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尿得越高越强大”羞羞!又见野生大熊猫 倒立树干撒尿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对外发布两段大熊猫视频

华西都市报 2017-08-24 05:59 大字

“尿得越高越强大”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对外发布两段大熊猫视频 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野生大熊猫倒立撒尿圈地。

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羚牛自然保护区内生活的岩羊。保护区内红外相机拍摄到的野生豹猫。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媛莉 雷远东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供图

藏酋猴好奇的眼神、羚牛悠闲的步子、水鹿疑惑的凝望、绿尾虹雉灵动的身躯……镜头里,是野生动物的面孔和生活;镜头外,有它们广袤的绿色家园。

在四川崇州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内,野生动物的家园愈发美好,野生动物家族愈发壮大。二十多年来,保护它们的巡山人,与野生动物偶遇的故事也越来越多。

8月11日,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巡护工作人员在巡山过程中,碰到了两只小熊猫幼崽,并用手机近距离记录下它俩的萌态;5天后,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红外相机,最新捕捉到了野生大熊猫的活动视频。

最新野生大熊猫视频

又见萌物倒立撒尿“圈地”

8月16日,透过红外相机,公众又见到了栖息在这片土地的动物家族成员。这天,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对外发布两段视频,分别记录于今年4月和6月野生大熊猫们在这里生活的片断。其中一段视频里,一只大熊猫对着一棵大树,抬起胖乎乎的下肢,倒立着朝树干撒尿。只见它晃晃悠悠尽可能地抬高自己的屁股,将尿撒得更高。

这让崇州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管理处副主任王磊想起了3年前,同是在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拍摄到的一只倒立撒尿大熊猫,和这次所见差不多,它有趣的模样一度成为当时的“网红”。

另外一段视频里,故事同样在树下发生。看似母子俩的一对大熊猫围在树干下左嗅嗅右嗅嗅,很认真地似乎在寻找什么。“这是熊猫的交流方式。”王磊说,野生大熊猫之间多数交流都是通过留在栖息地的气味标记来实现的。比如,它们会在树上留下自己的气味吸引异性。有趣的是,大熊猫多会尽可能找长有粗糙树皮的粗树干,以助于尿液气味渗入树皮而保留得更长久,比如这次“倒立”大熊猫挑选的杉树。

至于倒立,有专家曾解释,这是为了显示自己威猛无比。“屁股朝天的高难度倒立撒尿动作,可以在更高的地方留下自己的尿液,所以它们喜欢玩倒立,尿得越高,就证明它越强大。”

森林建起“熊猫爱情走廊”

15年野生大熊猫数量翻倍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越来越好,野生动物数量明显增加。”在王磊看来,这增加了巡护人、红外相机与动物偶遇的概率。

以大熊猫为例,王磊心里装着一组数据。“1987年全国大熊猫数量普查时,保护区内的野生大熊猫数量是5只左右;2001年时,这个数字是8到10只;到2015年普查后统计出来,保护区的大熊猫数量已经是16只。”

王磊说,大熊猫保护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是20世纪后期开始实施的天然森林保护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显露的成效。随着保护工作的深入,保护区之间甚至产生了“熊猫爱情走廊”。

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将卧龙、蜂桶寨、黑水河等自然保护区连接起来,构成了邛崃山系大熊猫的保护网,是大熊猫种群交流的关键通道和连接纽带,对促进邛崃山系大熊猫等野生动物种群基因交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成为邛崃山系大熊猫群相互“走婚”、提升种群繁衍质量的重要通道。

追随珍稀动物脚印25年

巡护人悄悄撑起“保护伞”

8月11日,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巡护人古永强和王树民例行巡山。突然,从前方传来奇怪的噗嗤声。

“难道遇到了什么怪物?”古永强和王树民立即提高警惕,拨开茂林踩出一条道,慢慢靠近。

他俩的视线落在了一个树洞里,只见两个小家伙蜷在树洞,先是窸窸窣窣的声音,然后嗷嗷叫。“它俩深浅不一的棕褐色身躯,耳朵、眼周和鼻头的雪白绒毛。”古永强一眼便认出,“小熊猫。”

两个小家伙看到了陌生“来客”,变得有些兴奋,蹦跶着想从凹陷的树洞中跃出,时而嗷嗷几句,“像在讨吃的,也像在自卫。”古永强看得很明白,“两只都是小崽崽,可能是妈妈把它们藏在这里,去给它俩找吃的了。”

