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以“1+N”模式解决“人”“财”两缺问题

四川日报 2013-04-03 16:24 大字

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如何构建?

□本报记者 刘佳

3月29日,省县域经济学会在成都崇州市举行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座谈会,来自政府部门、科研机构、企业、农村合作社的代表们,就县域经济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创新模式、创新路径等进行了经验交流。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如何进一步走下去?成都傲佳公司农场的“公司农场+股份合作社+专业户”模式,绵阳市拓普果业“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以及农户个体,均被作为研讨对象。

与会者们将这些模式统称为“1+N”的模式。而“1”,就是农民个体。

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

“劳动力、资本在不断流出农村。如何让生产要素重新汇聚到农村?”省县域经济学会常务理事、西南财经大学副校长丁任重抛出了问题。傲佳公司农场董事长衡洪海形象地将之概括为“地由谁来种,钱从哪里来”。

与会专家认为,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解决“人”、“钱”短缺问题的有效途径。“令人担忧的是,目前四川省农村人才极度短缺,农民素质不到位,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很难建立起来。”省政协副秘书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专职副主委沈光明说。

省委农工委副主任杨新元建议,政府要从经费上进行扶持,保证农业合作社有自己的培训经费、培训基地,培养合作社自己能用的人。“除了政府扶持外,现在已经成功的农民企业家,要帮助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沈光明说。

对于社会资本如何进入的问题,沈光明认为,可让城市工商资本到农村从事经营,将城市工商企业的经营方式、经营理念带到农村。

两家农场的经营模式也值得借鉴:傲佳公司农场让农民以土地租金入股,占合作社总股本的80%,另外20%的股本由公司以现金入股,可解决一般合作社实体化运作的资金瓶颈,同时又可为农民带来租金收入和分红收入;绵阳市拓普果业则鼓励村组、农户以经营权、资金、劳动力等入股,按照2:2:6比例分成,实现了集体经济与成员收入共同增长。

配套体系如何建?风险如何防范?

沈光明认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还要有服务性组织,包括公益性组织、经营性组织和中介性质的组织等,提供包括金融、保险、技术等在内的服务。”

省县域经济学会副会长、省社科院副院长郭晓鸣认为,应当进一步强化外部的政策扶持。“公司农业进入农村的规模在不断扩展,却没有相应的资金投入和配套服务,这将大大提升经营成本、降低经营能力。应当在金融服务方面对公司农业提供一定的支持,在社会服务体系、保险、技术服务、运输储存等方面提供有效率的保障。”“可通过股东入股等方式,来解决公益性组织的经费不足问题。”沈光明说。

郭晓鸣认为,对公司农业可能存在的局限性和潜在风险,要给予重视。“公司农业对土地、耕地利用,可能采取短期化的方式,偏向于种植非粮经济作物,就可能影响到粮食安全。公司可能与农户形成竞争关系,或诱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杨新元提出“工商资本适度参与”的观点:“工商资本进入农业领域,应当有所监管,应尽快建立准入制度。”

郭晓鸣建议,应强化政策导向,确立各自的发展空间。

新闻推荐

“谁来种田”“怎样种田”?

崇州的土地股份合作社有答案□本报记者蒋君芳今年实现土地入股15万亩,新增培训现代农业职业经理人500人;到2015年,实现土地股份合作经营在粮食种植区全覆盖——6月25日,崇州市召开深化土地股份合作社...

崇州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崇州市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