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州元通清末民初“小成都”(下)

成都日报 2018-10-08 02:31 大字

罗家大院

广东会馆

古镇鸟瞰

姚蕾 文/图

元通建镇史1600多年,最早可追溯到东晋。明朝时建圆通寺,寺里圆通法师曾拜玄奘名下学习,回川传播佛教。以寺名为镇名,称为圆通镇,意为圆和通顺,到了民国时期简称元通,相沿至今。

当年蜀道难,川芎、竹器、菜油在此集散,从汇江往外贩运,湖广、江西等地商人云集于此并建造会馆。虽然古镇地处川西,但西洋风格元素建筑在大户人家的院落里表现张扬,这种拿来主义与实用主义的结合,毫不掩饰古镇人对外开放的胸怀,同时又对本土文化不舍。所有这一切,皆因码头文化给他们睁眼看世界打开了一道通江达海的门。而那些与古镇擦肩而过、没拥有寸土片瓦的陆游、唐求、张大千、罗剑、车耀先等人物,均功不可没。

陈家大院清白家声

陈家大院紧邻永利桥,院方墙高,门斗玲珑,有大家族庄园的气派。这座清末富裕人家的川西民宅建于咸丰十一年,一说祖上朝廷有人,入宫当妃子,积下钱财给后人做生意,修建此房。其门额楷书“绍虞”,有传承延续安乐幸福的意思。砖石结构牌坊式大门,柱前狮座浮雕戏文,单檐歇山顶,斗拱门柱,上刻对联:楼起元龙容海客,家传鸣凤卜昌期。自诩为三国时期陈登(字元龙)后裔,意为新修院落能容得下四海之客,传出鸣凤之声,仿佛在宣告他家的繁荣昌盛。

侧院大门匾额上刻有“清白家声”,将陈家移民祖籍、家风、嘉愿略有表达。两进院落均为四合院布局,四周有封火墙,前后两天井,四围廊道房舍。院中培植花木,廊柱高,天井阔,很大气,其他厢房、后房若干,大小三天井,全部建筑有镂雕、驼峰等,十分精致。院子材料讲究,房间地板全是楠木,现存的5棵大楠木树格外茂盛,庇护院落,期待重生。据说,陈家有兄弟二人,大哥出外经商,小弟在家做私塾老师,侍奉父母。哥哥在外闯荡发财,回家帮助穷教书匠弟弟,孝敬父母,修建院落时同起正院、侧院两宅,结构完全一样,小院送给弟弟,大院留给自己。至今,两个好兄弟的故事成为教育后人的佳话。出大院,围绕院落的围墙依旧保存完好,通往新街的后门封闭,朴实的门柱刻有对联:文章旧价留鸾掖,桃李新阴在鲤庭,这是对陈家老二私塾先生的赞歌。

王国英故居琅琊旧望

古镇另一端增幅街有王国英故居,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道光重修。王国英19岁中秀才,随后中武举入仕。鸦片战争中驰援宁波,率敢死队激战,不幸被俘,誓不投降,终被英军杀害。就义后,道光皇帝为他亲笔御题:马革裹尸才算死,麟编载笔俨如生,并雕刻制成火匾悬挂大厅。曾经,古镇上大大小小茶馆有二十多家,王国英故居则是老百姓最爱去的一个地方,老人们喝茶、打纸牌聊天,摆王国英的龙门阵。而今故居门前民居已经迁移,留出空坝,亮出了故居正面风貌,门面为二门砖石结构牌坊式,匾额为:“琅琊旧望”,门柱上的那副对联“宁波义烈彪麟笔,文井清光耀鲤庭”就是当时四川著名明经史学者罗元辅所题。整个建筑物为木结构单檐悬山式的屋面,有厢房、正厅、后花园等,均小巧玲珑,天井中花台屹立,庭院幽雅,其五代孙女曾在此居住过。

黄氏宗祠显赫一方

黄氏家族是元通第一大望族,黄家院子至今仍是镇上最气派壮丽的川西建筑。黄家祖上名叫黄虎臣,为崇州名将。他在战争中收养幼童黄开云,黄开云长大成人,娶妻赵氏,生下六子,长子黄润馀于四川武备学堂毕业官至旅长,其余兄弟都有不小的官衔,分别手握各级军、政、财权,可谓家族显赫。

黄氏宗祠在麒麟街73号,建于1914年,是一个一门进二重的四合院,后院为一楼一底,大院里有精美的走马转角楼和歌特式建筑。穿过一条甬道后,一座四米多高、两层的木楼就出现在眼前,楼上楼下20多间厢房密密匝匝地围成了一个“口”字。楼上会客厅正对的是几扇嵌着小木圈的菱花窗,门厅后以落天过道与后院连接,二门为砖石结构,中间联匾上有四川著名学者林思进题写的“贵本备文”,意在叮嘱黄家后人不要忘本。正厅后有小院、厢房,四周封火高墙,门厅部分为拱脊。房顶有传统雕花,也有西方风格的房顶造型,中间还夹了一个哥特式的建筑,四根大柱子捧起雕刻精细的尖顶,在松柏掩映下格外显得奇特之美。整个院内布局疏朗,宽敞明亮,而今保护性开发为闲来客栈,也算是寻到了旧有的根,延续其祠堂海纳百川的胸襟。

