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十年磨一剑 倾心绘蓝图——成都市华兴小学能力课堂建构纪实

华西都市报 2017-09-08 08:02 大字

——成都市华兴小学能力课堂建构纪实 成都市华兴小学要培养会学习,善表达,身心健,气质雅的学生

在关注核心素养的时代背景下,成都市华兴小学再次把目光聚焦课堂,聚焦能力。通过不断完善学校的能力课程体系,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学校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从2016年开始,华兴小学的课堂变革进入了攻坚阶段,学校承接了一项市级课题——《提升小学生学科核心能力的课堂导引活动研究》的实践与探索,课题指向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修己达人”是华兴小学的校训,“修己达人”指的是:修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素养,专业能力和专业情怀;达成自己的能力提升,最终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和核心能力的增长。

培养学生核心能力

让课堂从偏重知识走向方法

上学期期末,崇州市某小学校长带队到成都市华兴小学考察,他们是为了学校“能力课堂”而来。一整天的考察结束之后,来访的老师们说:“这样的课堂充满了活力,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崭新的思路。”

华兴小学聚焦课堂转型已经长达11年,最初的五年,聚焦学生学习习惯的改变,让学生寻找到学习的乐趣;之后的五年,学校同样把重点放在课堂,通过激发教师的内动力,来促进课堂的改革,让老师享受课堂改革的成果,从而成就自己,成就学生。而现在,“能力课堂”再次升华,以“学习导引”活动撬动课堂,着力于让学科课堂聚焦核心目标,生成核心问题,组织核心活动,探究核心知识,培养核心能力。

据学校负责人介绍,“学习导引”是学生在学科学习中获得的方法指导,路径引领,思维导向,活动探究。传统的学科教育过度着力于学生获取知识,对学习方法,思维方式的关注不够,导致学习成为孤立与割裂的个体行为,无法让课堂成为核心能力成长起点。在这样的背景下,华兴小学的探索与实践,将指向于学科核心能力提升的“学习导引”作为课堂的主线凸显出来,让课堂从偏重知识走向方法,思维,能力,智慧。

华兴小学一直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也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能力,学校除了规定的国家课程之外,还开发了丰富的地方课程。学校统整学生所有在校时间,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学科规律将学校课程规范化,实行不同时段不同课时时间,不同学科不同课程开展要求。在前早读课程的开发上,语文教师开发的诵读与课本剧,数学老师开发的思维导图,美术老师开发的版画设计等等,旨在延伸学生的视野,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

此外,年级,班级,教导处都会开发拓展性课程,比如班级美食,班级劳动,则是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发的,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社会实践能力以及与他人交往的能力;“我是小学生”课程,五年级青春期心理课程等,则是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开发的以成长为激励目标的课程。

同时根据学科特点,在部分时段、学科课堂中开展课前能力展示课程,如每天下午开课前10分钟,三个学生主题性展示,确保每个学生每月能展示一次;部分课前三分钟月主题展示,确保每期展示一次,凸显能力;另外,学校还开设了很多社团活动与拓展性课程,例如小主持人,英语演讲,英语辩论,科技制作,发明创造,田径,足球等等,丰富的社团活动为学生提供了多种选择,让学生在成长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可能。

老师“抛砖引玉”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围绕基于学科核心能力的课堂导引活动开展,教师从“预设与生成的导——过程的导——评价的导——小结的导”几方面深入研究,形成了多种教育模式,其宗旨就在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真正主人。

李佳睿是一名走出大学校园不久的年轻老师,她说面对低年级的学生,怎么设计让同学们喜闻乐见的课堂,是一直以来思考的重点。通过学校导引模式的培养,李佳睿把游戏植入课堂,同学们的参与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李佳睿说:“语言是一种艺术,对于课堂教学语言更是如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风趣,科学的语言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学生,课堂教学中教师的导引语言实际上是实现师生互动,沟通交流,理解与对话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能力的重要途径。