在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巡山快25年,这是古永强第一次近距离和保护区内的野生动物不期而遇。

“过去,遇到野生动物,距离都比较远。”古永强说,这次,他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亲密接触了小熊猫,还用手机清晰地拍下小熊猫幼崽的一举一动。不敢打扰,排查到小熊猫幼崽安全无恙后,古永强和王树民继续前进。

“小熊猫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古永强说,百余平方公里的鞍子河自然保护区常年有30余种珍稀大中型兽类出没,他们一直紧紧追随着这些珍稀动物的脚步,制止非法偷猎、安装维护红外线摄像装备,悄悄为它们撑起一把“保护伞”。

红外相机每年拍照2万张

“不打扰就是最好的保护”

在王磊看来,不打扰是对野生动物最好的保护。

红外线相机拍照记录就是范例,“红外线拍摄的工作原理是,当温血动物从相机附近经过,红外传感器就能感应到温度高于周围环境温度,从而触发相机开始拍摄记录。”王磊介绍说,从2008年开始,红外线相机的运用,让外界更清楚了解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野生动物家族。

红外相机并非一直工作,只在被成功触发才会拍摄。保护区管理处每年从红外相机里收回的素材超过2万张(段)。照片或短视频里,除了大众熟悉的大熊猫外,还有那些鲜少曝光的珍稀野生动物。有母子嬉戏的川金丝猴、有自在饮水的水鹿、有成群结队的扭角羚羊、有冲着镜头卖萌的岩羊、有狡黠觅食的雪豹、有优哉游哉的绿尾虹雉、有雪地里发呆的小熊猫等等。

“这是与众不同的动物世界,也是它们最真实的生活。”王磊觉得,这才是野生动物家园该有的风景,“它们在自己的家,享受自在生活,人类对其最好的保护就是照顾好它们的家园。”他说,通过隐蔽伪装的红外相机采集野生动物信息,是“动物友好型”的不打扰方式,“这才是与自然的相处之道。”

大熊猫出没,请注意!

成都周边大熊猫觅迹指南

近年来,成都周边“滚滚”们频繁出没,崇州、大邑、都江堰等地都留下过它们的身影。作为熊猫之乡,成都是大熊猫研究保护的重要基地,也是全世界粉丝们探望网红大熊猫们的终极目的地。

成都市

繁育基地、动物园都能见

野生的“滚滚”不常见,圈养大熊猫在成都却不难见到。成都市区内,往北走有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太阳产房月亮产房的小滚滚们从粉红色慢慢变成黑白熊,茁壮成长;待到它们被放进园子,你就能见着了。

而成都动物园里,也有大熊猫成天溜达着,和游客们两两相望。

往西南走,都江堰的中国大熊猫研究保护中心都江堰基地里,“宝宝”“泰山”等归国熊猫整日晒着太阳啃着竹子,你若去看望,他们偶尔心情不错,还会表演爬树给你看。再远些,卧龙大熊猫保护基地坐落在崇山峻岭间,野化放归的大熊猫,大多在这里踏出自己新天地的第一步。

都江堰

野生大熊猫闹市“逛街”

2015年3月3日凌晨3时30分左右,都江堰城区的仰天窝水闸旁,喝啤酒的人们突然看见一只大熊猫迅速翻过3米高的围墙,进入了都江堰管理局生活区大院。约1个半小时后,大熊猫出现在都江堰太平街段的走马河边。据专业人士介绍,野生大熊猫自行“闯入”人口密集的闹市区,在全球尚属首次。

崇州

野生大熊猫悠闲散步

2012年,四川鞍子河自然保护区曾拍到一对“情侣”野生大熊猫的视频,这一次,根据体型判断,明显为母子熊猫。

视频里,在海拔2900米的保护区核心区中,前后两只大熊猫从箭竹丛中钻了出来,悠然从红外相机前经过。据2015年普查后统计结果显示,常年生活在鞍子河自然保护区的大熊猫数量有16只。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雪

新闻推荐

从天到地 我市严控农业面源污染

成都市近年来日渐加大的养殖污染治理,造就了农业乡村山水生态的好风光成都市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与之匹配的成都农业也提出了“创新高效、生态安全”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新理念。...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