为在项目落地、成果转化和平台搭建等工作中为招引落户的创业团队、专项人才提供舒适生活办公环境的城市公园。

自市第十三次党代会以来,成都城市格局迎来千年之变,经济组织方式也在不断转变优化,人、城、境、业和谐统一的公园城市发展模式逐渐形成。以公园城市建设为抓手,推动经济组织方式由“产城人”向“人城产”转变。产业功能区如何布局建设,既考“手艺”,又显底蕴。

“按照成都市委部署,产业功能区不是传统的开发区,也不是普通的城市社区,而是集研发、生产、居住、消费、人文、生态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城市新型社区。”如此试题,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如何作答?产业功能区有关负责人有自己的理解,“从产业功能区规划布局之初,就应该将公园城市的生态价值考虑进去,让产业功能区融入公园城市的表达之中。”

为此,“完善专业化生产设施、构建高品质生活场景和构建绿色化生态空间”成为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交出的答卷。

截至目前,6.9万平方米大数据产业园一期已陆续入驻哈工智能、合丰运维、农信互联等企业,二期10万平方米计划年内开工建设;23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年底前主体完工,启动220KV变电站、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中水回用工程、固废处理站等项目建设,加快完善专业化的生产设施体系。聚焦功能区居民生活服务和产业发展需求,重点打造功能复合、辐射全域的明湖城市功能中央服务区;开工建设明湖邻里中心,计划启动明湖学校、医院、公交首末站等项目,全力打造15分钟公共服务圈。依托良好水系和川西林盘生态环境,启动5公里的白马河绿道建设;规划了面积约9平方公里的黑石河城市公园,包括田园景观、水域、林盘、绿道等内容,目前已启动约8.5公里绿道建设,从南至北串联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生产、生活、生态空间,打造高品质绿色生活场景。

转型升级

主导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路径

“西控”战略下,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产业?什么样的产业符合功能区定位?产业功能区到底如何建?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最终将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确定为主导产业。

“坚持做强主导产业,才能为未来铺好路,为产业聚集打好基础。” 产业功能区有关负责人表示,在探索高质量发展过程中,产业功能区始终坚持错位竞争、协同配套,瞄准主导产业定位实施精准招引培育。电子信息产业已聚集苹果全球三大供应商之一的捷普科技、崇州本土首家上交所上市企业福蓉科技、领胜集团在中国西部地区的首个落子点领益科技、京东方在西南地区布局的产业支撑点日东电工,这些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的布局落户让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产业细分领域优势凸显,产业显示度进一步提升;智能家居产业已聚集全友、明珠、索菲亚、尚品宅配等200余家智能家居及配套企业;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聚集中军哈工、合丰运维、慧科教育、丽维家等企业,培育综合执法智慧服务平台、扬尘电子围栏、消防安全物联网等8个智慧政务应用项目,新经济在赋能传统产业升级和民生政务改善中提速发展。

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和积极探索异地孵化模式,成为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的路径。主导产业链垂直整合方面,对照“两图一表”,瞄准电子材料与设备、智能家居研发设计和平台应用、大数据算力算法和数据感知等产业链缺失环节,大力开展精准招商,推动招商地图向招商作战图转化。围绕成都京东方、崇州捷普配套需求,引进太仓展新OCA光学胶、昆山标新自动化设备、领益智造模切冲压线等项目。重点瞄准智能应用产业领域,引进农业农信互联、慧科教育2家“独角兽”企业。引进投资30亿元的中军哈工机器人产业园项目,已落地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国内行业隐形冠军福臻装备、我耀机器人平台、瑞弗机电,下一步还将引进机器人本体制造和核心零部件以及协作机器人等项目,形成机器人全产业链发展态势。积极探索异地孵化模式,与北京烽火万家飞地孵化器合作运营,服务崇州市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培育。

创新举措

优质营商环境提升产业招引竞争力

哈工智能签约入驻的第二天,产业功能区班子成员开了一次“特殊”的会议,“将与哈工智能形成产业链配套,且有意愿落户到产业功能区的企业进行梳理。”在产业功能区有关负责人看来,哈工智能这样的“龙头企业”选址布局,既要抓住机遇做强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圈,也要让企业在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的投资布局有信心。“建立产业生态‘朋友圈’,实现信息互通,达到协同共赢的效果。”该负责人表示。

“精准”一词,是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每次招商会议上的高频词汇。在竞争中有优势,就要围绕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以国际化营商环境建设年为牵引,精准做好政策、要素和社会服务,提升产业发展环境比较优势。为此,成都智能应用产业功能区管委会提出,精准实施政策保障。按照精准聚焦细分领域的要求,制定了支持电子信息、智能家居、大数据和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政策,提升产业政策的集成性和实效性。精准实施资金保障,成立2.5亿元大数据创投基金,支持企业通过上市等方式直接融资;强化银企政担联动机制,实现金融服务全覆盖。着眼满足功能区建设资金需求,探索多种融资方式;精准实施土地保障。

产业功能区是新型社区,要精准实施社区服务。为此,按照社区化管理要求,依托捷普项目打造大划·捷普“共享社区”,构建共享社区综合党委+乡镇、社区、企业党组织+自治组织、社会组织的“1+3+X”基层治理模式,建立党群服务中心、文体活动驿站、群团工作站和社区工作站为一体的“一中心三站”共享服务圈,整合行政和社会服务资源,构建人文和谐、包容开放和富有亲和力的城市空间。

“让企业选择崇州,最重要的是要让企业在崇州投资有信心。”崇州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为此,崇州创新举措,提出“推进强强合作”。支持本土有根企业与全国知名企业进行股权并购,实现资源整合、优势互补,提升企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目前,促成蜀羊防水与中国建材联手打造百亿防水材料旗舰企业;促成青洋电子并入上市企业扬杰科技,实现功率半导体芯片上下游产业链整合;促成韩居丽格欣与上市企业德尔未来股权合作,带动实木定制行业规模化发展;推进上宇钢构与中国铁建山桥集团联合打造装配式桥梁工程标杆企业。

新闻推荐

订单常年饱和 这个竹编明星村有单不敢接

方科查看竹编产品的质量成都崇州盛产慈竹,道明镇更是以“竹编之乡”著称。道明镇目前拥有竹编企业3家,竹编协会1个,竹编专业...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