涂小琴是华兴小学语文老师,她说,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也是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传统的课堂上,老师更多的会给学生讲解字词句,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上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现在,学校提出“学科核心能力下的课堂引导活动”课改要求,要把培养学生的“能力”放在重要的位置。五年级学生要学习《红树林》这篇课文,通过导引活动单,让学生有明确的学习步骤和学习目标,同学们通过课前预习,小组合作的方式,从文字中去感受红树林的美,去了解红树林的特点。除了在课堂上的学习之外,涂小琴还引导学生课后进行拓展,了解红树林这种植物群落对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维护海湾生态平衡的重要作用。

涂小琴说,现在的课堂上,老师更像是一名主持人,她并不是这个舞台的主角,她的作用是抛砖引玉,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只是在学生遇到困难的时候补位,但是不会缺位。

龚晓芸是华兴小学的语文老师,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在课堂上努力营造一个能够让每个学生都愿意参与的环境。”

“数学课堂不单单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数学方法的学习,在我的课堂上,我更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达到培养和数学学习方法的渗透。”五年级数学老师宋依蔓说,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体验知识形成的过程和感悟数学思想方法。

随着课改的进行,华兴小学的课堂形式变得更加丰富,上学期承办的武侯区课堂现场研讨会,宋依蔓老师展示了一堂“运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公开课,锻炼学生运用简单的方法来解决复杂的问题,她在课堂上淋漓尽致地展示了这样的思维轨迹。

每堂课之前,廖桂芳老师要把“课前三分钟”交给同学,学生利用这个时间讲一个故事,或者是一个见闻。课堂引导式活动培养了学生的表述,倾听,思维,整合,收集整理信息,辩解等核心能力。

随着课堂形式的不断丰富,学生越来越有学习的乐趣,他们站在了课堂的中央,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让学生收获成长的课堂

才可持续发展

每周星期二下午,是华兴小学固定的研究日,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学校固定学年度上期举行“能力课堂课题研究课”;学年度下期则举行“名师优师晒课,家长开放课”。

本学期开学,学校举行了第五届能力课堂大赛,今年的主题是“通过课堂导引活动促进学生核心能力的增长”,学校对活动重视程度之高,校长严雪梅和副校长钟子国率先登场,分别用数学课拉开了能力课堂大赛的序幕。作为校长,他们起到了身先士卒的引领。

能力大赛已经成为华兴小学老师们提升专业能力的一个“训练场”,依据学校主题每个备课小组确定一个主题,每一位老师根据这一主题开展“同课同构”,用不同的方式呈现同一堂课,并通过赛课堂、赛研究,提升核心能力。比如一个备课组有6位老师,他们就要上6堂课,形成六次理性思考,进行六次学术思想碰撞。老师们相互取长补短。

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一名年轻骨干教师,他一直坚持课改的要求,重视对学生表达能力,思维方式的培养,事实证明,这位老师执教的两个班,学生成绩名列甚至在整个区域内都是名列前茅的。通过课堂改革,学生的成长显而易见,对于老师来说,有动力去改变课堂。

校长严雪梅说,一个学生在课堂里度过的时间是最多的,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是最直接,最全面的。课堂是学生不可替代的学习场所,这与学生的成长质量密切相关。也直接反映在教师的教学方式上,培养学生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学生获得成长,这才是真正的可持续发展,这也就是经常提到的核心素养和核心能力。

那么老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把好的语言表达方式,思维方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一天一天地去学习,一天一天地去演练,因此学校提出了构建学校能力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则是通过优化基础类课程,丰富拓展类课程来实现的。这对学生的核心能力,核心素养,最大可能的给予他支撑和帮助。以培养会学习,善表达,身心健,气质雅的学生。

新闻推荐

“尿得越高越强大”羞羞!又见野生大熊猫 倒立树干撒尿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对外发布两段大熊猫视频

“尿得越高越强大”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对外发布两段大熊猫视频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野生大熊猫倒立撒尿圈地。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羚牛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岩羊。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