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下一个数十载谁来守林?

四川日报 2014-04-21 13:23 大字

□本报记者 蒋君芳

尽管入行时间不同,但蒲庆国和马明义们身上却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林二代”。

在17岁就接班的黄成祝眼里,在那个年代,能接父辈的班,当一名护林工人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算是找到了一份稳定而有“保障”的工作。

但这种“选择”似乎不大可能再延续到他们的下一代。黄成祝的儿子目前在双流打工,任世全的儿子是一个国外品牌的代理商,而马明义名牌大学毕业的女儿也有了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

远离林区,到大城市寻找更好机会,这不仅是他们孩子们的选择,也是这些“林二代”们的愿望。在未来的十几年内,这些平均年龄近50岁的林业工人们都将陆续退休,但他们都坦言,从来没有考虑过让自己的孩子来接班的问题。原因很直接,这份工作能带来的经济收入有限,但工作量却不少,不但孤单枯燥,长期与家人分离,还带有一定危险性。

为何他们的付出不能获得更可观的回报?以崇州市综合林场为例,虽然是一家国有林场,属事业单位,但按照规定,早已采用自收自支的运营方式,主要收入是每年按指标砍伐的商品林和国家天保工程的补贴款,目前林场在职员工112人,还有100多的退休工人,收支勉强能够平衡。林场也曾在经营创收上下过功夫,包括林下种植,发展旅游等,但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收效甚微。这样的林场,在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必然不具备足够的竞争力和吸引力。

崇州市综合林场目前共有62位护林工人,平均年龄在46岁以上,按此计算,将未来10年里,将有大批护林工人退休。而崇州市综合林场所面临的问题,绝不是成都现有国有林场中的个案。我们不禁担心,下一个数十载,谁来守林?

相对于我们目前全部靠人工每天上山巡山的护林方式,国外已有一些较先进的做法,采用科技手段来守护山林,比如大面积的铺设监控设备等,这样可以解放出大量的人力资源,也会让懂新技术的年轻人更有用武之地。但这样的做法,需要大量资金来支撑,光靠林场的财力是远远不够的。

庆幸的是,国家有关部门在抓紧制定《国有林场改革方案》,其中提到的重点是明确国有林场的生态公益功能定位,理顺国有林场的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完善支持国有林场改革发展的政策体系。

或许,这对于护林工人来说,会是一个好消息。

新闻推荐

有人气定神闲有人大汗淋漓同是抢收情况为何大不同

【开栏的话】又进入小春作物收获、大春作物抢栽的“双抢”季。这是一年中农业生产最忙、农民最累、农村最热闹的时节。在当前农业兼业化、农村空心化、农民老龄化的形势下,“双抢”会有怎样的变化...

崇州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崇州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