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稻田试用生物降解膜 这盘能否收获惊喜

四川农村日报 2016-05-30 00:01 大字

实验田采用了生物降解农用膜。

□本报记者 吴平 文/图

5月28日,崇州市白头镇的水稻插秧进入尾声。在高觉村九组,一块刚刚栽插好、覆盖着黑色塑料膜的稻田引来许多种植户围观。

省农科院土肥所专家吕世华向人们介绍,这是在做可降解农膜的大田实验。理想的话,3个多月后水稻成熟,农膜也彻底降解,转化成水和二氧化碳。

这次实验采用的农膜,是生物降解农用膜。据其研发者、来自江苏省的蒋永清介绍,他研制的生物降解农用膜已申请了国家专利,主要成分是聚乳酸和玉米淀粉,降解后的主要排放物是水和二氧化碳。

水稻覆膜节本增产“降解”瓶颈难突破

“我租种了500亩水稻,田间管理涉及的灌水、施肥、除草、打药等费用加上人工,差不多要530元。”来自遂宁市船山区的龙裕种养专合社理事长龙炳火告诉记者,“盖了农膜后,由于它保水保温不长草,这些费用都能省下来,增产效果也不错,如果遇到天旱,保收更明显。但一亩农膜要50元,铺农膜的人工也要花不少钱。除非散户自己承担人工费,种粮大户的话,就不太愿意用。”

资阳市雁江区,当地覆膜水稻从2006年开始小面积示范,在2009年发展到15万亩,近年一直稳定在20万亩左右。但遗憾的是,这项技术没有在全省更多地区大面积推广。“主要是因为人们担忧‘白色污染\’。要解决‘白色污染\’,一个方法是回收,第二个方法是使用‘降解\’地膜。”吕世华说。

吕世华研究团队成员袁江介绍,他们之前已试用过各种号称“可降解”的农膜,但效果不理想,有的直到第二年栽水稻时还没完全降解。

(下转02版)

新闻推荐

历经半年准备,四川9名抗战老兵如愿赴台参观旅游 凉山老兵逛台湾 受到马英九接见 收到洪秀柱礼物

洪秀柱和老兵们座谈。西昌98岁的抗战老兵徐开祥和女儿在候机厅内大步前进。川籍老兵在孙中山像前留影。应台湾全球华人纪念抗日协会、台北市感恩协会的邀请,四川抗日老兵救助会组织了...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