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农林科学院:提升农业科技 助力乡村振兴

成都日报 2018-09-27 03:01 大字

查看种植新技术

俯瞰和林村生态稻田“手工插秧”“远古春耕”“熊猫主题”“鱼凫神鸟”4个巨大的图案镶嵌于葱郁的稻田间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纳入国家战略,大力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围绕提升农业农村生产力,一系列行动正在天府大地上发生。

2017年11月13日,成都市率先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市委、市政府要求积极打造创新高效型、标准品牌型、生态安全型、开放合作型、幸福共享型农业,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努力探索成都特色的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作为成都市集科研、培训、推广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林科研机构,成都市农林科学院肩负着为全市“三农”发展提供现代科技服务的重任。秉承“科研立院、人才兴院、改革活院、管理强院”的指导思想,立足于都市现代农业和乡村振兴战略,该院不断深耕农业科研,强化科技推广服务,力争建成全国一流、西部领先的农林科学院,为成都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高质量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加快建设美丽宜居公园城市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深耕科研 引领成都农业从传统到现代

一阵秋雨后,迎来了艳阳天。彭州市山泉村1组菜农宣政和市农林科学院园艺所专家来到刚收割的稻田里,指挥着工人们翻地、调理土壤配方,准备新一季的大蒜种植。“专家把大蒜‘回苗\’的难题彻底解决了,这下我终于可以放开手脚干了!”他兴奋地说。

宣政是今年刚刚尝到甜头的蒜农之一,他终于得到解决的“回苗”难题,正是市农林科学院通过科技攻坚,带领千万农户走出困境的生动实践之一。据悉,以成都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成都市农林科学院主要职责是开展农业、林业、水产业的基础技术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推广等公益性农业服务,承担国家、省、市下达的相关任务;开展农业、林业新品种、新技术和水产品选育(引进)及配套技术的研究与应用,2017年全院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54项,在研国家、省、市等各类科研项目共94项。

科研的力量,为成都的现代农业插上了翅膀。成都农林科学院园艺所抽调相关专家,组成省创新团队蔬菜无公害岗位项目组。经过三年试验期,大蒜平均产量778公斤,产量同比增加80%,产值同比增加2000—5000元,增加幅度30%-200%。

破解大蒜“回苗”困境只是市农林科学院硕果累累的科研成果之一:2017年至今,共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一次,四川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次,成都市科技进步三等奖一次。2018上半年,全院组织申报国家、省、市等各类科研项目62项,协助、组织落实国家、省、市科技项目53项。“放养鸡粪便生物处理技术研究与综合利用”申报2018年度四川省科技进步奖现已形式审查合格并公示;审定(登记)新品种18个,自主选育的两个油菜新品种,及合作选育的5个水稻新品种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获得四川省林木品种认定3个(阿贝基娜、红火箭紫薇、红叶紫薇);获得植物新品种保护2个;获四川省林业厅、成都市林业和园林局推荐主导品种4个;获四川省农业厅等推荐主推技术9项;获得专利19项;制定市标准8个;引进新品种40个;集成新技术19项;形成新工艺2项;参加国家、省级区试组合(品系)数84个。

狠抓服务

让先进的科技惠及乡村大地

走进温江区永宁镇八角村一片苗木基地,乍一看上去跟周边普通的苗圃没什么两样,可仔细一看,花木下面,一个个圆圆的蘑菇已探出了脑袋。“全靠曾老师教我们种植食用菌,每亩每年多出4000多元的纯利润!”苗木种植户李建感激地说。

花木下面套种的,是超市里才能见到的大球盖菇,而李建口中的曾老师,是在成都市鼎鼎有名的市农林科学院食用菌专家曾先富。据介绍,由于经济结构调整,成都市花木经济面临转型和升级发展的重大问题,广大花木种植区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林下经济模式。自2015年以来,潜心研究食用菌多年的曾先富在温江开展了林下食用菌种植技术攻关,最终选择了2个主推品种,创新集成了系统化的栽培技术,林下大球盖菇的种植取得了成功,每亩平均产值达8000元以上,部分高达上万元,每亩纯收入4000元以上,部分高达6000元以上。2016—2017年,林下食用菌在温江区、郫都区、崇州市和金堂县等地,共计推广3000多亩,实现产值2400多万元,花木种植户纯增收1200多万元。

一手狠抓科研,市农林科学院还着力推动科技成果落地和服务。2014年以来,全院累计实施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项目102项,包括品种权转让(授权)、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农业技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农业工程咨询规划等方面的项目,帮助制定地方标准8个、企业标准1个。

依托科研成果,2018年上半年全院共推广新品种212.299万亩;推广新技术10.801万亩,建立再生能源新技术示范点13个;服务企业59个;繁育马铃薯原原种60万粒,林木种苗14.8万株;发表科技论文51篇,主编著作1部;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农业信息员105次,6668人。与崇州市、蒲江县等地签订了战略科技合作协议,积极参与成都市现代农业产业功能区建设工作。