麒麟街40号的黄家大院曾是黄润馀的公馆,因曾作为政府办公场所,得以保护完整。有建筑三间,兼具清代民国风格,豪华气派,小巧精致,园内花木雕刻细腻,园林风格浑然一体。两座单体建筑均为砖木结构,分别为硬山式屋面和悬山式屋面,穿斗梁架,四壁砖墙,弧顶彩色玻璃镶嵌的方窗,北面左右檐角设六角小楼亭各一座。两处建筑布局成丁字形,相距仅数米,占地面积上万平方米。大堂的地下有纵横连通的地窖。至于地窖有何用途,有说藏宝,也有人称,乃躲避战乱、祸事为逃生而建。最惹人瞩目的是园内还有二层西式小楼经楼,坐南向北,兼具川西民居风格与西洋建筑风采,青瓦屋面、花脊泥塑,圆顶方窗、阳台壁炉……民国“蜀中大儒”彭云生在黄家大院品茗后手书:“江送千岩月,山横六顶云。秀从窗外见,清向水中分。”美哉元通!

黄氏公馆、黄氏故居位于麒麟街道西侧97-113号,北为黄氏宗祠,南为罗家大院。两院递进均为院落式布局,一进三天井,门面6间,正厅楼一底,楼上廊道相通,俗称走马转角。楼口临天井设栏杆,窗棂、腰线均有浮雕花卉等,堂皇富丽。后厅同正厅相比体量略小,厅后有小天井,左右厢房与厅房组成四合院,门厅后四合院正方为黄氏家祠,上面设走廊,高台基阶下有踏道、狮座,整体上森严气派。侧院形制布局和正院仿佛,全部建筑均镂雕垂柱、雀替,驼峰上浮雕,绘有崇州山川景色。两院均建于清末民初,左右院中隔墙设数道小门相通,至于为何在黄氏公馆里列碑“罗氏故居”,为何两家都显赫一方,院落居所却如此友好相处?个中故事,有待慢慢摆。

罗家大院寡妇传奇

与黄氏故居仅一墙之隔的罗家大院建于清末,两重院落都是一楼一底,顺着精致的围栏走上去,脚下的木板吱吱作响,但是驼峰上的花卉、走兽图案尽收眼底。据介绍,罗氏故居木结构上的雕刻工艺是三座院落中最为繁复、最为精湛的,在整个川西都难得一见,曾拍摄过《风月客栈》等电影。走进这代表当时绅粮人家的古建筑,入眼的是小天井,考究的龙门子,门厅及柱上雕着戏文、禽兽、花果等,色彩鲜艳诱人,流淌着阴柔与细腻之美。上有石刻联:竖起楼台遮日御,打开门第看风潮,横额:是一洞天。罗氏虽为一妇人,兼具商家大亨与木兰从军的风范,有着开放的胸襟与极高的审美情趣,可敬可佩。我曾经也转上二楼,楼上空寂幽暗,楼板踩起哆哆直响,马蹄形廊道走马转角楼,有四边镂空花美人靠栏杆,挑枋悬雕刻各异的吊瓜,枋梁上刻浮雕景物,还有那瓦当及滴水分别刻篆书“春”“寿”字,在此可俯瞰后天井观景,可闲庭散步,可端茶话叙……

谈到罗氏故居,元通人对罗幺寡妇的故事不厌其烦。据说罗光裕祖上在清代“湖广填四川”时迁至元通青石村,62岁那年,罗光裕意外得到一大笔钱财。于是,他便将这笔钱财分给了三个儿子,但儿子都不务正业,很快就将钱财挥霍殆尽,相继去世。小儿子罗廷高的媳妇朱氏,毕业于成都女子中学,接受过新思想教育。经考量,罗光裕决定把家族管理大权交给朱氏,很快罗氏家族在她手中成为富甲一方的商业大户,于是有了今天的豪宅。罗幺寡妇不只是精于商道,且知人善任。在修建罗氏民居时,精明地选用掌墨师,建造了古镇上最为精雕细刻的豪华建筑。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爆发,罗幺寡妇也组织了一支女子保路同志会,她亲率十余女兵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成都参加暴动,这在当时算是一大壮举,大有木兰从军的气度。

新闻推荐

国际仁恒牵手街子古镇投资30亿 成都首个高端国际生态文化度假区落户崇州

成都首个高端国际生态文化度假区落户崇州1小时城市交通圈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成都仁恒置地广场三亚仁恒海棠湾项目华...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