围绕技术服务,市农林科学院持续组织科技人员在全省各地召开专题会、培训农民、农技人员、农业信息员200多次,培训人次达2万人以上。仅2017年便建立油菜、马铃薯、水稻科技服务点各5个,草莓服务点4个,畜牧业服务基地8个。推广新品种10类、210.8417万亩、36.5万袋;推广新技术37项、30.7304万亩,建立再生能源新技术示范点19个;服务企业87个;繁育马铃薯原原种50万粒,林木、蔬菜种苗32万株;繁殖油菜原原种500公斤;示范推广了油菜水稻马铃薯新品种10余个,其中7个品种被推荐为主导品种,在成都推广了杂交水稻旱水机直播技术、农作物秸秆生态还田技术、油菜机械化生产技术等多项生产技术,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10万亩。

本报记者 陈泳

【相关报道】

现代科技 助力成都市重大项目

■全面参与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开展新装备、新设施的研究、试验、示范,其中包括现代农业设施群、智慧农林系统、变量施肥等高新技术项目;开展森林资源(湿地)监测、林业产业绿色发展、森林康养、林业标准制定等科学研究,开展100万亩现代林产业示范基地实施品牌生产体系构建,开展森林康养典型模式研究;开展果蔬采后产地初加工全过程关键技术的研究集成、粮油精深加工技术开发,加大果蔬无害化保鲜技术和木本油料加工技术的示范;在区域农业循环利用方面推动农业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加大品种创新力度,大力发展绿色蔬菜、特色食用菌产业、有机果业、有机蔬菜种植及林下中药材种植业等。

■全力实施全域乡村规划提升工程

组建规划团队,积极主动争取全市区(市)县的乡村规划和产业规划项目以及涉农企业的特色园区规划项目,全面参与成都二三圈层各区(市)县乡村振兴和农业产业升级规划。完成《成都乡村振兴空间布局划分方式研究》《成都市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大邑粮经产业功能区规划》《成都市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冷链规划(2017-2021年)》《崇州市稻田综合种养规划》等规划,开展特色镇(林业园林特色村)规划设计等。

■积极参与特色镇(街区)建设工程

积极探索各乡镇农业特色产业的规模化、标准化、设施化、机械化发展新路子,加大蔬菜、食用菌、伏季水果、中药材等园艺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应用推广力度,为成都二三圈层农业特色镇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优质种源、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服务等科技支撑。

■积极参与竹产业转型发展与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工程

充分发挥市农林科学院在林业规划和调查等方面的优势,开展全市竹产业转型发展规划,主动参与到全市川西林盘保护修复各项工作中;开展竹产业科技示范及修复技术研究与川西林盘发展模式等基础研究。

■深度参与大地景观再造工程

加强适宜构建大地景观的粮油、蔬菜、伏季水果、茶叶、花木等新品种引选育研究、创意农业种植模式研究、蔬果菌花设施栽培技术研究,以适宜构建大地景观的园艺新品种及种植模式的应用示范推广为切入点,积极参与成都市大地景观再造工程的实施;开展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绿色低碳生态森林景观的生态植被修复恢复及提升、景观再造研发与示范;结合在大邑、崇州和金堂、温江等粮油项目示范,重点打造特色观光型粮油作物的农田景观,进一步拓展油菜、水稻等粮油作物的多功能性。

■积极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

积极参与全市农村改厕重点工作,指导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提高卫生厕所普及率;开展提升农村环境风貌的断(创)面绿化美化、古树名木(树竹)保护研究;以组团建设的新农村聚居点为突破口,以庭院经济发展模式和庭院园艺微型景观建设模式的示范推广为切入点,结合全市引导建设一批庭院小果园、小菜园、小花园等新村民居的生态化、经济型微型景观建设,积极示范推广新型绿色生态栽培和生活方式,为成都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探索新思路和新模式。

■深入实施乡村人才培育集聚工程

整体推进成都市都市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建立以粮油、园艺、林木、养殖等学科为代表的学术梯队,形成产业影响力较高、优势特色较明显的都市农业科技创新团队,构建“都市粮油科技智库”;开展成都市现代乡村人才建设培育工作,开展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与技术、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装备与技术等新技术的培训;积极加强对专业合作社及加工企业技术人才的培养,组织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产品电商等实用人才的培训工作。

新闻推荐

成都聚源养老中心羊马养老区:冬暖夏凉 欢迎来试住

成都聚源养老中心羊马养老区位于距离成都市区29公里的崇州市羊马镇旁,是一家公建民营大型养老机构,占地22亩,建筑面积7600平...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